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求卦問卜的主力輪到了90後,還能簡單把他說為迷信和愚昧嗎

90後的求卦問卜,和他們的前輩一樣,都是想“尋租”

當求卦問卜的主力輪到了90後,還能簡單把他說為迷信和愚昧嗎

錦鯉楊超越,星座運勢,八字算命……你或許對玄學並不感興趣,但這些內容勢必會定期出現在你的首頁。

2011年美國普度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有1.45億人相信風水,1.41億人相信財神,3.62億人曾在過去12個月內算過命或看過相。

從抽錦鯉,再到楊超越,錦鯉已經成為年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90後沉迷算命,不過是因為他們已經從小學生,變成了需要面對柴米油鹽的成年人罷了

一張圖片,幾句祝福就能收割網友們的流量,人們算的不是命,是焦慮。

太多人在不能把握自己命運的時候,會把希望寄託在玄學、神秘力量之上,對他們來說,命運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人們只不過想借助所謂的神秘力量,找一個想要的答案。

這種精神的寄託不是九零後特有,八零後、七零後、六零後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即使在人類文明的最最早期,占卜、祭祀的痕跡也是抹不掉的。

當求卦問卜的主力輪到了90後,還能簡單把他說為迷信和愚昧嗎

在西方,公元前20世紀意大利半島的印歐民族形成了一整套繁複的禮儀,常以供奉獻花、牛奶和初熟土產以取悅於神,熱衷占卜,祭畜的肝臟或遭雷擊之木石是預測吉凶的工具。

在東方,從最早的三皇五帝開始,中國人就相信祖宗亡靈和自然神靈一樣就在自己周圍,它們以一種神奇的力量時刻蔭護著人們。人們只有通過虔誠的祭典才能達到與神靈的溝通,祈求神靈的恩佑與庇護,而現在還保存著商代時人們在龜甲上占卜的文字,可見當年祭祀活動的盛行。

延續至今的宗教、典禮、儀式等人類集體活動,依然看得到上古的殘影。

在古代我們的祭祀等級森嚴,天神和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大的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一般士官和平民百姓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所以祭祖、祖先崇拜、只有祖先才能保佑自己的信念深深刻入民族的血液,孝文化產生了,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加上春節,都是祭祀、祭祖的節日。

當求卦問卜的主力輪到了90後,還能簡單把他說為迷信和愚昧嗎

到了今天,平等思潮下,平頭百姓也能登泰山之巔,望崑崙之偉,也想自由的掌握命運。這求神拜拜,當然和人世間一樣,誰的名氣最大就拜誰,誰的官位最高就拜誰,但是你可以拜拜,人家幫不幫忙就不一定了。

所以,魚龍混雜,很多人覺得禮多神不怪,見山就拜成了很多人的習慣。而看財運、測正緣、招貴人、確認不順遂是不是“冤親債主”所為,成了很多人定期必問的事情。

站在科學的角度,很多人說這是巴納姆效應(指人容易相信一個模稜兩可的描述,並認為它特別“準”),但是站在經濟學的角度,我們就把它視為尋租。

就是想用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利益,和賭博差不多,都是想以小博大,一夜暴富。

感謝關注欣聞奇摘,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致力分享生活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