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沸點2019年度電視劇榜單背後:從導彈“自足”到文化自信

在2019年的建國70年大閱兵上,中國人看到了“東風快遞 全球必達”的洲際導彈,這份導彈的“自足”鼓舞了萬千國人。那麼,作為國民休閒娛樂“第一主食”的電視劇,我們做到多少“自足”了呢?讓百度大數據告訴你真相吧——近日,百度沸點2019發佈了年度電視劇榜單,《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長安十二時辰》、《都挺好》等榜上有名。


百度沸點2019年度電視劇榜單背後:從導彈“自足”到文化自信


從這份年度榜單可以看出,古裝劇與現代劇平分秋色,呈現出現實主義題材劇、新興行業劇興起以及小說IP影視化的特徵。值得關注的是,這份貨真價實的大數據搜索榜單,竟然清一色的都是國產劇,從某種程度上說,咱們的祖國不僅洲際導彈能“自給自足”,休閒娛樂生活的細節上也展現了越來越多的精神自足和文化自信。

用鍵盤投票 網友選出“清一色”的國產劇

曾幾何時,我們手捧紙巾熬夜追韓劇、日劇;曾幾何時,我們不惜倒時差也要第一時間看最新一集的美劇。如今,我們當然也博採眾長,但再也不像原來那麼指望著“外國的月亮”,反倒是蹭國產劇的熱度成為了獲取流量的王道。

誠然,國產劇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營養不良”的作品,大浪淘沙後,還是留下了為數不少的藝術精品。本次榜單上的《長安十二時辰》以摧枯拉朽之勢引領了一波收視狂潮。它呈現了那樣一個盛唐想象,每一件著裝,每一句稱呼,絲絲入扣,用心還原,如同一幅唐朝版的清明上河圖,徐徐打開,讓你看見一個夢幻與唯美的長安,看見一箇中華民族的數千年裡的高光時刻。如果說,這份收視率一半是來自電視劇本身,另一半則來自這部劇與觀眾內心裡那個“中國夢”的共鳴。

本土題材、歷史題材熱播體現文化自信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小瞧這些追劇用戶,他們有非常好的審美”,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如今的觀眾,被部分粗製濫造的電視劇逼出一身本領,“大數據是不會騙人的,從榜單上就不難看出咱們觀眾的品位在變化,這既是對國產劇的認可,也是一份對文化的自信。”

細究起來,成功的國產劇背後,都有人們熟悉的中國文化基因。《都挺好》講述了“好的生活”就要直面“不完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女兒家的閨閣之中彰顯了傳統智慧和品格;《長安十二時辰》則以史學家的功力用心地詮釋了“盛唐想象”的每一個細節。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最能贏得國民的情感和認知共鳴。當電視劇已經深刻進入百姓文化生活,甚至成為大眾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電視應該為大眾提供什麼樣的作品,顯得非同尋常。本土題材、歷史題材電視劇不僅能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今天,國產電視劇能夠獲得肯定,是構建文化自信的成功的一個縮影,希望國產電視劇也有一天讓“歪果仁”們倒時差熬夜追劇,新劇上線、全球必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