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變遷-唐山

多圖預警

中國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興盛又湮滅,從城市的變遷感受民族的興衰,文明的傳承。地圖均出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河北最出名的城市,沒有之一,不論極具特色的唐山話,省內最高的人均GDP,還是唐山大地震的傷痛記憶,抑或近年頻發的霧霾天氣都讓人沒有辦法忽視它的存在。唐山因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駐蹕而得名。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唐山是一座重金屬的城市,血液裡都流淌著鋼水。唐山的鋼產量僅次於中國和中國河北,排名世界第三。唐山興盛於洋務運動,開平礦務局和灤州礦務局代表著清末中國的最高工業水準。文化上,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素有“冀東三支花”之稱的皮影、評劇、樂亭大鼓,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城市的變遷-唐山

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就在唐山境內繁衍生息,發現有爪村遺址、孟家泉遺址等。孟家泉遺址位於河北省玉田縣城東石莊村北,北依京沈公路,西臨榮輝河,南靠京秦鐵路,原為一水域廣闊的水泉,也是榮輝河源頭之一。1986年水泉出現乾涸現象,時有群眾挖山取土,發現龍骨,即動物石。1986年6月,中國科學院與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李毅來孟家泉,同市縣文物部門共同試掘,並對部分出土標本做碳14測定,認定孟家泉遺址為舊時器時代文化遺址。通過對孟家泉石器工業性質的分析和與其它重要遺址的比較,孟家泉遺址是燕山南麓存在的一種特徵鮮明的細石器文化。它與華北地區同時期同文化傳統的遺址比較具有強烈的自身特點,在細石器文化的發展上佔有較重的位置,故命名為“孟家泉文化”。新石器時代遺址主要有龜地遺址、萬軍山遺址以及西寨遺址。西寨遺址佔地面積96200平方米,地點在唐山遷西縣,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有6000多年曆史。從遺址的現場痕跡來看,展現了一幅居住、祭祀、製陶、狩獵等生活場景。其中,遺址中的一些文物還體現了當時漁業很發達。


城市的變遷-唐山


夏無考,商為孤竹國。孤竹國誕生於商朝初期,是冀東遼西地區出現最早的國家。三千年前商封同宗血親墨姓為君的國度。一般認為,孤竹國從商代立國到滅亡,存在約940多年(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孤竹國的建立,標誌著冀東開始受到中原核心文明直接薰陶影響。孤竹國作為商朝貴族建立的方國在當時深受中原禮儀、文明的教化,距今約3600餘年。 孤竹國範圍廣袤,約含概今河北到遼西等地。商代遺蹟、遺物,遍及京津和遼西地區。近年來,唐山市灤南縣新發現有關孤竹國重要物證,如帶有玉文字的玉璧、玉圭、玉鉞、玉冠等大量文物。其中帶有孤竹國先祖的名諱“亞微”銘文的青銅器多件。如青銅觚、青銅鼎等。故此論證,唐山灤南即是孤竹國中心。


城市的變遷-唐山

西周


西周初,孤竹國為西周分化。西周在其西部建立了燕國,管控孤竹及其北方屬地和方國。此時的孤竹國疆域,逐漸被新封賞方國壓縮於燕南地區。隨後燕國崛起,孤竹國屬地再次縮小。孤竹國君及其王子,在殷商國度歷任要職。及至商末,孤竹國走出了兩位聖賢--——伯夷和叔齊。伯夷叔齊忠於祖國,恥為周臣。其兄弟讓國,叩馬諫伐、不食周慄,隱於首陽,采薇而食,餓死首陽的故事,千古傳唱。


城市的變遷-唐山

春秋

春秋,山戎建令支國,令支城在今遷安縣城西,孤竹國面積進一步縮小。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令支出兵伐燕國,燕向齊國求援,齊桓公救燕出兵伐山戎之“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至此,“孤竹國”鮮見史書記載。周武王對興兵伐紂戰爭中的有功之臣,按戰功大小分封,山戎族另一支部落的首領被封為子爵,封地無終山。在無終山(今河北玉田縣城西北6.7公里處)一帶建立了無終子國。救燕行動中,無終子國助戰了齊桓公,齊桓公將小泉山(今河北玉田縣城東14公里處)下戎地割與無終國,擴大了無終國的領地及政治影響。


