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斌: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专访|马永斌: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问题汇总


Q1:为什么要开设马永斌私塾课程?

Q2:课程安排为什么是十天?

Q3:为什么叫私塾课程?

Q4:在这个课程上还会做资源整合吗?

Q5:这个课程招多少人?

Q6:课程具体讲授哪些内容?

Q7:如何看待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

Q8:马永斌资本私塾和别的课程有什么区别?

Q9:马老师十余年研究里有没有遇到了什么困难?


采访内容


Question 1

为什么要开设马永斌资本私塾课程?

马老师: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是我内在自身需求,第二个方面是同学的要求。


从我内在自身需求来讲,我希望能给大家呈现出一个系统性的公司金融课程,用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帮助企业走上健康的资本之道。我在2005年以前就在清华开始研究组织理论了,2005年之后,研究转入公司治理领域,而后又扩展到了公司金融,这段期间我在北京完成了《公司治理之道》这一资本之道系列丛书的奠基之作。2014年从清华本部调到清华深圳研究生院之后,我又陆续创作了《控制权安排与争夺》、《市值管理与资本实践》以及《公司并购重组与整合》。


当时为什么会做这个拓展呢?其实对公司金融来说,从融资开始到融资过程中投融资双方的博弈,到后面的股权结构设计、公司章程、股权激励、IPO之前的股改、IPO之后的市值管理和并购重组与整合,这些环节单独来看都是零散和割裂的。


研究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些年我一直坚持研究和企业服务两条腿并行。我从2002年开始教授面向企业家的EDP课程,2005年开始教授公司治理和公司金融方面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企业家们学到的是一些割裂的知识。因为在传统的高校EDP培训当中,每个板块的知识是由不同老师来讲的,他们相互之间的观点都难免是有冲突的。学生听完之后就会产生疑惑,不知道该听谁的。


而且每个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对自己这一块内容的重要性极其强调,这样做是有问题的:有些时候我们刻意强调某一环节,必然忽略另外一个环节。公司金融是一个系统,各个环节是互相配合的;配适度很重要的,而不是说某一环节做的特别好就OK。并且有些时候没必要做那么好的,做得好一是成本太贵,二是还会影响到别的环节。


我的研究是把公司金融各领域各环节都打通了,我们团队根据研究的结果,整理出来一套追求企业的健康成长的逻辑。基于以上基本逻辑,我们设计了资本私塾这一课程,希望能够陪着同学们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另外开设私塾课程也是一些同学的要求,我这些年在各高校讲课,笔耕不缀也出了一些书,有幸拥有了一批粉丝。因为大部分人听的是我公司治理的课,有些人就会跟我说想听股权激励、并购或投资条款清单的课,或者说您出了那个“市值管理”书,我们挺想听市值管理的相关课程。


这些课程其实在各个不同高校都有开设,但是讲的内容不可能全讲,所以很难在一个平台上把我所有课程都听完。私塾课程实际上是用我们团队研究的四本书作为学术支撑,整理出来这样一个公司金融的闭环。这个课程应该是非常系统的,再现了我们团队对于资本、对于金融的一个态度和逻辑,希望能帮助想要产融结合的企业家和资本家掌握一种健康的方法论。


Question 2

课程安排为什么是十天?

马老师:我其实本来是想做一个几天几夜的课程,但是后面我发现几天几夜还是只能解决一个点的问题,解决不了更加深入的系统性的问题。现在市面上几天几夜的集训营,大家主打的都是方案班,但其实最后的方案在课堂上是形成不了的。


同学们最主要的在课堂上学的就是知识,真正的要形成落地的解决方案,一定是课程上完后对于知识的应用。这个应用是以企业为主导的,而不是以咨询公司和教授为主导,我们仅仅是顾问而已。所以我就想把这课程做成一种“培训+顾问+咨询”的模式,历时五个月的十天课程可以更好的达到我想要的教学效果。


根据第一期班的经验我们发现,深度学习的情况下时间其实很快就过去了。所以为了增强同学们之间的黏度,也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特意安排了预习环节。在同学们完成报名之后,将会提前将教材——《资本指导系列丛书》寄给大家,随书附赠的还有阅读指南,帮助大家提前熟悉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在正式上课前我将会组织三次网络互动交流分享,主题分别是《2020年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广义公司治理与健康的政商关系》以及《资本之道与领导智慧》。这三次分享的内容不包含在十天的正式课程里面,属于增值服务的部分,希望能让大家早早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让同学们之间有个初步的交流。


Question 3

为什么叫私塾课程?

