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帶3歲寶寶去打疫苗,寶寶成了我的“小老師”

疫情不期而至,全國很多地方已經適當放鬆管控了,但是北京還基本上處於嚴格管控的階段,我們仍然是除了必需的事情,一般不出門。但是孩子3歲的常規體檢和流腦疫苗也不能拖的太晚,於是決定帶孩子去社區醫院體檢和打疫苗。然而,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寶寶用自己的行動給我上了一課,寶寶成了我的“小老師“。

疫情期間帶3歲寶寶去打疫苗,寶寶成了我的“小老師”

“小老師”教會我:心理障礙很正常,做好心理建設則萬事俱備

這一次去社區醫院,發現3歲的寶寶能在打疫苗前表達自己的心理障礙,並且能夠嘗試自己做心理建設了,我是怎麼發現的呢?在我們去打針之前,我和寶寶有幾次類似下面這樣的對話:

我家寶寶跟我說:“媽媽,我明天要去醫院打針了,我想爺爺奶奶了怎麼辦?”


孩子雖然只是這麼簡單描述,但是我能從她提出這件事感覺到她對”打針“是有焦慮感的,而“想爺爺奶奶”的心理因素很可能是“她不太想去”。


雖然有這樣的分析,但是我沒有評論,只是平靜地回答:“是的啊,明天我們要去醫院打針了,我們去打針,會很快回家,回來寶寶就又能見到爺爺奶奶了啊。”


接著就聽見寶寶開心地說:“明天就要去醫院打針嘍,醫生給打針,很快的,打完媽媽就帶著我回家嘍”。

打疫苗前做好心理建設,這是我從孩子出生以後,第一次帶孩子去社區醫院打疫苗就開始做的事情

每次到社區醫院,一進門就能聽到此起彼伏的孩子哭鬧聲,有的家長會說“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甚至直接制止“別哭了”。事實上,家長的反應可能會“火上澆油”,有的孩子聽爸媽這麼說,反而哭得更厲害了。孩子打疫苗我堅持的原則是“打疫苗孩子哭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需要的是用正確的辦法引導孩子面對“打疫苗的哭”

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發現其實孩子打疫苗會主要因為兩種原因哭:“因為恐懼而哭”和“因為疼痛而哭”。解鈴還須繫鈴人,打疫苗前,有針對性地做好必要的心理建設是非常重要的。而我自己的育兒經歷告訴我,前期父母堅持做有效的心理建設,日積月累,你的寶寶會把這種心理建設的方法內化於心。

疫情期間帶3歲寶寶去打疫苗,寶寶成了我的“小老師”

“小老師”教會我:只要媽媽好好說,寶寶就可以很聽話

疫情原因,我一個人帶寶寶去的醫院,可能很多寶媽會覺得,一個人帶孩子體檢+打針,絕對是一個大挑戰,但是今天,寶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寶寶可以很聽話,完全可以參與進來的,前提是“只要媽媽好好說”。

去社區醫院之前,和寶寶約定:“因為超級病毒,我們到醫院一定要注意防護。”


進了醫院,我們能看到所有的家長、寶寶,還有醫生,所有人都戴著口罩,有的家長都戴著手套,於是我又一次跟寶寶加深印象。


我蹲下來對寶寶說:“寶寶,你看,超級病毒期間,所有的人是不是都很注意防護?”


寶寶點點頭,說:“是的,看到了。”


我繼續說:“我們現在在醫院,手儘量不要觸碰其他東西,如果真的觸碰到了,也沒有關係,一定不要用手去觸碰眼鼻口就行了。”


寶寶很認真地點點頭,之後我發現,寶寶非常聽話,非常注意手的接觸。

在社區醫院排隊等著做疫苗登記的時候,我和寶寶各站一隊,身邊的人看到3歲的寶寶一個人獨立幫著排隊,都誇讚“這個孩子太棒了,都能幫著排隊了”。事實上,或許你的寶寶也能參與你平時的很多事情,只是你沒有邀請你的寶寶參與,根源是你心裡會覺得“ta還是個孩子”。而我的想法不同,我一直覺得寶寶是有自己的能力的,只是她年齡尚小,身高尚矮,會有所受限,但是有些事情ta稍微夠一夠就能做到,只是需要家長給予一些機會,只需要需要家長和他們好好說。

在社區醫院排隊的時候,我先走到一個窗口開始排隊,然後觀察旁邊就有一隊,周圍人也不多,環境很安全。


於是我就邀請寶寶:“寶寶,你能幫咱們排一個隊嗎?看咱們兩個隊哪個快?”


