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桑河一个了不起的美丽村庄

单县桑河一个了不起的美丽村庄

单县桑河村


单县桑河——我美丽的家乡

(张延兵)

今天,我的微信收到了老家邻居弟弟翠同发来的《桑河村志》电子版样稿,说实话,心里是十分激动的。

我打开文件,在手机上简单的看了一会,感觉阅读不方便,就下载到电脑桌面上,然后打印了一份《桑河村志》。

桑河村有我童年的印记,有我在学校朗朗的读书声。有我下田劳动的身影,有我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戏水的场面。

《桑河村志》里这样描述桑河村地理位置,“桑河村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单县东部,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李田楼镇。西距县城12公里,南距李田楼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东南与朱黄庄、张王庄相连,南与马溜接壤,西南与丁庄、魏牌坊毗邻。西北1公里到陈蛮庄,正北紧挨着安庄和马草庙,东北与柴庄、谢楼、扈庄为邻”


单县桑河一个了不起的美丽村庄

桑河村位置


以上提到的村庄名字,我特别熟悉。记得小时候,公社有电影放映队,轮流给每个大队放电影。人民公社时期,桑和归属龙王庙公社面管辖。桑河与马溜、西南、丁庄、魏牌坊、朱黄庄、张王庄同属于龙王庙公社管辖。陈蛮庄、安庄、马草庙归属徐寨公社管辖。柴庄、谢楼、扈庄归属时楼公社管辖。

现在,这些村庄全部划归为李田楼镇管辖。另外,安庄、柴庄、马草庙、谢楼因建设煤矿全部动迁到李楼楼新村。

桑河村地处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村子四周都是农田,按照现在卫星图提供的照片看,桑河村布局呈风车形状。

我只知道桑河村子是个大村子。村子东西南北长宽具体有多少米我还真的不知道。今天看了《桑河村志》我才知道桑河村东西长730米,南北宽350米。整个村域面积是3000多亩土地,南北的宽度是1800米。其中耕地是1973亩,村庄占地500多亩。桑河村前有一条河流,名曰惠河,通往微山湖。

桑河村历史悠久,《桑河村志》显示“早在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居住、劳动、繁衍生息。到了元末明初,由于战乱,村民几乎尽绝,村庄处于荒芜状态。”

桑河原名桑家河。据说在明朝初期,桑氏先祖从山西迁入,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生产劳动。到了民国时期,从外地迁入的姓氏村民逐渐增多。新中国成立后,桑河的姓氏已经增加到了十多个,分别有桑、马、李、张、贺、苏、吴、来、赵、时、刘、程、朱、叶等。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桑河村有1500多人,八个生产队。村里孩子多,桑河设立村小学,小学是土墙瓦房,五年制,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级大约三十多人。村里的教师只有两个是公办的,其余的都是民办的,这些民办教师,在几十年后全部转为正式教师。桑河小学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在选择校址时,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村小学应该建在村子中间,方便孩子上学。参照大家的建议,于是,桑河大队村干部在村子中部建起了12间小瓦土墙的房屋作学校,从此,桑河小学有了固定的地方。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校舍换成砖瓦房。到了2010年夏,学校关闭,桑河小学停办。

记得小时候,我们除了上学外,就是聚集在学校操场上看电影,看戏、篮球比赛等。

《桑河村志》这样描述村里教育情况“ 桑河村小学教育,有私塾和小学两种形式。私塾活兴盛于封建社会,到1940年结束。现代小学(包括清末、民国时期的学堂和共产党政府兴办的小学),从1903年开始兴办,到2010年关闭,走过107年的光辉历程。清末至民国时期,在桑河执教过私塾的先生有马止库、马怀玺、马衍学、马宜良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后,桑河村教师有孟纪司、桑世勋、桑世丛、马德法、马衍豹、马方贵、马宜俭、桑世立、马德照、孟宪启、程运美、桑守文、马德固、马德超。”

在这些老师中,其中桑守文、马德超、马德法、马方贵是我的小学老师。另外,还有桑洪英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桑河村志》里没有记载。段老师是公办老师,魏大庄人,在桑河小学担任过多年的校长,《桑河村志》里也没有记载。这可能是样稿,也许作者在正式出版前就能补上。

马德金是桑河村的第一位本科大学生,是桑河人的骄傲。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桑河村每年都会有人考入大学。

村子里有两名“赤脚医生”,分别是桑守俭、马宜恩、杨玉美。我记得还有一个负责打针的卫生员叫马翠云,曾来我家,给我患病的老母亲打过针。《桑河村志》里在卫生一栏里没有看到她的名字。马翠云嗓子好,能歌善舞。桑河村曾举办过剧团,多次外出演出。其中演出的豫剧《朝阳沟》最受欢迎。马翠云在《朝阳沟》里饰演银环,唱腔极好,在当时成了名人。


单县桑河一个了不起的美丽村庄

当时,和马翠云在一个剧团的还有李月霞 、桑福启、 马方贵 、马德宽、 马德法、桑世龙、 李存良、 马衍皊 、桑兰荣、 苏刘云、马秀雨、 苏凤兰、 马翠云、 孟现成、 孟爱梅。李月霞是我的邻居,按照邻居之间辈份,他是我的叔辈。在家时,我只知道他的名字,不知道是怎么个写法,今天看到《桑河村志》,才知道他的名字是“李月霞”这三个字。不知道六爷和六奶为是给他起了一个女孩的名字。如果不是邻居,如果不知根知底,仅名字外人真的认为“李月霞”就是一个女士。

“赤脚医生”马宜恩是我的本村邻居大叔,和我的父亲关系很好。人善良,热情,在卫生室负责打针。后来卫生室解散后,他到公社畜牧站参加学习,负责全村的畜禽卫生防疫工作。我家饲养的猪、羊如果有病了,都是他过来负责打针防疫的。后来,马宜恩大叔在粉碎面粉时,出了事故,一只手被锯掉,令人惋惜。

在桑河村南,有一座四孔的砖桥,这座桥建于1966年,距今有50多年历史。桑河建国后更名为惠河,这条河流是光绪年间新开挖的。小时候,我在这条河流里游泳,摸鱼,好不快活。

其实,惠河不是桑河村的第一条河流,在桑河的村西,曾有一条桑家河河道,这里还是运输码头,清朝时因黄河发大水被泥沙淤平了。20世纪50年代初兴小社时,桑姓人家曾挖出石头垫房基。50年代末深翻土地时,村民从地下挖出过船上的桅杆。

在此感谢《桑河村志》作者马翠礼为书写桑河村历史做出的贡献。

桑河村是一座美丽的村庄。从1984年参军离开家乡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我虽身在外地,但心系家乡。家乡有我的父老乡亲,有我儿时的好伙伴,有养育我的土地,有我熟悉的一草一木。最近一段时间,有了想回家乡看看的想法,大约在“十一”期间,我很有可能回家乡与家乡的父老乡亲欢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