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水稻豐收 機械收割忙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尹路倉)時下,正值水稻成熟收割的最佳時期,馬龍區的田野裡機聲轟隆,農民們正搶抓晴好天氣,全面開展水稻收割工作。

馬龍:水稻豐收 機械收割忙

近日,在通泉街道高外營居民小組稻田裡,一臺臺小型水稻收割機來回作業,割稻、脫粒、裝袋一氣呵成,田間一派繁忙的景象。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脫粒箱裡已是滿滿的穀粒。據操作水稻收割機的師傅劉紅僕說,他每天作業近10個小時,每天收割水稻10餘畝,每天除去成本,一天就有近2000元的收入,每年收割水稻200餘畝。

“我家每年種植稻穀2.5畝,以前都是請人收割,從推廣機器收割後,就不再人工收割。以前請人收割,要請十四五個人,一天才能收完,工時費、伙食費等開支就要1000多元。現在機器收割,2個小時就收完了,只要750元,還不麻煩,穀子直接送到田埂邊,我們只要用袋子裝,省了好多事,機器收割真是省時又省力。”通泉街道高外營居民小組居民董建德高興地說。近年來,馬龍區按照“行政推動,技術帶動,補貼促動”的思路,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廣水稻機收作業,每年水稻機收作業達5萬餘畝。

馬龍:水稻豐收 機械收割忙

為推進水稻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基礎設施是關鍵,這就要求田地要平整,只有這樣才便於機械化操作,為此,該區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充分整合各類資源,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項目區實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在極大地改善項目區基礎設施條件的同時,為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機械化作業,以及群眾增收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兩年來,全區累計投資7000餘萬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6萬餘畝。

馬龍:水稻豐收 機械收割忙

隨著農業機械的廣泛推廣,加之農機惠農補貼政策的實施,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群眾購置的農機,實現大面積田(地)使用機械化作業,有力地加快了農業機械化進程。為全面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作業,該區以服務“三農”為根本,進一步強化農業機械化培訓等措施,大力推廣機播機管機收,促進了農業機械化又快又好發展。為了保證糧食增產增收,區農業農村部門積極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生產,選擇推廣品種,探索最適宜的播種時間、播量、施肥和耕作方式,為農民栽種糧食提供面對面科技指導。同時,認真落實農機惠農補貼政策,加大對農機手的培訓力度,適時組織農機工作人員深入到村、到戶,對農機戶和新購買農機具的農民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培訓工作,強化操作使用、維修保養關鍵技術的培訓,切實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奠定的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