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碉楼营造技艺,“东方金字塔”

10月23日,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山东济南开幕。

在本届非遗博览会上,四川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碉楼营造技艺(羌族碉楼营造技艺)”将在黄河流域非遗展中进行展出。


黄河流域非遗展

四川非遗参展项目


碉楼营造技艺(羌族碉楼营造技艺)

非遗博览会|羌族碉楼营造技艺,“东方金字塔”


碉楼,又名邛笼、碉、碉房、石巢等。羌族碉楼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茂县、汶川、理县等羌族地区。


非遗博览会|羌族碉楼营造技艺,“东方金字塔”


碉楼建筑集住房、防御、储藏、传递信息等功能于一体,它不仅能孤立建造,自成一体,还能与民房结合建造。其造型端庄、技艺精湛、结构考究,抵御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具有超强的稳定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非遗博览会|羌族碉楼营造技艺,“东方金字塔”


羌族碉楼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角、十二角等不同形体,有片石、粘土、石粘混合等不同建造方式,高者达十余丈。建筑体呈上窄下宽的规则几何图案,可有效分解建筑体内外之力;每层分布外窄内宽“日”、“+”等形状射孔若干,兼具采光、通风、观察、攻击、防御等功能。


非遗博览会|羌族碉楼营造技艺,“东方金字塔”


从建筑用材和技艺特点上看,羌碉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No.1

石砌羌碉

非遗博览会|羌族碉楼营造技艺,“东方金字塔”


砌墙讲究用料,石块平整面朝上、朝外,左右石料相互楔合,缝隙间用小石块楔紧再用粘土粘合,铺平后再开始放置第二块石料。棱角石选料更为考究,多采用石质上乘且呈规整几何图案的中小石块,使建筑体棱角分明、结构紧凑、墙体平整,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


No.2

粘土羌碉

非遗博览会|羌族碉楼营造技艺,“东方金字塔”


粘土土质考究,湿度适中,充分搅和后再夯实成墙体。在土质不好又缺少石料的地区,修建粘土羌碉时,要在粘土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小麦(青稞)碎段秸秆或牛羊毛,亦或盐等添加剂,以提高其粘合强度,增强建筑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粘土羌碉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开高温大热天气,以防止夯土因内外温差和水分蒸发不均引发龟裂,故遇晴天或雨天,需加盖防日、防雨物品。粘土羌碉的建筑周期较长,只能待基础夯土墙干透定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No.3

石粘混合羌碉

非遗博览会|羌族碉楼营造技艺,“东方金字塔”


这种建筑物从外观和建筑技艺上看,堪称是石砌建筑与粘土建筑的完美结合。羌碉的底层多为1.2-2米石砌结构,主要起防水、抗撞击、承载整个建筑物的作用,之上则用粘土夯制而成。它多分布在石料资源匮乏的村寨。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集民族意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于一体,是羌族在建筑技艺上的伟大创举,充分体现了羌民族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