河南舞钢:奋战在防控新冠肺炎一线的"抗疫尖兵"

"舍家战疫情坚守疾控线、众志成城处砥柱中流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舞钢市有着一支防控队伍像一把尖刀挺在抗"疫"一线,这就是舞钢市疾控中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锋突击队的"抗疫尖兵"。

面对国内疫情的突发,打乱了舞钢市疾控人与家人的团聚、庆贺佳节的节奏。大年三十,千家万户享受着阖家团圆之时,舞钢市疾控中心从领导班子到疾控工作者则24小时坚守岗位,严阵以待,为保市民过一个平安的春节,他们选择了付出和坚守,随时准备冲向防控新冠肺炎第一线。

自疫情发生以来,舞钢市疾控中心严格按照国家、省、平顶山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要求,时刻关注疫情动态、分析研判疫情,制定防控措施和技术方案,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加强预警监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样品采集和运送、疫点消杀处置、落实医学隔离观察.....,在阻击疫情的道路上,他们将与"疫魔"短兵相接,为战胜"疫情"赢得时间。

河南舞钢:奋战在防控新冠肺炎一线的

市疾控中心召开班子成员工作会议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做好防控工作,舞钢市疾控中心科学分工,协同作战,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组建了专家组、综合协调和应急指挥组、疫情防控组、检验组、后勤保障组等专业工作组,并组建6个防控突击队,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建立疫情防控日调度会议制度,多学科联合,集中力量做好防控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后勤保障、积极筹备应急物资;加强部门协调,实行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以高效便捷的措施,外防疫情输入,内防人员流动,防止疫情在我市扩散蔓延。通过现场流调、密接追踪管理等措施,为全市及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储备力量、积蓄能量、做足准备,使其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抗疫尖兵"。

河南舞钢:奋战在防控新冠肺炎一线的

市疾控中心召开防控突击队宣誓大会

"使命在肩,冲锋在前,同心同力守护健康;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科学应对,恪尽职守;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舞钢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这是舞钢市疾控人的承诺和誓言,他们是战士,没有"性别",只有使命和责任担当。

他们中有的是刚刚回到老家还未放下行囊就主动返回的年轻人;有的是招之即回的复员军人;有的是顾不上照顾家中年迈体弱的父母和离别多日的妻子儿女;还有的是从年三十就"长"在岗位上,一天睡不上几个小时,只有满眼的血丝、沙哑的嗓音、疲倦的身躯.....。

其中,专家组成员梁素红、刘青兰和王玉春三位同志,发挥着专家人才的核心指导作用,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偏大而居功自傲,毅然决然地挑起了新冠肺炎防控、诊疗方案培训和协查的重任,同时还担任防控突击队队长之职,带领队员奔赴抗"疫"一线。他们一方面积极学习不断变化的新冠肺炎防控、诊疗方案,分析疫情形势、研判风险态势,精准施策、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科学决策、制定方案,把新知识和好的工作经验传递给年轻的队员。特别是梁素红同志,春节前她父亲病故,心情还在悲痛之中,她化解悲痛,调整心态,十几天顾不上回家照顾年迈的母亲,带领广大防控突击队员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了规范大家的流行病学调查程序,她对照防控方案,逐项撰写各项工作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往往工作到深夜,由于连续加班,血压升高,引发心前区疼痛,而她调整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河南舞钢:奋战在防控新冠肺炎一线的

市疾控中心召开新冠肺炎防控培训大会

加强预警监测,全面做好从疫情高发地区返回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管理,遏制疫情在该市蔓延。防控突击队不分白天和黑夜,深入乡村和社区,逐户逐人排查密切接触者,落实防控措施。1月22日晚上,舞钢市首例有武汉旅游史的女性出现发热、头疼等症状……疫情就是命令!疾控中心防控突击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咽拭子采样。确诊需要详尽的流行病学资料和高质量的咽拭子样本。为了及时掌握患者情况,队长刘青兰和检验组的贾晓鹤、流调组的刘春升深入传染病房,正确采集样本、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了尽快确定疫情,平顶山市疾控中心连夜派出专家组赶赴舞钢,进行针对性指导。当夜,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3米,给队员出行带来很大困扰,专家组到达时,已是凌晨3点,全体防控队员,终于在凌晨5点完成了流调任务。

为了尽早把密切接触者隔离起来,更好地发挥联防联控作用,突出疫情防控中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五早"措施。流调结束后,刘青兰就第一时间以防控快报的形式通知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居住地的包片人员,对其进行居家医学观察。疾控中心的流调工作往往在夜晚开始,不管时间有多晚,她都会一直在线等待,自有疫情以来,她是最晚离开单位的少数人之一。

