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甘肃省天水市净土寺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天水净土寺亦称曼殊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与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相邻,同附近的仙人崖、石门、曲溪等自然景点共同组成闻名全国的风景名胜区。自唐末宋初以来,先后以“寄骨寺”、“京都寺”、“净土寺”而演更。净土寺1971年被全部拆除,一切碑迹额联等,也不知失于何地。八十年代以来,净土寺僧众多方筹资进行恢复扩建,现已形成一进三禅院的宏大建筑群。该寺群山环绕,苍松满谷,山风吹来,松涛阵鸣,人称“净土松涛”,为秦州十景之一。净土寺的主体建筑殿堂全部以藏红色做为基调色彩,藏红色的墙体、藏红色的横梁立柱、赭红色的琉璃,再辅以小面积的色彩或古朴或鲜亮的木雕、彩绘,白色的石阶、围栏、护墙萦绕其间,将寺院主体营造出大气、庄严、祥和的佛教文化氛围和特色。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历史沿革

天水净土寺又称曼殊寺,曼殊寺自唐末宋初以来,先后以“寄骨寺”、“京都寺”、“净土寺”而演更。是闻名全国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里山奇、水秀、林茂,兼具北雄南秀之风格。

岁月沧桑,数经变迁。曾经辉煌一时的圣景,也曾被百年岁月湮隐,至九十年代初,曼殊寺已经荒废到只有五间茅草屋,周边山野树茂,走兽遍行,一片落没的景象。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五台山大德高僧——海正师父于1991年初来到曼殊寺,开始矢志建寺,重修佛刹。筹划初期,海正师父带领弟子风餐露宿、吃野菜喝山泉,了解地形地貌;他独自一人数十次南下闽粤十方化缘,筹措建寺资金。建寺初期,他亲临施工现场,规划寺院布局,设计佛堂殿舍。在天水市政府和麦积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历时十三年一座极具规模的大般若正宗金刚道场——曼殊净土寺豁然屹立在人们的面前。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天水净土寺位于仙人崖后川。该寺群山环绕,苍松满谷,山风吹来,松涛阵鸣,人称“净土松涛”,为秦州十景之一。净土寺1971年被全部拆除,一切碑迹额联等,也不知失于何地。八十年代以来,净土寺僧众多方筹资进行恢复扩建,现已形成一进三禅院的宏大建筑群。近几年,又新开发增建了罗汉堂、藏经阁、景门牌坊等建筑,更增其规模。其气势宏伟之景象,远非昔日可比。景点常有“佛光”出现,声名远播于海内外。曼殊寺,亦称净土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与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相邻,同附近的仙人崖、石门、曲溪等自然景点共同组成闻名全国的风景名胜区。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曼殊寺营造的是一个将南、北的建筑风格于一身;古典的佛教建筑与现代的园林式建筑于一体的独具魅力的寺院环境。目前曼殊寺是一处建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松涛阵阵的自然环境中,房屋建筑面积六千三百多平方米,大小房间共计205间,其中殿宇八十八间,其余为附属建筑,绿地园林面积约为三千三百平方米的人间兜率。曼殊寺有受戒僧人二十余人,和一些非正式出家但举行过一定的宗教皈依仪式的男女信徒,俗称居士者数百。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曼殊净土寺四周群峰相拥、松涛阵阵,形成秦州八景之一——净土松涛。清代进士吴西川有诗赞道:“净土何年寺,松涛泻半空。直从天上落,不与世间同。胜概闻云久,幽寻恨未通。登高望何极,惆怅夕阳红。”曼殊净土寺四周的十八座山峰,形成了闻名于当地的“十八罗汉拜文殊”甘肃省天水市净土寺(16张)的独特景致。每座罗汉峰形似莲花瓣;十八座绿峰皆向文殊主峰朝拥,显示出“绿海宝莲”的天造奇观。 环峰峭岩叠垛,各具奇姿,有的像麦积山,有的像仙人崖,被称誉“方圆奇峰之美,尽收环抱之内;百里景区灵气,皆蕴净土之中。”峭壁绿树间隐现的日月洞、修行洞,喷虹吐云、气象万千的悬崖凸石形成的天然佛首像,生动逼真,瑞象拥绕,更显奇绝;药王泉、宽心泉、智慧泉和般若泉,“四大圣泉”清冽甘美;高大的牌坊楼、清纯碧绿的甘露池;雄伟的罗汉堂、长寿殿、地藏殿、天王殿、伽蓝殿、吉佛殿、文殊殿、大雄宝殿、金刚殿沿山势而建,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错落有序,一派清肃静穆之境,成为四方游人流连忘返之胜地。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当你步入曼殊圣境,首先展现眼前的是高大雄伟的牌坊楼。雕有祥云、盘龙、十八罗汉等祥瑞之物的白色基石托起嵌有精绝木雕的红色牌楼,上覆棕红色的琉璃,正中上方挂有一块蓝底金字的牌匾,上书“曼殊寺”。整个牌坊楼在夕阳的映照下,气势宏伟,光彩夺目。