马老师:在别的一些培训班上,我和同学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如果叫私塾的话,那就弟子和师傅的关系,这是我想要建立的一种关系。


我印象非常深刻是广东乡村振兴基金的总裁毛杰同学,他在一期班上讲到,自己从小到大念过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学、研究生乃至博士,但是真的没有读过私塾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中山大学的图书馆中读到了我的《公司治理之道》,因为这本书很厚所以初拿到手的时候他以为是一本类似于词典的工具书,细细翻阅后才发现居然有人可以把枯燥的资本市场原理讲的如此生动,不知不觉读完了整本书,最后他决心要来见一见这位有趣的作者。


不少人表示之前也念过其他的EMBA培训项目,最大的感受就是听不懂。既然是私塾班,那我也不愿意搞故弄玄虚那一套,尽量避免了讲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理,多用实际的案例去深入浅出的诠释资本市场运作的最底层逻辑。一期班很多同学听完课后说马老师讲课接地气,认为不虚此行。


现在市面上好多一些以老师个人IP为主导的课程,实际上最后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募资,号召同学们共同投一些项目,我不做这个事。私塾就是一个纯粹的学习平台,我们谢绝以混圈子混人脉为主要目的的同学。


Question 4

在这个课程上还会做资源整合吗?

马老师:资源整合我希望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举个例子,培训班一般是周末上课,星期六晚上肯定要吃饭喝酒的,在第一期的课堂上我们约定了吃饭可以,但是不能喝酒,要喝酒得到星期天晚上,课程学习之后才可以。


在第一期报名的时候,有个我之前的学生是会计师,专门到办公室咨询了很久这个课程,他特别关心的实际上不是学习内容,而是从这个平台上能得到什么资源,最后我谢绝了他的报名。会计师和律师其实非常喜欢报这个项目的,因为这是很好的一个机会,过来学习可能会产生很多业务。但是我们的私塾课程每期只会给这些专业人士留一个席位。因为我们希望在课堂讨论中,有会计师和律师的一些专业意见参与进来,但是又不希望这部分人比例太大,上课都在推销业务了。所以每期我会亲自的对会计师、律师进行邀约,把一些听过我课的,跟我有互动的,比较认可我理念的专业人士邀请过来,最终希望的就是能打造一个纯粹的学习平台。


第一期的课堂上同学们之间结识下了深刻友谊,这些交流不是说纯粹的混圈子,而是基于价值观相互认可基础上的良性互动。比如预备在A股上市的顺美医疗创始人涂真金今年会率领自己的管理团队,去班上樊彬同学名下的上市公司扬帆新材进行交流学习;做实体企业的何敏、刘惠青同学组队去林孟轩同学的玄甲金融讨教经验;白茹同学的至秦仪器和高启龙同学的中瑞电子由于同属行业的上下游,促成了业务上的合作;经验丰富的视立美公司董事长余俊毅答应教刘惠青同学的民族品牌化橘红如何做营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同学们之间的故事还在继续。


Question 5

这个课程招多少人?

马老师:好多报名我私塾课程的同学问打算招多少个人。实际上他们担心的不是人少,是怕人多,因为他们和我一样,希望是小班教学。


二期班预计招收42人左右,因为我们中间有些私董会教学环节(讨论环节),将会把同学分为6个组,科学表明每组超过8个人沟通效率会大大降低,所以我们会把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类。


今年是第2期,以后我每年会做一期,打算做十年,十年当中偶尔会在上海与北京穿插一两个班,最后有可能十年会做12到13期班。明年的1月9日我会举办一个年会,邀请所有私塾的同学一起回来,给大家再讲一天课,内容主要是与当年发生的时事相关,课后大家聚一聚,形成一个良好的传承与沉淀。


第一期私塾班的学员中,有2位A股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兼大股东,1位A股上市公司的二股东,1位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业的创始人兼大股东,1位即将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业的创始人兼大股东,1位即将在A股上市的企业的联合创始人,1位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总监,4位投资机构的专业投资人,会计师和律师各1位,2位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剩下的均为处于A、B轮投资的高成长型企业的创始人。这个学员构成与我们招生之初的设想一样,经过实践检测效果也十分不错。


所以在第二期的招生中我们将延续这个比例构成,预计招收3/5的创业成长型企业(那些想要借力资本企业)的创始人和董秘;1/5的金融机构的相关从业人员(以投行为主),以及上市公司的创始人、董秘、投资并购总监;2-3位想要成为投资人的实业家(自己的企业不想上市或被并购,但每年手里有大几百万的资金可以对外投资,想要通过学习学会如何对企业估值即保证自己投出资金的安全);至于会计师、律师只会分别邀请一个经验丰富、能力强的。


那么按照这样的结构来讲,十年之后能这个私塾课堂上能沉淀下5-600位左右的学员。这些人中已经是上市公司的,希望他们能掌握健康的产融结合方法,通过市值管理和并购,成功的进行产业整合;创业型企业中,希望最后能走出30到40家上市公司。有这个愿望不是说为了发现咨询、顾问和投资机会,主要是为了一种自我实现感,也是身为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Question 6

课程具体讲授哪些内容?