流调组肩负着调查清楚病人行动轨迹的特殊职责,明确第一代、二代密切接触者便于早发现、早隔离。直面病人,这也是一份有风险的工作。宣教组人员则主动给病人发放宣教手册,指导他们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确引导居民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消杀组把培训对象扩展到了全市机关、乡镇和街道。疫情防控组加强对国、内外的疫情监测,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河南舞钢:奋战在防控新冠肺炎一线的

检验人员正在为采样做准备

检验组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而她们家中有要照顾的老人和孩子,有的幼儿还在哺乳期,但在疫情面前,她们从未有一人退却,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时刻绷紧思想之弦,做最充分的迎战准备,枕戈待旦,严阵以待。大年二十八,检验组组长贾晓鹤接到疫情后,及时到医院感染科采样,又要送检到平顶山。当天送样已是凌晨,正赶上大雾天气,高速封闭,深夜驱车奔赴平顶山,送完样天已亮了,大雾天气仍不减退,无奈被困平顶山无法回家,时值年关,家里多么需要这位妻子和妈妈,而她放下了一切,竭尽全力阻击疫情。

在茫茫夜色中,突击队队员逆向而行的身影像警觉的夜鹰,步伐急促而坚定,去流调寻找可疑病人。2月5日下午3点22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接到市人民医院报告,枣林某村李某近日出现发热等疑似征状刚收治入院,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迅速安排第四突击队前往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样送检锁定传染源,梳理出患者密切接触者,及早采取隔离观察措施。晚上7:20分,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仍在进行。这时队员忘记了寒冷和饥饿,忘记家中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流调队员尹馨可家中刚满周岁的宝宝哭闹着要找妈妈,她按分工可以在办公室写流调报告,可是她坚持随队友一起出发,"流调信息我清楚,让我继续随队调查吧!"。

河南舞钢:奋战在防控新冠肺炎一线的

防控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疫点消毒

赶到该村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该村涉及密切接触者人数多、串亲访友习俗浓厚、流调难度大。加之突如其来的寒风雨雪,打在队员脸上一阵的麻疼,突击队队员来不及喘口气、喝口水,便投入调查之中,手脚冻僵了就跺跺脚、搓搓手,边问边记录。第四突击队队长王玉春由于多日连续超负荷运转,致使血压直高不下,遇冷空气正患过敏性鼻炎,头晕、鼻塞难耐不止,坚持、坚持、再坚持……一直回荡在他脑海之中。半夜11:20分钟,调查结束,落实好接触者居家医学隔离观察措施,为切断传染病进一步传播赢得时间。

在抗"疫"战斗中,防控突击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怨无悔、全力以赴。最让人感动的是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积极主动参加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干部人手不够,党员志愿者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后勤保障和宣教工作。检验医师李心娜说:"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面前就要挺身而出!冲在抗'疫'一线。"

河南舞钢:奋战在防控新冠肺炎一线的

深夜,防控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第二突击队队长李国朝说:"流调队员连轴转己经成了工作常态,有的人连续工作多日没有回过一次家,他们也有家有亲人,在父母眼中也是宝贝儿子和女儿,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毅然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对疫情防控人员来说,持续流调,穿戴全副武装的防护服比较难受,吃饭、上厕所都非常不便,冬季戴护目镜时间长了会出现白雾,影响视力,呼吸更是困难,脸上口罩、眼罩勒痕就是队员的工作战果。第一突击队队长郭大治说:"防护服穿在身上不透风,行动不便,持续时间长了,浑身湿透,戴着口罩呼吸特别吃力,我们队员为做好防护再苦再累也值得!"。

河南舞钢:奋战在防控新冠肺炎一线的

夜间,防控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

每次流调结束后,第六突击队队长刘阳都会带领消杀队员对流调车辆内外及医疗污物(如口罩、橡胶手套等)进行消毒处理,坚持做好每项消毒工作,保障队员的防护安全。

在这场防控"战疫"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市疾控中心班子成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他们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们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流调现场,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坚守在岗位,听取各方疫情,果敢指挥。每日工作调度会风雪无阻地召开,为争取时间,专家会、班子会、中层会三会合一,一条条防控措施在这里形成,一条条指令从这里发出。为了守卫全市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去筑守健康的坚实屏障,不愧为人民健康安全的"守门人"!

河南舞钢:奋战在防控新冠肺炎一线的

市委书记陈英杰到疾控中心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2月4日下午,舞钢市委书记陈英杰到市疾控中心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并看望慰问一线疾控人员,通过他们向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并对他们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

"请缨抗疫踏征程,义志凌云事不惊;默默攻坚责任重,悠悠明月照君行。"舞钢市疾控人也许不像临床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但他们却是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抗疫尖兵"。(葛岩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