一对凶悍得足以乱真的石狮守护在牌坊楼的脚下两端,它们狮口大开,怒目圆睁,一派威武之势。

牌坊楼前一只大型赑屃(bixi)驮着石碑,石碑正面是书协副主席张有清题的“大般若正宗”,石碑背面以碑记的形式记录了曼殊寺的修建过程。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一条白色的上下四条车道的菩提路自牌坊楼下辗转的开始向上延伸,直至隐没在绿山红楼之中。走在这条宽宽的水泥辅就而成的菩提大道上,留意着道路两侧规则排列却工艺各异的石灯,欣赏着四周环抱的群山,听着鸟雀鸣叫,远眺高峰突兀,层峦叠嶂,心境一下开始平和起来,面色似乎红润起来,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感受慢慢弥散出来。

行至菩提大道尽头,便是普渡桥。在普渡桥前,有四大天王化作的石峰,护持着佛法,守卫着山门,威风凛凛,和其他护法一样是寺院的守护神。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走在普渡桥上就可见水波粼粼的宝池—般若甘露池。它也被称为“放生池”,池中有被善男信女们放生的几千尾鱼和百余只龟。据曼殊寺的僧人们讲,有一只被放生的碗口大的龟,每次将他放生的那位居士前来池边观看,它便会浮上水面,在池中向上探望,如此往复三回。放生池占地二千六百多平方米,容水量达五千多立方米,浅处水深一米余,深处多为五六米。池中有慈舟一艘,常有香客们乘着慈舟,载着悠扬的歌声,环绕湖面而行。

通过山门前广场,即可看到石阶层层,山门高耸,晨钟暮鼓,回廊环绕,香客们在佛殿前发愿、叩拜,在院落里的香炉前烧香、祈福,回廊内人影攒动,宝刹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更有山花芳香、鸟语清脆,交融成一首幽雅的佛韵。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迎面的天王殿内,坐落着守护佛法道场的四大天王和弥勒菩萨,韦驮护法的尊像。弥勒慈颜,天王怒目,韦驮英武,令人肃然起敬。

天王殿后两侧有荐亡坛和消灾延寿坛。大院前左侧是伽蓝殿,内供伽蓝菩萨(即关公),两边有周仑和关平侍从。右侧祖师堂内,供奉着历代祖师,金身耀眼,相好庄严,是大般若正宗法流传承的源泉。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同院建设的还有经堂又称禅堂、客堂和五大寮房(寮房即场所、处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办公室)。通过院中宝鼎向上仰望,三大古佛降净土的古佛殿就在眼前。古佛殿内座有三尊玉雕佛像,正中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左边的顺序是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右边的依次是消灾延寿药师佛与四臂观音菩萨。

古佛殿后面是大般若正宗的文殊殿。殿内莲花台上供奉五尊文殊圣像,按五台山排次为:正中为黄身文殊,左侧为黑身文殊、红狮文殊,右侧为白身文殊、红黄四臂文殊。文殊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能开启一切超凡智慧。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平日里,尤其是节假日,更不用说一年三次的大法会,曼殊寺里的香客总是络绎不绝,他们有来自福建、广东、哈尔滨、沈阳,最远的还有新疆等全国各地,甚至还有东南亚的一些信徒和香客们慕名而来。

叩离文殊殿,向左出小门,就可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生前亲自题写的“大雄宝殿”镂匾,笔法遒劲,引人注目。大殿内佛幡垂褂,吉祥庄严。五方佛端座莲台之上,慈悲安祥,注视着曼殊道场日新月异,接引着一个个佛缘深厚的众生进入佛刹。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藏经阁是一座规模宏大雄伟的建筑,从外观上看分上下两层,约为三十米高。在它的左侧,坐北朝南有五观堂。五观堂是寺院僧侣吃饭用斋的地方,是一个狭长的建筑,可供二百人同时使用。进入五观堂,正中有海正师父法座,护法拥护,座前有笑容满面的弥勒菩萨。可谓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平日用餐时,在食前要双手合十,心中默念“三念五观”,以及佛号。所谓“三念五观”是发愿也是自我提醒。三念即“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所谓五观,是在于自我的提醒,无时无刻须注意我们的心:如此美食,是经由多少人的共同努力而来的?我们何德何能可以得如此盛餐,时时要注意我们的心,要远离过失。而食物当前,贪念最容易升起。我们恰如其分地用餐,为的是滋养身体,以成就道业。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从五观堂出来,气势宏大的占地二千八百平方米的五百罗汉堂映入眼帘。罗汉堂的大殿外观已经全部完工,内部计划供塑的五百罗汉还未启动,僧人称,“师父要把五百罗汉堂的规模及五百罗汉的造型工艺建造成西北的首位”。