在這段話中,我強調“咱們”,“咱們”可以強化寶寶的主人翁參與感,強調“哪個快”會增加排隊的遊戲力,增加排隊這件事的趣味性,讓寶寶樂於參與。


排隊的過程中,我和寶寶還找到了新的樂趣。開始排隊之後,寶寶開始盯著地上的提示語,念她認識的字“一”,我馬上回應寶寶:“對,一,後面那個字是米,大米小米的米,我們吃的米飯就是大米做的,就是這個‘米’字”。接下來,我和寶寶一起沉浸在“一米”的世界裡。


沒多久,寶寶那一列很快排到了,寶寶也因為最後在她的那一隊裡做疫苗登記而成就感倍增,美美的。

疫情期間帶3歲寶寶去打疫苗,寶寶成了我的“小老師”

“小老師”教會我:其實我可以很堅強,只要媽媽相信我

相信對於寶媽來說,帶孩子打疫苗,最容易焦慮的事情,就是孩子那撕心裂肺的哭聲。我想問的是,孩子在打疫苗前,家長的功課是否做夠了?每次孩子打疫苗,我基本上會變成話癆,但是說的都不是廢話,主要是給孩子描述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孩子因為有了心理預期,就會更容易面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這次去社區醫院打針,寶寶全程沒有哭,還非常配合,連當天打針的醫生都誇讚“這個小朋友真勇敢,真不錯。”其實孩子是可以很堅強的,在打針的時候,孩子是可以不哭不鬧的,這是“小老師”今天教會我的。這一次,我說了這些話:

“寶寶來,媽媽抱著你。這個醫生阿姨馬上要給寶寶打針了。打的是流腦疫苗。你看現在的超級病毒為什麼那麼嚇人,就是因為沒有疫苗,如果有疫苗,大家都打一針,就不用怕超級病毒了。你現在打了流腦疫苗,就可以預防生流腦這種病了。”


“一會兒阿姨會用針管打在你的胳膊上,針打到胳膊的時候會有點兒疼,然後推針管裡的液體,會感覺有點兒麻麻的,但是很快就好了,結束的時候,醫生阿姨會獎勵寶寶一個棉籤。”


話音剛落,就聽見旁邊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我怕寶寶焦慮,趕緊補充說:“寶寶,你看,這個小朋友就是因為針打到身體的時候很疼,所以哭了”。


我說完這段話,醫生也準備差不多了,然後我提醒寶寶:“一會兒打針的時候,媽媽需要你的配合,一會兒一定不要亂動胳膊哦。”


就這樣,醫生扎針,退藥,拔出,按棉籤,寶寶完全配合,而且一滴眼淚也沒掉。

寶寶的堅強讓我感到意外,但是也很佩服。回家的路上,我跟寶寶覆盤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寶寶今天勇敢地克服了打針的恐懼和疼痛,寶寶很堅強,媽媽為寶寶感到驕傲,媽媽也要像寶寶學習,變得更堅強。

疫情期間帶3歲寶寶去打疫苗,寶寶成了我的“小老師”

作為又要兼顧事業又要兼顧家庭的職場媽媽,有時候很矛盾,希望寶寶快點兒長大吧,又希望寶寶別那麼快長大。孩子就這樣在我們眼皮底下瞬間長大了,一不留神,孩子都成長得能給我們當“小老師”了。


(作者簡介,敬請關注:我是一個篤行科學育兒的職場媽媽,生活沒有絕對的平衡,只有當下的選擇。歡迎關注我,一起聊聊育兒心得,還有育兒過程中如何實現自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