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2020丨张翼鷟教授: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和未来

CSCO 2020丨张翼鷟教授: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和未来
CSCO 2020丨张翼鷟教授: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和未来2020年9月19日-9月26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和国家癌症中心主办的第23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在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武汉举行。与会期间,医脉通有幸采访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翼鷟教授,张教授对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和未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专家简介

CSCO 2020丨张翼鷟教授: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和未来

张翼鷟 教授

  •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主任

  •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 CSCO中国抗白血病联盟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秘书长

  •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

医脉通:在今年CSCO会议上,北京儿童医院张永红教授发表了 “儿童少见类型淋巴瘤”的演讲,请问儿童少见类型淋巴瘤有哪些?目前的诊疗现状怎么样?存在哪些难点?

张翼鷟教授:

儿童少见类型淋巴瘤病种较多,但每个病种的发病率都较低,比如演讲中提到的儿童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儿童型滤泡细胞淋巴瘤(FL)和儿童外周T细胞淋巴瘤,除此之外,在临床工作中还有其他一些类型,如儿童NK/T细胞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边缘区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等都属于儿童少见类型的淋巴瘤。

随着PD-1抑制剂和CD-30单克隆抗体等新药的出现,目前PMBCL的治疗疗效尚可。而儿童FL本身就属于惰性淋巴瘤,可以观察等待。但儿童T细胞淋巴瘤(如NK/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就比较复杂,临床医生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

因为儿童少见类型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临床中见到的病例也较少,建议大家可以开展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可以把这些病例汇总,总结治疗经验,更有利于指导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医脉通: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总体预后较好,但是我国各地区诊疗规范不一,导致预后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那么推广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规范诊疗非常迫切,在推广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规范诊疗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张翼鷟教授:

经过国内专家的共同努力,目前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已经达到了国外诊疗水平,目前国内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LMB方案和改良BFM方案,不同医院采取的方案也有所不同。我相信如果国内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患者能接受规范治疗,80%以上的患者能够治愈。

但由于国内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部分本应疗效很好的患者预后不佳,这十分可惜。我个人觉得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早期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多数起病较急,临床症状较重,有些临床医生对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了解较少,即使能及时明确诊断,在交代病情时可能会因为患者病情较重,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消极影响,导致他们过早放弃治疗。

因此建议,在国内多推广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诊疗规范、多开展相关学术交流,让更多的临床医生知道: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虽然看起来病情很重,但经过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80%以上患者可以治愈。在这里我呼吁大家一起团结协作,开展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儿童青少年淋巴瘤的生存率,努力让患者的预后变得更好。

医脉通:近年来,淋巴瘤领域的新药层出不穷,您对新药在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中的应用有什么看法和期待?

张翼鷟教授:

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新药应用的报告,例如PD-1抑制剂、CD-30单克隆抗体、ALK抑制剂,这些药在儿童霍奇金淋巴瘤、儿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儿童及青少年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等淋巴瘤的应用都有临床研究或者探索性的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目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正在牵头开展ALK抑制剂相关药物治疗儿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而且也已经开展了PD-1抑制剂在儿童难治复发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希望更多的药企把目光投入到儿童淋巴瘤、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实体瘤等儿童肿瘤当中,给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带来福音,也可随之而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应。

希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能和全国更多的儿童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的专家、单位合作,共同把新药的临床研究做得更好。

CSCO 2020丨张翼鷟教授: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和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