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個人職業形象的真相嗎?


網上看到不少人在講授怎麼打造個人職業形象,有人強調不打造個人職業形象就會如何不利於職業生涯發展,這恐怕是為了攬客在誇張。

大多數的成功者並沒有刻意去打造個人職業形象,甚至從來沒有過多的思考過自己的個人職業形象的問題,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擁有良好的個人職業形象。

形象是別人心中的感知,難道要像孫悟空一樣跑到別人心中去敲敲打打來雕琢你的個人職業形象?

這些人甚至講到了怎樣雕琢,一般強調儀容、服飾、動作、辦公禮節,在與人交往時如何定位鮮明的傳達個人信息等等。

一般職場的低階人士才會把注意力放在這些細枝末節上。大佬不穿職業套裝,注重職業套裝規範的往往是房產中介;精英交往時,禮在心中,不在形式上,追求放鬆自然親切,更不會去練怎樣簡潔的陳述,真佛都說家常話。

個人職業形象確實有一定作用,但無須那樣打造。


你知道個人職業形象的真相嗎?


個人職業形象是人力資本價值的反映

個人職業形象的本質是人力資本內在價值的外部實現。包括兩層邏輯,一要具備人力資本,沒有人力資本不行;二要將內在的呈現到外部並實現價值,沒有實現價值也不行。

我們在以前的《健仁健智》裡討論過:“人力資本是一切能創造價值的屬於人的生物特性與社會特性,包括:容貌、身材、能力、知識、態度、社會關係等。”

你知道個人職業形象的真相嗎?


好萊塢的大帥哥基努·裡維斯從來不注重所謂形象,按照網上的個人形象的那些教學標準,估計他不及格。47歲生日那天,一個人破衣襤褸、不修邊幅的坐在馬路邊吃蛋糕,很多路人都沒認出他來。

但,和湖南芒果臺的很多虔誠打造個人形象的鮮肉級演員來比,世界上大多數人會認為基努·裡維斯的個人職業形象更好。因為,他的人力資本價值大得多,他的職業能力與職業成績擺在那兒。

二十幾年前,央視《東方時空》欄目跟拍馬雲推銷他的電子商務,屢屢被拒,甚至被人認為是個騙子,可見當時的個人職業形象不怎麼樣。

現在,馬雲面對鏡頭侃侃而談,似乎人都比二十多年前更帥了。


我不認為是因為馬雲學習瞭如何打造個人職業形象,最多更加註意形象;我也不認為是他注意了個人職業形象促進了他的職業發展;恰恰相反,我認為是他的職業成就帶動了他的職業形象,是因為他的人力資本內在價值在外部實現了市場價值。

產業資本是通過生產轉化為商品(服務),進入市場銷售被用戶消費,實現價值。


同樣,人力資本內在價值的外部實現,指的是人力資本轉化為某種產品、服務、作品,從而為他人創造價值,並在為他人創造價值的同時獲得經濟價值回報。

一個畫家的人力資本價值實現,是他的畫被藏家喜歡而買走了,有的畫家畫了一輩子,作品數以百計,沒人買,就說明他的人力資本價值沒有實現,同樣他作為畫家的個人職業形象不夠。


有的畫家生前潦倒,死後輝煌,說明他作為畫家的個人職業形象在死後飆升了。

這也證明了職業形象的非客觀性,同樣的人同樣的畫,生前生後不同的際遇。

一般而言,個人的人力資本實現的經濟價值越大,說明他的職業形象越好,注意我們說的只是職業形象,不涉及他的家庭生活形象是否渣。

一個演員人紅戲好收入高,說明演員的職業形象好,貝聿銘的建築作品遍天下,說明作為一個好建築師的形象被世界認同。

當然,大部分個人的人力資本轉化的往往不是完形的產品、獨立的服務、完整的作品,而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一個環節,甚至內化消融到產品(服務)中看不到、摸不著,但在產品(服務)的價值中。

一個格力的員工,即使是董明珠本人也無法說出在每一臺格力空調產品中自己的人力資本價值在哪兒,但確實內化到了格力空調中。


個人職業形象反映人力資本價值的實現


按照上一段的討論,個人職業形象是個人職業成績的體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個人只要職業成績夠好,似乎根本不用關注職業形象。

