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德云女孩 我将遗憾于

如果不是德云女孩 我将遗憾于

德云女孩一般是指热爱中国传统曲艺文化并疯狂迷恋亚洲最大艺术男子天团的大型民间女子流氓团体。那么此处的亚洲最大艺术男子天团又指什么呢?即德云社的全体老少爷们!

如果不是德云女孩,我将遗憾于不能切实体会何为置之死地而后生。

郭老师一路坎坷走来,势必嫉恶如仇。此处我不愿对郭老师做任何的评价,我只想叙述一个我通过各种影像资料了解的郭老师。

对于一个北漂来说,在北京三进三出,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与不甘。那是一个曲艺人不好吃饭的时代,也是一群曲艺家能轻易端的起饭碗的时代。

“但凡当初有一个人要我,有一个人留下我,我巴不得抹着红嘴瓣,打着小领结跟着他们在台上说相声呀。”

在看到2003年《超级大赢家》综艺资料时,我对坎坷这两个字有了进一步的感受。那时的郭老师是同事们口中的“小黑胖子”,应节目需求,郭老师被关在在商店橱窗里生活48小时,通过一扇隔音的玻璃窗与观众互动,展示主持能力。相声是声音的艺术,但是一扇玻璃窗就可轻易地掩盖住所有的才华。酷热难耐,360°无死角的透明生活,群众复杂的眼光......是这些颠沛流离让一个不被主流所接受的人,最终成了主流的代言人。

如果不是德云女孩 我将遗憾于

如果不是德云女孩,我将遗憾于不能感悟何为风吹云不散,长久郎相伴的情谊。

只因为一眼就相中的搭档情,一个习惯了在台上碎碎叨叨的捧哏甘愿为了一个十米无水跳台冠军转账幕后。没经历过生死,谁也不知道该对一个死里逃生的人说些什么,九郎说,活着,活着就够了。

未进过梨园,大概永远也体会不到师徒之间,师兄弟之间,搭档之间的真实感情。在这个普遍将利己主义奉为准则的今天,还有这么一撮人守着祖宗们的老规矩,念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念着高山流水觅知音。就好像一股清泉缓缓流进土地,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瓦解了当代人冷漠的面具。

如果不是德云女孩 我将遗憾于

如果不是德云女孩,我将遗憾于不能喝着茶品着小曲的余韵

90后的一代人,左耳听惯了周杰伦,右耳习惯了陈奕迅。对于被冠以“老头乐”的戏曲我们从不感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爱上了一杯香茗,一首小曲的日子。可能是感叹于小曲和民谣的结合,惊讶于这古典与现代碰撞出的花火,可能是骄傲于华夏民族老祖宗的文化瑰宝,也可能只是贪恋于这种慢生活的岁月静好。

在669的浮躁日子里泡久了,偶尔放空自己,不为未来筹谋,不为过去遗憾,只想着眼前的茶,只听着耳边的曲,好像世界都安静了。在这一刻,我觉得风为我而动,太阳是为了我而升起,茶是为我而香,曲是为我而奏,我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我便是这一隅天地的主宰。

如果不是德云女孩 我将遗憾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