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碉樓營造技藝,“東方金字塔”

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在山東濟南開幕。

在本屆非遺博覽會上,四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碉樓營造技藝(羌族碉樓營造技藝)”將在黃河流域非遺展中進行展出。


黃河流域非遺展

四川非遺參展項目


碉樓營造技藝(羌族碉樓營造技藝)

非遺博覽會|羌族碉樓營造技藝,“東方金字塔”


碉樓,又名邛籠、碉、碉房、石巢等。羌族碉樓主要分佈在四川的茂縣、汶川、理縣等羌族地區。


非遺博覽會|羌族碉樓營造技藝,“東方金字塔”


碉樓建築集住房、防禦、儲藏、傳遞信息等功能於一體,它不僅能孤立建造,自成一體,還能與民房結合建造。其造型端莊、技藝精湛、結構考究,抵禦風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強,具有超強的穩定性,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非遺博覽會|羌族碉樓營造技藝,“東方金字塔”


羌族碉樓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角、十二角等不同形體,有片石、粘土、石粘混合等不同建造方式,高者達十餘丈。建築體呈上窄下寬的規則幾何圖案,可有效分解建築體內外之力;每層分佈外窄內寬“日”、“+”等形狀射孔若干,兼具採光、通風、觀察、攻擊、防禦等功能。


非遺博覽會|羌族碉樓營造技藝,“東方金字塔”


從建築用材和技藝特點上看,羌碉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


No.1

石砌羌碉

非遺博覽會|羌族碉樓營造技藝,“東方金字塔”


砌牆講究用料,石塊平整面朝上、朝外,左右石料相互楔合,縫隙間用小石塊楔緊再用粘土粘合,鋪平後再開始放置第二塊石料。稜角石選料更為考究,多采用石質上乘且呈規整幾何圖案的中小石塊,使建築體稜角分明、結構緊湊、牆體平整,給人以渾然天成之感。


No.2

粘土羌碉

非遺博覽會|羌族碉樓營造技藝,“東方金字塔”


粘土土質考究,溼度適中,充分攪和後再夯實成牆體。在土質不好又缺少石料的地區,修建粘土羌碉時,要在粘土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小麥(青稞)碎段秸稈或牛羊毛,亦或鹽等添加劑,以提高其粘合強度,增強建築物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粘土羌碉在施工過程中要避開高溫大熱天氣,以防止夯土因內外溫差和水分蒸發不均引發龜裂,故遇晴天或雨天,需加蓋防日、防雨物品。粘土羌碉的建築週期較長,只能待基礎夯土牆乾透定型後才能進行下一步施工。


No.3

石粘混合羌碉

非遺博覽會|羌族碉樓營造技藝,“東方金字塔”


這種建築物從外觀和建築技藝上看,堪稱是石砌建築與粘土建築的完美結合。羌碉的底層多為1.2-2米石砌結構,主要起防水、抗撞擊、承載整個建築物的作用,之上則用粘土夯制而成。它多分佈在石料資源匱乏的村寨。


羌族碉樓營造技藝集民族意識、宗教信仰、自然環境、歷史變遷、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等於一體,是羌族在建築技藝上的偉大創舉,充分體現了羌民族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築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