但是,另一個問題來了,職業成績是怎麼取得的?你會說靠職業能力,職業能力確實重要,但僅僅有能力是不夠的。

有一年參加國際鋼琴節,聽很多孩子彈鋼琴,有專業人士告訴我,如果閉上眼睛聽,其中有幾個孩子的鋼琴彈得與郎朗當年一樣好。

那把這幾個孩子簽了,豈不是能掙錢?不是,這幾個孩子可能這輩子的收入都達不到郎朗的百分之一。不是因為職業能力,而是因為職業形象。

幾個畫家搞聯合畫展,水平差不多,不然也不會同意一起展覽,有人的畫就賣掉了,而且價格蹭蹭的上漲,有人就沒賣掉,有人當了美協常務理事,有人就沒當上。

這不是因為職業能力,至少不是因為繪畫這種職業的核心能力。功夫在畫外,也可以有多種理解。

從這個角度來說,個人職業形象又很重要,因為它能夠影響人力資本價值的實現

個人的人力資本的價值實現取決於他的服務對象,往往也是價值交易對象

如同個人形象的評價主體是所對應的社會關係。客戶對你感知與評價良好,簽約與收入增加是早晚的事;老闆對你的感知與評價良好,晉升提薪也問題不大。

很多行業的能力評價本來就沒有客觀標準,評價主體的認知與感受就是標準。

劉翔跨欄確實比我們快,這就是硬能力,有硬標準。


你知道個人職業形象的真相嗎?


李宇春是不是2005年中國最好聽的女聲,不一定,但粉絲們把她選成了2005年超級女聲的冠軍,這就是一種形象感受,沒標準。


在職場,很多崗位的很多績效評價也都具有這種主觀性。所謂德、能、勤、績,除了績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客觀量化,其他的都是周圍的利益相關者在打印象分。

官場原來有所謂的“只栽花不栽刺”的做人原則,就是因為你的能力與成績要由別人評價。


如果之前得罪了誰,在別人心裡栽了個刺,等到某一天需要考評了,那個刺可能就會換來一個反對的聲音,影響了升遷。

所謂管理個人職業形象,核心是管理職場中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的認知與評價。


個人職業形象的特點


梳理一下個人職業形象的特點有四個:主觀性、自發性、穩定性、價值性。

主觀性,我們在昨天的《健仁健智》裡已經討論過,個人形象不同於個人的物理實體與行為,是他人對個人的實體與行為的認知,存在著認知偏差。

一個人的形象對不同的人而言是不同的,即使對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也會不同,個人職業形象可能高於個人的職業實際狀況與水平,也可能低於。

所以,要思考個人職業形象,就是減少別人對自己認知負的偏差,避免良才被當作朽木。

自發性,個人職業形象你不打造也照樣存在,你不關注也照樣存在。


只要你在職場,只要你在社會關係網絡中,就會有相關者對你形成認知、感受或評價。

我不認為一個人可以打造自己的個人形象,個人形象在別人的腦海中,你不可能鑽進去給換個樣。

我認為一個人可以引導別人對自己的形象感知。你不去引導,你的形象也會自然形成,與其那樣,莫不如你有意識的適度向好的方向引導。

穩定性,形象有錨定效應,滯後於客觀基礎的變化。


你知道個人職業形象的真相嗎?


所謂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人們對某個事物做評價時,會根據一個起始的評價來估測,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評價結果。就像一艘船靠岸下錨後只會圍繞著錨前後左右浮動。

形象也是如此,首先第一印象很重要,因為一旦形成改變很慢,但也並非一成不變,我最近看真人秀節目《嚮往的生活》,就對張柏芝、任賢齊有了新的認知,心中的形象有所改變。

總體來說,個人形象的改變滯後於個人形態、行為、能力、成績的變化

也正是因為此,對個人形象要引導,而不要打造,是通過人的形態、行為、能力、成績的變化一點點去間接改變。

對於個人形象的偏差,比如別人的誤讀甚至錯評,好的方法不是去生掰回來,越激烈越生硬效果越糟糕。

形象有自己的穩定的慣性,只能引導,否則翻車。

價值性,前面已經提到了個人的職業形象良好可以為個人帶來經濟與非經濟價值

這也是管理個人職業形象,引導他人對自己的形象認知的目的與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