马老师:从教数十年我也做了不少的企业服务,前几年主要是帮忙做股权激励和IPO上市前的一些指导,这两年做的比较多的是市值管理和并购重组的顾问。在这个过程我发现其实好多上市公司现在面临的问题,都是在股改的时候就埋下祸根的,或者融资时候就已经埋下祸根。所以我们的课程选择从头进行梳理,最终形成一个逻辑闭环。


五个学习模块,一个模块两天,一个月上一次课。


第一个模块讲的是股权融资当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估值和投资条款清单。


估值强调的是定性定量结合,会讲一些企业设计和商业模式,会引导着学员去寻找一种合理的估值定价方法。


另外就是投资条款清单,这是很多企业出问题的地方。好多企业就是从一开始的股权融资就对后面控制权安排埋下了祸根,主要原因就在于投资条款没搞明白,或者当时稀里糊涂就签了。


第二次课程主要讲控制权的安排,包括公司章程和股权结构设计,还有出资协议等等。很多企业对这块不够重视,觉得找了券商律师这些专业人士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但是对于券商律师来说,这只是一份工作,干完活后他就拿钱走人的,他不会陪你一辈子,只有你可以陪你的企业一辈子。所以还是需要企业家自己搞明白这其中的基本逻辑才行。


很多公司在IPO之后被抢控制权,比如说前两年宝万之争的万科,如果王石当年提前在公司章程中做一些预防,姚振华就不会抢他的,真的要抢成本也会很高不划算。


第三个模块是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股权激励的课程现在已经烂大街了,实际上很多讲师自己都没搞清楚股权激励是怎么回事。我们要做的是让同学掌握其基本逻辑,包括为什么要做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正确方法是怎么样的?上市之后怎么做股权激励等等。而且伴随着未来的发展,股权激励会演变出越来越多种应用,比如在并购当中,它会成为整合的一种重要手段。股权激励这种工具我们会从多维的角度来给大家介绍。


前三次课程基本上讲述了,从一个企业股权融资到IPO前所有公司金融的关键知识点,那么这三次课听完,基本上股改就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


第四次课程是关于市值管理,市值管理是在IPO成功后,企业开始进入产融结合第二阶段。


产融结合第一阶段,融资就是为了扩大再生产;第二阶段就不能单纯关注扩大生产了,要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增长结合。


外延式增长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并购和市值管理,国内的市值管理前两年被误读为了操纵股价,去年我们团队出版了《市值管理与资本实践》一书,宣扬的是一种基于股东价值的正确的市值管理观念,这本书被深交所推荐为上市公司董秘继续教育的指定教材,对于我们团队来说也是一种肯定吧。


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到上市阶段的同学,提前做市值管理方面的准备没有任何坏处的,它会帮助你更加理解现在的股权模式应该怎么设计,要为未来留出什么样的空间。


第五个模块课程讲并购,并购会从两个视角讲,第一个是从买家角度出发,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并购来进行产业整合,想要进行外延式增长并购应该怎么做?第二个是从卖家角度出发,如果企业引入风投但最后没能上市,创始人想要资本退出,卖给上市公司也是一个选择,那么应该怎么卖?

我们会从买卖双方的角度出发把并购的决策、尽职调查、估值、交易结构设计、整合各个关键环节,在课堂上进行一个完整的呈现。


五次课结束后我们的课程就上完了,但是既然叫私塾,当然不仅仅是上课这么简单,我们还有两个互动环节。第一个互动是课堂上的私董会。第一次完整的两天课是由我讲,从第二次课到第五次开始,我只讲一天半,最后半天的时间是拿出来做私董会的,会找几个同学的案例,主要是他们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与困惑,由我带大家来寻找答案。


第二个互动是顾问式咨询。我希望每个同学一开始就带着问题来,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确定问题方向。课程结束之后,时间不限,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按照写论文的方式,结合其公司的实际,以及在我们课堂上讲述的任何一个知识点,写出一个解决方案,我会在收到方案之后的一个月之内给出建议,实际上就是带着同学帮他自己的企业做了一个咨询。


