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古人高考那些事儿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天高考,应个景给大家说说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科举制度是一种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自隋炀帝在公元607年设立,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在这个考场上,无数次的上演着成功与失败,欢笑与眼泪,而这个考试的参与者们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动人的诗篇。


诗酒趁年华——古人高考那些事儿

古代考生参加科举考试


01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诗酒趁年华——古人高考那些事儿

山西平遥状元及第浮雕


《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为人们熟知。唐朝科举制度和隋代相似,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文人学子大多愿意考进士,因此难度更大,也称进士登科为登龙门。

诗里写道,过去的潦倒生活不值再提,今天皇恩浩荡,让我非常的开心,骑着高头大马,戴上红花,走在京城的大街上我恨不得一天就能把长安的风光尽收眼底,这时的孟郊已经是四十六岁,人生的路走过了一大半,之前一直没有考上,自此他以为可以有一个崭新的人生了。这也是孟郊潦倒一生中少见的高光时刻,在后世因为平生一直不得志,诗句多苦涩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02

《及第谣》周匡物

水过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遥望龙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

骅骝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莱五云地。

物经千载出尘埃,从此便为天下瑞。

诗酒趁年华——古人高考那些事儿

春暖花开,皇恩浩荡,金榜题名,三十三个中举的人们的名字都变香了。皇上举行礼仪之地龙墀,远远地看着心里好得意,皇上的旨意一下,好多人都为中举而大醉。每个举子都骑一匹骏马,到蓬莱五云之地去朝拜。举子们终于出人头地了,从此就是人上人了。

据考,这个三十三人是指当年有三十三人高中,王定保《唐摭言》载:“元和十一年岁在丙申,李逢吉下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时有语曰:‘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

为了参加考试这周匡物赶考还有一个小插曲。这人小时候家里贫穷但仍一心向学,没钱坐车徒步上京赴考,途经钱塘江的时候,因为逃不出银子买船票没法过江,就在公馆提了一首诗:“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路过的大官看见了,责令当地的官员,从那以后,举人赶考过江便不用买票花钱了。


年年岁岁的科举考试,不断上演着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剧情。有人及第那就有人落榜,科举之路充满了漂泊无依的劳苦,等多的还是精神上的烦忧,反反复复无穷尽。一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这考试有时还有一些运气成分。如宋代孙山以名落孙山成名,因为他参加解试以最后一名得解后说;“解名尽处是孙山,君名更在孙山外。”虽然这次运气好中了但是后面的考试自己也不幸名落孙山了,但是最后他因为皇帝的恩赐及第。同样是落榜的柳永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诗酒趁年华——古人高考那些事儿


03

《鹤冲天·黄金榜上》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青年柳永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不第后所作。名落孙山的他感到心有不甘,失落又激愤之下,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鹤冲天》一经作出便因为词句的美妙和音韵的悦耳,广为传唱,最后传到了宫中,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怒。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不负有心人,通过了,在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十分眼熟,不觉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轻笑一声,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柳永自嘲:“我这是奉旨填词。”因此柳永有一个绰号 奉旨填词柳三变。

人生难免挫折,尽管科举失意,文坛上柳永还是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美丽的诗篇,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如《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如《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生路有很多种,还是要放平心态。

最后祝各位学子心想事成,金榜题名!


诗酒趁年华——古人高考那些事儿

金榜题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