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防洪的?看完古代的防洪设施,如今的可谓渣渣

今年夏天,南方多暴雨,不少地区都被暴雨淹没,本来好好的住宅楼,瞬间成了“海景房”,变得高大上。城市中的汽车也被雨水浸泡,没买涉水险的车主们可能已经哭晕在厕所,买了涉水险的车主们,保险公司可能哭晕在厕所。总之,洪水给我们国家带来了重大的财产损失,还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虽然每年都有不少人在埋怨城市地下的泄洪设施,政府也一直声称要整改,但是该淹照淹,就连首都北京也时常“看海”。

古人是如何防洪的?看完古代的防洪设施,如今的可谓渣渣


那么为什么如今一下大雨城市就出现内涝呢?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就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很大,所以夏天降水很多,冬春反而降水较少。再加上如今全球气候异常,动不动就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暴雨,这谁能顶得住啊?二是中国的城市河流湖泊少,这与新中国早期的“围湖造田”运动有很大关系,河流湖泊少了,雨水就不能够顺着河流流到湖泊,最终造成了城市内涝。同时,大面积的道路硬化使得雨水很难渗入土壤中,雨水便在水泥路面上堆积,最终使得地下水网不堪重负,难以将水排出。第三点就是城市泄洪设施设置不到位,有些城市地下排水管道非常窄,应付一个普通的降雨尚且费力,若雨水稍微大一些,就彻底崩溃。

古人是如何防洪的?看完古代的防洪设施,如今的可谓渣渣


如今城市内涝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那么古代呢?古人是如何应对城市内涝的呢?

选址讲究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在城市的建设上,他们往往要遵循自然规律,依照规律修建城市。在城市的选址上,他们往往会选择河流的弯道之内,这样既可以享受到河流带来的方便,又不会因为河流大涨而淹没了自己的城市。而“反弓”则是选址的禁忌,这里正当河流的要冲,在此修建城市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如今城镇太多,有些小地方乱选址,下暴雨城市被淹没也不足为奇了。

古人是如何防洪的?看完古代的防洪设施,如今的可谓渣渣

城市选址


强大的排水设施

在历史上,许多城市都有护城河,护城河不仅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其也是很好的泄洪通道。而北京城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将北京的护城河改成了地铁二号线,其他的城市纷纷效仿,让许多城市的护城河消失了踪影。而且古代城市排水网络之发达,也令我们汗颜。如汉长安城的城市排水系统由城壕和排水明渠、暗渠组成。除了宽大的城壕外,在郊外开挖的昆明池等池苑,具有调洪蓄水的作用。城市下面还有高度比成人还高的地下涵洞,排水能力非常之强。

古人是如何防洪的?看完古代的防洪设施,如今的可谓渣渣

春秋时期的地下管道

良心的下水管道

古人在地下水网建设也比如今的人要用心,虽然如今很多城市看着外表恢弘气派,然而扒开地皮一看,其泄洪管道的“里子”却非常寒碜,很多城市的泄洪管道不及明代孔径的1/4!有钱修烂尾楼没钱将泄洪管道拓宽,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