顾问式咨询的环节做完之后,我们这个课程就暂时结束了,但是某种意义上私塾是永不闭幕的。既然叫私塾,同门师兄弟师姐妹之间未来肯定是会有一些互动的。我们会固定组织的就是每年年初的聚会,在这个聚会上我会讲一天课,这一天课会包含一些我其他领域的研究,以及时事热点方面的内容,晚上会有一个聚餐。这就相当于一次家庭聚会,一个大party,当然这个party的主旨还是倡导学习。


Question 7

如何看待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

马老师:目前看来,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就并购市场而言,我们在2019年的时候就已经做过预测,在注册制来临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迎来一批并购的浪潮。目前看来,新冠疫情加快这一进程,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现金流的问题,在此次疫情中的情况不容乐观。体量大的公司及上市公司因为融资渠道和空间更加广阔,所以抗风险能力会比较强,并且由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并购标的,下半年将是一个资产置换的绝佳机会。


至于二级市场,由于沙特掀起原油价格战,叠加市场对欧美国家公众卫生的担忧情绪升温,全球金融市场一片动荡。恐慌情绪蔓延至下,全球资金快速从股市流出,寻找避险资产,A股成为不少投资机构一致看好的方向。日前桥水基金对欧洲37家公司建立了超过105亿欧元的空头寸头,这种大手笔做空在对冲基金中实属罕见。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A股市场现在整体的估值是偏低的,加上国内控制住了疫情,意味着有更多的精力拼经济。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机构直接调高A股评级至增持,这也代表一种风向。


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注册制的实施、投融资的自由开放,是不可逆转的大势,这意味着市场将会对踏实做企业、认真负责任的公司更为友好,对遵循基本原理的投资人更为有利。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我希望经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和锤炼后,班上的同学能够成为知识储备比较完整,而且价值观比较正确的企业家或投资人;而这样的人在未来中国一定是非常受欢迎。


Question 8

马永斌资本私塾与别的课程有什么不同?

马老师: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公司金融和资本运作的技巧,是“术”的层面,只能取得短暂的成功。如果想要保证企业在产融结合下的长足发展,更重要的是“道”的本源——创始人的价值观。私塾班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除了知识层面的学习外,我们课程还提倡一种“正能量”,遵守法律法规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希望企业家能以家国情怀的信念来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从“利他”做到“利己”,在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最终取得股东利益和公司长期价值最大化。


2020年3月1日修订后的《证券法》正式实施,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的深度改革已经开始。市场打假机制(集体诉讼、举证倒置、对个股的做空)正式建立,注册制也将从科创板全面推广到其他板块,这意味着以前那个剑走偏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资本运作的技巧都是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我想做的就是传导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企业走上健康的资本之道,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的迎接这次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制度红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我们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也是我开设资本私塾的初衷。


Question 9

马老师十余年研究里有没有遇到了什么困难?

马老师:在公司治理这个领域,目前唯一市场化比较成功的模块就是股权激励。我是中国最早讲股权激励的三个人之一,北京的郭凡生、上海的薛中行他们两个人都是培训师,应该说都获得了不菲的经济回报。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追求的东西当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曾经也想像他们一样就股权激励做一个几天几夜课程,但是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我觉得这几天几夜课程解决不了系统的问题。


现在市面上股权激励的课程,都把股权激励给神化,好像每个企业都能做,做完之后企业就能立马起死回生。我是比较反感这种说法的,我想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系统化的、健康的公司治理体系。


资本私塾的课程准备了十余年,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其实就是寂寞,其实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超过三年时间后,决定是否能成功的关键点就是看你能不能耐得住寂寞。当一个人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不达目标不罢休时,他们就会有一种耐得住寂寞的毅力与坚强,这可能就是我一直在追寻的匠人精神。


在第一期私塾班开课之后,与其说我又多了数十位学生,不如说是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因为相同的价值观聚集在一起,建立起了深刻的友谊。其中有几个小细节让我影响非常深刻,在课堂上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愿意对刚刚起步的初创企业后生倾囊相授,在课下林孟轩、刘惠青同学分别给班上的每个人送去了自己夫人亲手做的糕点、预防新冠肺炎的化橘红作为新年礼物。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到私塾班不仅仅是学习的平台,更成为了一个“有温度”的家庭。追寻健康资本之道的路上有你们,我也就不再寂寞了。


尾声

看完这篇访谈之后不知道小伙伴们对课程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呢?


如果有报名意向的可以再后台私信就行咨询。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马永斌资本私塾,愿成为你的朋友与你携手共进,一同走上健康的资本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