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个人职业形象的真相吗?


网上看到不少人在讲授怎么打造个人职业形象,有人强调不打造个人职业形象就会如何不利于职业生涯发展,这恐怕是为了揽客在夸张。

大多数的成功者并没有刻意去打造个人职业形象,甚至从来没有过多的思考过自己的个人职业形象的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拥有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

形象是别人心中的感知,难道要像孙悟空一样跑到别人心中去敲敲打打来雕琢你的个人职业形象?

这些人甚至讲到了怎样雕琢,一般强调仪容、服饰、动作、办公礼节,在与人交往时如何定位鲜明的传达个人信息等等。

一般职场的低阶人士才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大佬不穿职业套装,注重职业套装规范的往往是房产中介;精英交往时,礼在心中,不在形式上,追求放松自然亲切,更不会去练怎样简洁的陈述,真佛都说家常话。

个人职业形象确实有一定作用,但无须那样打造。


你知道个人职业形象的真相吗?


个人职业形象是人力资本价值的反映

个人职业形象的本质是人力资本内在价值的外部实现。包括两层逻辑,一要具备人力资本,没有人力资本不行;二要将内在的呈现到外部并实现价值,没有实现价值也不行。

我们在以前的《健仁健智》里讨论过:“人力资本是一切能创造价值的属于人的生物特性与社会特性,包括:容貌、身材、能力、知识、态度、社会关系等。”

你知道个人职业形象的真相吗?


好莱坞的大帅哥基努·里维斯从来不注重所谓形象,按照网上的个人形象的那些教学标准,估计他不及格。47岁生日那天,一个人破衣褴褛、不修边幅的坐在马路边吃蛋糕,很多路人都没认出他来。

但,和湖南芒果台的很多虔诚打造个人形象的鲜肉级演员来比,世界上大多数人会认为基努·里维斯的个人职业形象更好。因为,他的人力资本价值大得多,他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成绩摆在那儿。

二十几年前,央视《东方时空》栏目跟拍马云推销他的电子商务,屡屡被拒,甚至被人认为是个骗子,可见当时的个人职业形象不怎么样。

现在,马云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似乎人都比二十多年前更帅了。


我不认为是因为马云学习了如何打造个人职业形象,最多更加注意形象;我也不认为是他注意了个人职业形象促进了他的职业发展;恰恰相反,我认为是他的职业成就带动了他的职业形象,是因为他的人力资本内在价值在外部实现了市场价值。

产业资本是通过生产转化为商品(服务),进入市场销售被用户消费,实现价值。


同样,人力资本内在价值的外部实现,指的是人力资本转化为某种产品、服务、作品,从而为他人创造价值,并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得经济价值回报。

一个画家的人力资本价值实现,是他的画被藏家喜欢而买走了,有的画家画了一辈子,作品数以百计,没人买,就说明他的人力资本价值没有实现,同样他作为画家的个人职业形象不够。


有的画家生前潦倒,死后辉煌,说明他作为画家的个人职业形象在死后飙升了。

这也证明了职业形象的非客观性,同样的人同样的画,生前生后不同的际遇。

一般而言,个人的人力资本实现的经济价值越大,说明他的职业形象越好,注意我们说的只是职业形象,不涉及他的家庭生活形象是否渣。

一个演员人红戏好收入高,说明演员的职业形象好,贝聿铭的建筑作品遍天下,说明作为一个好建筑师的形象被世界认同。

当然,大部分个人的人力资本转化的往往不是完形的产品、独立的服务、完整的作品,而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甚至内化消融到产品(服务)中看不到、摸不着,但在产品(服务)的价值中。

一个格力的员工,即使是董明珠本人也无法说出在每一台格力空调产品中自己的人力资本价值在哪儿,但确实内化到了格力空调中。


个人职业形象反映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按照上一段的讨论,个人职业形象是个人职业成绩的体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只要职业成绩够好,似乎根本不用关注职业形象。

