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70年,献给英雄背后的记录者:军事记者!

我的男朋友叫张哲,从军校毕业后,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基层连队的一名排长,兼业余的新闻报道员。

为什么说是业余的呢?业余就是白天要跟随连队一起参加训练,在搞好军事训练的同时,还要利用训练间隙用相机对准火热的练兵场用影像记录部队官兵生活的点滴,然后再利用晚上熄灯后的时间加班写稿件。

过去三年,我的这个男朋友陪我的时间少之又少,我经常调侃他干脆和稿件谈恋爱好了,他还反驳我说“稿子虐我千百遍,我待稿子如初恋”。

好在那时我自己工作也比较忙,盘算着让部队妈妈能帮自己培养这样一个会弹琴,会写作,会摄影的男朋友也不错,这是未来的家庭专职健身教练,摄影师,修理工兼保姆啊。

但作为军恋小仙女真的了解了他的工作后我发现,如果你的男朋友在部队,尤其在一个有英雄基因部队的宣传岗位,千万不要指望他能为你做什么,因为他根本没时间啊。


空降兵70年,献给英雄背后的记录者:军事记者!


2

经常会看到张哲裹着军用大衣在电脑前熬夜加班的样子,作为女朋还是很心疼的,当然笑出鹅叫也是常有的,因为写稿子不能准确表达的时候面部表情全是表情包。

不过兵记者自己说,虽然自己是业余的,但能干自己喜欢的事,能够成为火热军营热血故事的见证者、传播者他还是特别开心的!

尤其是每当看到看到部队战友们被更多的人了解点赞,自己的成果得以发表时,内心有满满的成就感。我想这也是部队军事新闻工作者共同的感受吧。

张哲在参加部队组织的演讲中说:“作为新一代的革命军人,我们有幸成为改革强军的亲历者见证者。我们憧憬着期待着,渴望着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中找准定位、大展身手,最美的青春应该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共鸣,我们的青春要始终绚烂在强军路上!”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空降兵70年,献给英雄背后的记录者:军事记者!


3

今年是张哲成为空降兵的第三年,他通过十年的努力把自己送入军校,又通过三年的努力让自己从基层业余的新闻报道员成长为一名宣传干事。

刚开始我以为张哲会像央视新闻里的的记者一样,带着记者证,拿着相机,帅气的穿梭在训练场上。

万万没想到这是“三餐不饱、四处奔波,经常失联”的职业生涯的开始。

但不论怎样辛苦,这都是他们热爱的事业,我想在军营里一定有很多和他一样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一路乘风破浪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小哥哥。

我为我有这样一个优秀的男朋友而自豪,当然我也会努力像张哲和他的战友们一样,坚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信念,保持“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勇毅,激扬永远奋斗的精气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空降兵70年,献给英雄背后的记录者:军事记者!


4

带张哲入门的师傅曾写过这样一段话:“纤笔一支,书写强军风采;镜头一个,摄录天兵面孔。2018,我们跟着部队上高原、下海岛、赴远海,战高温、冒雨雪、斗严寒,描绘的是一幕幕感人的强军备战火热画卷。2019,我们还是要跟官兵们在一起,他们矢志强军,我们坚守岗位,共同展示空降兵英雄之师、胜利之师形象。”

时光流转,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驻鄂部队,空降兵部队闻令而动、勇挑重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

无论是从抗疫前线还是抗洪现场,从日常训练到演训任务,人民所需使命必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空降兵官兵奋力拼搏的身影,哪里有空降兵的身影哪里就有空降兵兵记者们在旁的采写,每一个精彩故事的背后都少不了兵记者的默默奉献。


空降兵70年,献给英雄背后的记录者:军事记者!


5

作为准军属,我不得不说,在热血的军营中,我认识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藏在镜头的后面不为人知。

他们为了记录军旅默默奉献独自扛起起塑造新时代革命军人形象的重担,他们用相机的快门定格军旅的光影,用镜头定格战友冲锋的姿态,用纸笔塑造光辉典型记录火热的军旅韶华,他们通宵达旦与伟大事业相伴而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真正的英雄是在看透生活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时代不会忘记实干家,历史不会辜负奋进者。夜幕已降临,部队军事新闻工作者的办公室还灯火通明。

恰逢空降兵成立70周年,仅以此篇小文献给英雄背后的记录者,想每一名从事军事新闻的同志致敬,致敬这些平凡岗位上的英雄,英雄背后的英雄,祝你们工作顺利!

空降兵70年,献给英雄背后的记录者:军事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