沿五观堂和五百罗汉堂之间的小路,上行不远,行至大威德山峰的脚下。抬头仰望,在满眼青翠的山峰中,有一大块裸露出来的褐色土层,稍加辨识,一尊容貌安静祥和的天然佛像升腾出来。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它平和的融于自然之中,低垂善目,面朝西北方向。这尊天然佛的头像引起了过往国内外游客及善男信女的关注和惊叹,人们都希望该瑞像的显现能够象征着正法久驻,人民安宁,国家昌盛。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沿小路回到寺前小广场,向气宇轩昂的佛殿四周仰望,果见群峰相拥、云雾缭绕,层层叠叠,有十八座翠绿的山峰皆向文殊主峰朝拥,形成了闻名于当地的“十八罗汉拜文殊”的独特景致。每座罗汉峰外形极似莲花瓣,显示出“绿海宝莲”的天造奇观,被称誉为“方圆奇峰之美,尽收环抱之内,百里景区灵气,比蕴净土之中。”

峭壁绿树间隐现的日月洞、修行洞、喷虹吐云;由药王泉、宽心泉、智慧泉、般若泉组成的“四大圣泉”的清冽甘美;瑞象的拥绕,传说的奇绝,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感叹曼殊寺这座自然景观和佛教寺院天作之合的产物。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净土寺自1992年开始逐步恢复修建以来的十三年间,海正师父历尽千辛万苦四处化缘,得到约计七千八百多万元的综合资助来以承佛道、重建寺院。建筑风格也在云游南北四方,吸纳多方的建筑特色后,海正师父亲自设计殿堂庙宇,亲临建筑现场,与追随自己的僧众信徒们一起齐心协力,将原来几近荒废的五间茅草堂将曼殊寺设计规划为一个集南北的建筑风格、古典的佛教建筑与现代的园林式建筑于一体的独具魅力的寺院环境,成就了一幅天上人间的图画。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净土寺的主体建筑殿堂全部以藏红色做为基调色彩,藏红色的墙体、藏红色的横梁立柱、赭红色的琉璃,再辅以小面积的色彩或古朴或鲜亮的木雕、彩绘,白色的石阶、围栏、护墙萦绕其间,将寺院主体营造出大气、庄严、祥和的佛教文化氛围和特色。佛教的神秘色彩也尽显其中。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海正师父在重建寺院初期走遍南北,到过许多寺院,观察了各类庙宇、殿堂关于飞檐的倾斜角度。他看到有些殿堂的房檐上翘、直指上苍,认为这样不憨厚,过份张扬;有些殿堂的房檐则下垂、俯视地面,他认为这样的建筑不精神,没有生气。于是海正师父结合这两种飞檐的特点,各取其中,将曼殊寺的殿堂飞檐设计成我们现在所见的倾斜角度,既不嚣张也不木讷,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意境。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狮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既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净土寺的石狮可谓数量繁多,形态各异。尤为牌坊楼前的那两只石狮,它们不同于中国传统寺院建筑里的石狮那般毛发被一个个螺旋状的发卷替代,表现出一副憨态可掬的神情。这一对石狮可是毛发迎风飞舞,肌肉线条突出,个性极其张扬,极具百兽之王的风范,更显现出西方雕刻艺术品的味道和神采。母狮的后背上有一只幼狮,只见那小东西翘起圆鼓鼓的屁股,身体向前低伏,唯恐从母亲的身上跌下。香客们围在它的身旁忍俊不禁,不想离去。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智慧灯规则地排列在菩提大道的两侧,相隔数米,便是一个,两相呼应。从灯座、灯柱到灯头全部是由从陕西运来的上好的石材精雕细刻而成。仔细端详智慧灯,才发现虽然它们灯高一致,但外观并不完全相同。在傍晚的光线里,它们越发显现得玲珑剔透,造型完美。在夜幕降临时智慧灯吐放出异彩,在菩提大道的延展中为尘世中的众生指引着方向。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龙柱闻其名,即可辨其型。一只圣界才可见的祥瑞之物盘绕柱上,一朵朵的祥云萦绕身边,龙头亦静亦动,龙须似在空中飘舞,四爪渗透出一种不可侵扰的力量。龙柱上方一朵盛开的莲花,托起一株待放的莲苞。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净土寺共有石刻的龙柱二十余根,矗立在寺院的各个角落。

石亭坐落在寺院前的花园广场内,是由山东选送过来的石材建造而成。四座石亭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曲径萦回这中,花坛呼应,奇石峥嵘,清泉幽幽,体现出富有江南味道的园林小景。

国庆中秋双节,一场绵绵秋雨中的天水净土寺之行

花园创计的别有匠心,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景、背景、周边环境的映衬下,一改江南小景的韵味,体现出一副西洋园林的简洁与精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