但是,另一个问题来了,职业成绩是怎么取得的?你会说靠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确实重要,但仅仅有能力是不够的。

有一年参加国际钢琴节,听很多孩子弹钢琴,有专业人士告诉我,如果闭上眼睛听,其中有几个孩子的钢琴弹得与郎朗当年一样好。

那把这几个孩子签了,岂不是能挣钱?不是,这几个孩子可能这辈子的收入都达不到郎朗的百分之一。不是因为职业能力,而是因为职业形象。

几个画家搞联合画展,水平差不多,不然也不会同意一起展览,有人的画就卖掉了,而且价格蹭蹭的上涨,有人就没卖掉,有人当了美协常务理事,有人就没当上。

这不是因为职业能力,至少不是因为绘画这种职业的核心能力。功夫在画外,也可以有多种理解。

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职业形象又很重要,因为它能够影响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个人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取决于他的服务对象,往往也是价值交易对象

如同个人形象的评价主体是所对应的社会关系。客户对你感知与评价良好,签约与收入增加是早晚的事;老板对你的感知与评价良好,晋升提薪也问题不大。

很多行业的能力评价本来就没有客观标准,评价主体的认知与感受就是标准。

刘翔跨栏确实比我们快,这就是硬能力,有硬标准。


你知道个人职业形象的真相吗?


李宇春是不是2005年中国最好听的女声,不一定,但粉丝们把她选成了2005年超级女声的冠军,这就是一种形象感受,没标准。


在职场,很多岗位的很多绩效评价也都具有这种主观性。所谓德、能、勤、绩,除了绩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客观量化,其他的都是周围的利益相关者在打印象分。

官场原来有所谓的“只栽花不栽刺”的做人原则,就是因为你的能力与成绩要由别人评价。


如果之前得罪了谁,在别人心里栽了个刺,等到某一天需要考评了,那个刺可能就会换来一个反对的声音,影响了升迁。

所谓管理个人职业形象,核心是管理职场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认知与评价。


个人职业形象的特点


梳理一下个人职业形象的特点有四个:主观性、自发性、稳定性、价值性。

主观性,我们在昨天的《健仁健智》里已经讨论过,个人形象不同于个人的物理实体与行为,是他人对个人的实体与行为的认知,存在着认知偏差。

一个人的形象对不同的人而言是不同的,即使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不同,个人职业形象可能高于个人的职业实际状况与水平,也可能低于。

所以,要思考个人职业形象,就是减少别人对自己认知负的偏差,避免良才被当作朽木。

自发性,个人职业形象你不打造也照样存在,你不关注也照样存在。


只要你在职场,只要你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就会有相关者对你形成认知、感受或评价。

我不认为一个人可以打造自己的个人形象,个人形象在别人的脑海中,你不可能钻进去给换个样。

我认为一个人可以引导别人对自己的形象感知。你不去引导,你的形象也会自然形成,与其那样,莫不如你有意识的适度向好的方向引导。

稳定性,形象有锚定效应,滞后于客观基础的变化。


你知道个人职业形象的真相吗?


所谓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人们对某个事物做评价时,会根据一个起始的评价来估测,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评价结果。就像一艘船靠岸下锚后只会围绕着锚前后左右浮动。

形象也是如此,首先第一印象很重要,因为一旦形成改变很慢,但也并非一成不变,我最近看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就对张柏芝、任贤齐有了新的认知,心中的形象有所改变。

总体来说,个人形象的改变滞后于个人形态、行为、能力、成绩的变化

也正是因为此,对个人形象要引导,而不要打造,是通过人的形态、行为、能力、成绩的变化一点点去间接改变。

对于个人形象的偏差,比如别人的误读甚至错评,好的方法不是去生掰回来,越激烈越生硬效果越糟糕。

形象有自己的稳定的惯性,只能引导,否则翻车。

价值性,前面已经提到了个人的职业形象良好可以为个人带来经济与非经济价值

这也是管理个人职业形象,引导他人对自己的形象认知的目的与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