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2020丨張翼鷟教授: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診療現狀和未來

CSCO 2020丨張翼鷟教授: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診療現狀和未來
CSCO 2020丨張翼鷟教授: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診療現狀和未來2020年9月19日-9月26日,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會和國家癌症中心主辦的第23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20年CSCO學術年會在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武漢舉行。與會期間,醫脈通有幸採訪到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翼鷟教授,張教授對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診療現狀和未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專家簡介

CSCO 2020丨張翼鷟教授: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診療現狀和未來

張翼鷟 教授

  •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兒童腫瘤科主任

  • CSCO中國抗淋巴瘤聯盟常委

  • CSCO中國抗白血病聯盟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血液病轉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委,秘書長

  • 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 中國女醫師協會血液專業委員會常委

醫脈通:在今年CSCO會議上,北京兒童醫院張永紅教授發表了 “兒童少見類型淋巴瘤”的演講,請問兒童少見類型淋巴瘤有哪些?目前的診療現狀怎麼樣?存在哪些難點?

張翼鷟教授:

兒童少見類型淋巴瘤病種較多,但每個病種的發病率都較低,比如演講中提到的兒童原發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PMBCL)、兒童型濾泡細胞淋巴瘤(FL)和兒童外周T細胞淋巴瘤,除此之外,在臨床工作中還有其他一些類型,如兒童NK/T細胞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邊緣區細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等都屬於兒童少見類型的淋巴瘤。

隨著PD-1抑制劑和CD-30單克隆抗體等新藥的出現,目前PMBCL的治療療效尚可。而兒童FL本身就屬於惰性淋巴瘤,可以觀察等待。但兒童T細胞淋巴瘤(如NK/T細胞淋巴瘤、外周T細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就比較複雜,臨床醫生需要積累更多的經驗。

因為兒童少見類型淋巴瘤的發病率較低,臨床中見到的病例也較少,建議大家可以開展多中心回顧性臨床研究,可以把這些病例彙總,總結治療經驗,更有利於指導患者的診斷和治療。

醫脈通:兒童及青少年淋巴瘤總體預後較好,但是我國各地區診療規範不一,導致預後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那麼推廣兒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規範診療非常迫切,在推廣兒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規範診療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張翼鷟教授:

經過國內專家的共同努力,目前中國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治療效果和生存率已經達到了國外診療水平,目前國內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患者採用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LMB方案和改良BFM方案,不同醫院採取的方案也有所不同。我相信如果國內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患者能接受規範治療,80%以上的患者能夠治癒。

但由於國內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導致部分本應療效很好的患者預後不佳,這十分可惜。我個人覺得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早期診斷和治療不及時。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多數起病較急,臨床症狀較重,有些臨床醫生對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瞭解較少,即使能及時明確診斷,在交代病情時可能會因為患者病情較重,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消極影響,導致他們過早放棄治療。

因此建議,在國內多推廣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診療規範、多開展相關學術交流,讓更多的臨床醫生知道:兒童及青少年淋巴瘤雖然看起來病情很重,但經過及時診斷和規範治療,80%以上患者可以治癒。在這裡我呼籲大家一起團結協作,開展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進一步提高兒童青少年淋巴瘤的生存率,努力讓患者的預後變得更好。

醫脈通:近年來,淋巴瘤領域的新藥層出不窮,您對新藥在兒童及青少年淋巴瘤中的應用有什麼看法和期待?

張翼鷟教授:

近年來,國內外有許多新藥應用的報告,例如PD-1抑制劑、CD-30單克隆抗體、ALK抑制劑,這些藥在兒童霍奇金淋巴瘤、兒童間變大細胞淋巴瘤、兒童及青少年原發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NK/T細胞淋巴瘤等淋巴瘤的應用都有臨床研究或者探索性的應用,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目前,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正在牽頭開展ALK抑制劑相關藥物治療兒童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研究,而且也已經開展了PD-1抑制劑在兒童難治復發淋巴瘤治療中的臨床研究。

希望更多的藥企把目光投入到兒童淋巴瘤、兒童白血病和兒童實體瘤等兒童腫瘤當中,給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帶來福音,也可隨之而來不可估量的社會效應。

希望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能和全國更多的兒童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的專家、單位合作,共同把新藥的臨床研究做得更好。

CSCO 2020丨張翼鷟教授:兒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診療現狀和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