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成为你想要的那个样子》

《你可以成为你想要的那个样子》

春节期间,参加了一场初中同学聚会,多年未见,大家都是一副既熟稔又陌生的样子,在交谈或沉默中暗暗观察着彼此,交谈一圈,环视一周,惊人的发现,曾经其貌不扬,毫无存在感的女同学文莉,竟然兑变成气质、言谈俱佳的美人。仿佛时间对她而言是充满神奇的魔法棒,而对于我们却是不留情面的刀风剑雨。我很好奇是什么改变了她,让她变得如此美好,经过不断的交流,才知道她这么多年只是做了一件事——即朝着自己想要的样子努力。

文莉的成功蜕变,引发了我的深思。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活法,每个人都想活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但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是我们要探究的一个话题。

《你可以成为你想要的那个样子》

在《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中提到,沟通可以塑造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就是自我概念。我们是怎么来看待自己的,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

第一:遗传的影响。

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在幼儿时期表现出明显的害羞特质,那么长大成人后,在面对新的情境时,大脑还会像幼时一样,出现明显的害羞神经反应。

但所幸的是,即使自我概念深受遗传的影响,我们仍然可以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加以调整和控制。自我概念是可以变化的,是可以被经历和塑造的。即使是害羞的人也可以学习如何主动的与他人接触。就如一名作家所言:“经历可以让基因变得沉默或变得有活力,即使是害羞,一旦落入生活之手,也能变得像橡皮泥一样。”

第二:社会的影响。

社会对自我概念的影响包括两方面:

1、反映评价,即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

想一想,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主要从哪里来?——我们从新生儿开始便被别人不断的评价着,也被各种信息炮轰着:幼儿时期爱哭闹,就被评价为脾气不好;儿童时期爱表现,就被认为聪明;不喜欢讲话便被认为是害羞......由于孩子还是一张白纸,没有形成自我认知,天生就容易相信别人,而且也没有其他的方式了解自己,所以只能接受这些正面或者负面的表面评价,这些评价像镜子一样,透过它们,我们更了解自己。这些评价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持续起作用,尤其是重要的人对我们的评价,更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所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人评价对我们的影响会慢慢减轻,甚至通过学习和刻意努力,我们可以调整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看法。当我们展现出自我肯定的行为时,可以引发别人对我们积极的评价。

比如:

和我约稿的编辑要求我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定要交稿,而我又因为家里的事情已经耽误了很长的时间,时间又急任务又重,为了引发编辑对我的积极评价(守信用的人),我会把自己关在房间,规定自己必须完成任务。长此以往,按规定交稿,编辑不但继续和我约稿,还把我介绍给其他平台的编辑。

当然,如果我们展现的行为是消极的,那么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也必定消极。如果当时我不断否认自己,认为自己完不成任务,交不了稿,甚至不去行动,那么编辑肯定会认为我不守信用,不再和我约稿,更别提介绍给其他平台了。

2、社会比较,即与他人比较后的自我评价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

我们经常借着和别人比较来决定我们是优于别人还是劣与别人,是万人迷还是丑八怪,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是聪明的还是愚钝的......答案都来自于我们拿来与我们做比较的那些人。

遗憾的是,经研究发现,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常常拿名模或被理想化的演员和自己进行比较,然后得出对自己消极的评价,觉得自己更没有魅力,而我们的优点和成就却往往被忘记或者不被提及。

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像明星那么漂亮、像运动员那么敏捷,或者像百万富翁那么有钱,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活得没有价值。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而不是只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肯定自己,认清自己优点,发挥自我专长,才是让自己活得舒心的正确方式。

《你可以成为你想要的那个样子》

自我概念对人的影响如此重要,它不仅决定了我们现在如何看待自己,也切实的影响我们未来的言行举止,我们该如何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呢?——运用自我应验预言,即个体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期,并且接下来的行为是建立在预期上的,那么该事件的发生会比没有预言更可能成真。自我应验预言包含四个步骤:

1、持有某种期待(对自己或者对别人)。

2、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

3、期待如实发生。

4、强化起初的期待。

举个我朋友的例子:

我朋友一直都想成为一个写作者(对自己的期待),于是在下班之后,她开始在网上报名学习写作的课程,学习相关的写作技巧,并要求自己看书输入,写作输出,然后发表在各平台(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文章慢慢的有人看,有人关注,也获得了一点点的认可(期待如实发生),最终,这种认可成为她持续写作的动力,强化了她对自己的正面评价,让她对成为一个写作者更有信心(强化起初的期待)。

请将自我应验预言牢记在心,并付诸实践,相信,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