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本書,帶你從細微處看大歷史

歷史,不一定就是帝王家譜,將相傳記,有時,從一件小事,一個器物說起,也能看到大歷史。

推薦5本書,帶你從小切口入手,卻能看到中國的大歷史。

01

《三案始末》

溫功義

這5本書,帶你從細微處看大歷史

一本非常有趣的歷史書,講得是明代中晚期震動朝野的梃擊、紅丸、移宮三案。

這三大案雖然對明代影響極大,可是案情卻十分無聊,甚至像是鬧劇。

所謂梃擊案,是萬曆年間,一位平民匪夷所思地進了皇宮,手持一根棗木棍要去打皇長子;

所謂紅丸案,是萬曆皇帝駕崩之後,那位差點捱打的皇長子繼位,後世稱之為泰昌皇帝,當時就生著病,一位大臣獻上紅丸補藥,結果泰昌帝吃完就駕崩了,繼位僅三十天;

所謂移宮案,就是泰昌皇帝駕崩之後,他的一位寵妃(其實因為泰昌皇帝繼位時間太短,他的妾侍還沒有來得及正式冊封為妃,這麼說只是方便理解),霸住皇太子,賴在乾清宮不肯走,大臣、太監和皇妃之間如何博弈,才在太子即位前騰空的乾清宮。

這「三大案」的劇情,今天看來多少都有些狗血,可是背後卻牽扯到皇權、內閣、太監、外戚,諸多勢力之間的博弈。

這5本書,帶你從細微處看大歷史

這本《三案始末》,妙就妙在「始末」二字,溫功義先生是香港大公報的老作者,真真拿出記者抽絲剝繭的手段,從明代開國朱元璋為鞏固皇權而廢宰相講起,梳理出這三大案背後的制度性缺失,朱元璋煞費苦心設計出的制度,卻成為後代子孫懶政的溫床。

之後又著重分析了萬曆皇帝,萬曆皇帝是在大臣的要挾之下,才讓皇長子繼位的。這才給這三大案埋下了禍根。

一直到崇禎年間,三大案造成的影響也還沒有完全消除。這三案之「末」,也是明朝之末了。

最難得的是,這是一本不到十萬字的小書,卻有如此的信息量,既有歷史的斷面,也能看到明確的因果鏈,既是一本紮紮實實的歷史著作,文字又簡明暢達,讀起來毫不枯燥。

強烈推薦給對中國歷史,尤其是明史感興趣的朋友。也推薦給有志於成為記者的朋友。

另外,也強烈推薦收錄《三案始末》的三聯「新版中學圖書館文庫」叢書,不要被書名所迷惑,這套書中收錄了很多頗有深度又篇幅精巧的好書。

02

《顯微鏡下的大明》

馬伯庸

這5本書,帶你從細微處看大歷史

我們形容神醫會用一句話叫「活死人,肉白骨」,這句話用在這樣的歷史書籍中,其實也很恰當。這樣的寫作,就是將四五百年前的歷史標本,還原成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

這本書收錄了六篇長文,講述了六個引人入勝卻又容易被忽視的明代事件,用一種「特稿」的角度,去讓我們近距離觀察歷史。

如果對於歷史來說,只能在冰冷的真實或虛構的鮮活中選擇,那豈不是太無趣了。

這本書展示了另一種寫作方式,可以讓歷史既真實又好看。很適合熱愛歷史的朋友,在假期裡去做一次「穿越」


03

《一章木椅》

趙廣超

這5本書,帶你從細微處看大歷史

一本非常非常好玩的書,全書的主角,是一把明代的椅子。

這本書分成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歷史縱向的梳理,從一個「坐」的動作說起,來看兩千年中國傢俱的變遷。

後一部分則像是拿起了一把放大鏡,仔仔細細看透一把「明式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說清楚一把椅子製造出來的每一道工序,這把椅子每一處細節的用意,哪裡是為了實用,哪裡是為了美觀,又能結合前一部分的歷史,就像我們在樹林中撿起一片落葉,有人能精準地告訴你,這片落葉是從哪一棵樹上落下來的。

特別喜歡這樣由小見大的書籍,能從細微處見文章,有時要比寫一個更大的題目還要難。

04

《筆記》

趙廣超

這5本書,帶你從細微處看大歷史

趙廣超先生是我強烈推薦的一位作者,他特別擅長用手繪和文字拆解中國古代的美學。

文字用來旁徵博引,手繪用來拆解細節,他的解讀是既廣且深,這一點極其不容易。這一次,他又帶領我們來看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畫之一,清明上河圖。

《筆記》是一套兩冊,一冊是畫卷,將整張清明上河圖複製,同時附上解讀,讓我們在整體瀏覽的過程中,瞭解每個局部都在講述什麼。

另一冊則是趙廣超先生的筆記了,這一冊的內容就更加淵博和有趣。趙廣超先生會把畫中某個局部臨摹出來,由此生髮出更多有趣的知識。

這5本書,帶你從細微處看大歷史

比如河上的船隻,就引發出一小篇中國造船技術演變史,和宋代海上貿易發展史。

街上的建築,透過窗戶可以看到裡邊的傢俱,又引出一小篇古代傢俱發展史——和那邊《一章木椅》又能連接上。

拱橋、馬隊、服飾、商販,每個細節都被抓出來,成為一段小課堂。

他的解讀還妙趣橫生,一點都不枯燥。

如果你有一顆無處安放的好奇心,你會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很像是一個主題樂園,你能在裡邊玩得很高興。


05

《茶館之殤》

秋原

這5本書,帶你從細微處看大歷史

小切口,大歷史。

如果你看過老舍先生的《茶館》,你就知道小小一方茶館並不簡單,是歷史的見證也是社會的縮影。

如果你讀了這本書,你會發現老舍先生筆下的茶館還是寫得簡單了,真正的茶館則更值得探究。

自乾隆時,清代的茶館開始興旺,說是茶館,其實種類繁多,總得來說,一個小小的茶館,也兼著多種功能:娛樂場所、社交場所、中介市場、平價食堂、便民旅店、新聞集散地。

茶館是個神奇的地方,舊北京等級森嚴,唯有茶館是達官貴人和市井小民都可以來消費,甚至地痞流氓、小偷人販,這些上不得檯面的生意,也會在茶館來完成,圍繞著這些人,無數有趣的故事就會發生。

這5本書,帶你從細微處看大歷史

這本書更令人佩服的一點,則是把茶館的興衰和時代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茶館的興起,是因為太平年代旗人提籠架鳥的需求,茶館的畸形,也是隨著旗人的補貼漸漸入不敷出,而最後茶館文化的衰敗,則是和改朝換代相關。

雖然茶館裡都貼著「莫談國事」,可是一方小小茶館,就能看出一個王朝的氣運成敗。

如果你喜歡老舍先生的《茶館》,如果你喜歡小說、評書、相聲裡的民國,如果你對老北京的風物感興趣,如果你喜歡從小切口觀察大歷史,那你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01 05,哪本書讓你最感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