城市的變遷-唐山

戰國


戰國,無終國土由“小無終”(今河北玉田縣一部分)拓展為“大無終”(包括今河北玉田、遵化、興隆、豐潤、豐南、唐海一部及天津薊縣、北京平谷等地)較為廣大的領域,成為諸戎國中的首領之國。並建立了無終邑(今天津薊縣境內),作為無終國的都城。三家分晉後,趙襄子秉承其父遺命,在趙國邊境北部發動滅戎戰爭,於趙襄子五年(前470年)兼併山戎諸國,無終國遂滅。後在趙、燕兩國互相征伐中,燕國佔據了原無終國領地。唐山全境屬燕國右北平郡。


城市的變遷-唐山


秦統一六國,唐山境分屬右北平郡(郡治無終縣)和遼西郡(郡治陽樂縣)。


城市的變遷-唐山

西漢

西漢,屬幽州。右北平和遼西兩郡。右北平郡治由無終遷至平剛縣,遼西郡治由陽樂遷至且慮。新置肥如(遷安),海陽(灤縣),徐無(遵化)等縣。


城市的變遷-唐山

東漢

東漢末年,鮮卑族勢力大增,右北平及遼西郡範圍發生很大變化。平岡歸屬鮮卑,右北平郡治遷至土垠縣(今豐潤區)。


城市的變遷-唐山

三國


三國屬魏,幽州。遼西郡析昌黎郡,面積縮小至綏中以南,原遼西郡治陽樂縣改名昌黎縣,為昌黎郡治。盧龍東南置新的陽樂縣,為遼西郡治。


城市的變遷-唐山

西晉


西晉析幽州,新設平州,昌黎郡及以東為平州。右北平改名北平郡和遼西郡仍屬幽州。北平郡郡治由土垠遷至徐無。


城市的變遷-唐山

北朝-魏

十六國,先為段氏營州,後為鮮卑宇文部所轄,歷屬前燕,前秦,後燕,北燕,魏。北魏時分屬幽州漁陽郡,平州遼西郡、北平郡。平州州治肥如縣,同為遼西郡治,北平郡治新昌縣。後屬東魏,齊。


城市的變遷-唐山

隋屬漁陽郡,北平郡。北平郡治盧龍縣。


城市的變遷-唐山


唐,屬河北道,漁陽郡改薊州,無終縣改名漁陽縣,為薊州州治。北平郡改為平州,盧龍仍為治所。平州曾設安東都護府。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東征朝鮮半島,回途中經由唐山境,其愛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愛妃,山賜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併為曹妃在沙島上建“曹妃殿”,滄海桑田沙島已與大陸連成一片,稱曹妃甸。唐末沙州買馬監地置遵化縣(建年無考),屬薊州,遵化名稱始於此。“遵化”二字據《遵化縣誌》記載含義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城市的變遷-唐山


五代後晉後時,屬遼國南京道,分屬析津府和平州。析津府於遵化置景州,平州下設平州、灤州、營州。


城市的變遷-唐山


金章宗四年(1129)年廢灤河縣入神山縣(縣城在今平泉縣南),隸屬北京路大定府。金滅遼後,疆域南抵淮河。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國將薊州等6個州還宋,宋改名灤川郡,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亡於金,金置中都路,唐山分屬薊州,平州,灤州。


城市的變遷-唐山

元屬中書省,分屬大都路,永平路。永平路路治盧龍。


城市的變遷-唐山


明屬京師,分屬順天府,永平府。永樂元年,設在真定府的"開平中屯衛"徙於此地,開平由此得名。


城市的變遷-唐山


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建清東陵升為遵化州,領豐潤縣。乾隆八年(1743年)升為直隸州,統領玉田、豐潤兩縣,隸屬直隸布政使司,由通永道分轄。光緒四年(1878年),橋頭屯升格為鎮(喬頭鎮),與開平鎮平行。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因喬頭鎮以鎮北有“唐山”,而改名為唐山鎮,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