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撐起世界一極,如今卻陷10年經濟怪圈,俄羅斯能否複製輝煌?


曾撐起世界一極,如今卻陷10年經濟怪圈,俄羅斯能否複製輝煌?


29年前,蘇聯的驟然解體讓不少俄羅斯人惋惜,他們本以為自己的國家已強大到可以穩穩地統治歐洲,但帝國的崩潰也讓俄羅斯人一夜夢碎;時至今日,許多俄羅斯民眾在擁有了蘇聯時期夢寐以求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同時,仍然對蘇聯保有深深的懷念。

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有一句廣為流傳的經典話語:"蘇聯解體是20世紀全球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這也是俄羅斯人懷念蘇聯的最好例證。

而俄政府認可的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3月份的調查顯示,有75%的俄羅斯人認為蘇聯時期是該國曆史上的"黃金時代",尤其是懷念蘇聯時期的青年俄羅斯人正顯著增長。莫斯科卡內基中心的專家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就指出,當代俄羅斯人之所以高度評價蘇聯,與過去人們幻想烏托邦類似。

換言之,俄羅斯人最懷念的是蘇聯龐大的帝國版圖,是俄羅斯人統治半個歐洲的輝煌歷史,也是美蘇兩強爭霸的強強對抗的高光時期。可曾經羨煞旁人的超強大國,如今卻在經濟上明顯落後於美國、中國、日本等經濟體;俄羅斯在剝離"強大組織"的近30年後,又是否還能如願複製當年的輝煌?

1.撐起世界一極:3大優勢助推蘇聯創造帝國盛世

在瞭解俄羅斯輝煌歷程之前,我們先來理清楚蘇聯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實際上,蘇聯和俄羅斯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蘇聯的疆域包括俄羅斯聯邦,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要遺產。

曾撐起世界一極,如今卻陷10年經濟怪圈,俄羅斯能否複製輝煌?

1917年11月7日,著名的十月革命打響,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同時也意味著現代俄羅斯民族國家的出現,即是我們熟知的"蘇俄";再之後,隨著俄羅斯周邊南高加索、烏克蘭、白俄羅斯、中亞等地區先後建立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30日,包括俄羅斯聯邦在內的多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組成了聯盟,這個聯盟就是大名鼎鼎的"蘇聯"。

誕生即高光。由於蘇聯幅員遼闊——國土面積高達220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的六分之一,是全球國土面積最大國家,這也奠定了其成為世界一極的一大基礎實力。20世紀10年代至30年代,蘇聯因大力推動國家的工業化,實力急劇增加,僅20年時間就躍居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工業大國。

曾撐起世界一極,如今卻陷10年經濟怪圈,俄羅斯能否複製輝煌?

30年代末二戰打響,蘇聯在戰爭中遭受不小的損失,但由於其為反法西斯做出巨大貢獻,蘇聯國際聲望大幅提高,並最終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事務中影響舉足輕重,而東歐各國也在其影響和支持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並形成了以蘇聯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陣營;經濟上,蘇聯戰後也迅速將工作重心由戰爭轉變為和平建設,國民經濟快速從創傷中恢復。

伴隨著蘇聯迅猛的發展態勢,美蘇"不合"也表現得越來越明顯。1947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在國會發表諮文,聲稱世界已經分成兩個陣營——這標誌著美國與蘇聯冷戰的開始。緊接著,美國經濟上推出馬歇爾計劃,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蘇聯針對性意味明顯;蘇聯則針鋒相對,經濟上組織經互會,軍事上成立華約,雙方冷戰全面展開,世界兩極格局形成。

能夠成為世界的一極,蘇聯的強大之處已然不言而喻;而深究來看,蘇聯之所以能夠實現帝國盛世,主要基於以下三大優勢:

其一,人口規模優勢明顯。二戰後蘇聯經濟迅速復甦,勞動力需求升溫,尤其是60年代之後蘇聯大大加快人口城市化和開發東部地區的步伐,於是關於鼓勵人口增殖、人口政策目標和人口再生產問題等便提上了議事日程。結果,1959-1970年期間,蘇聯每年平均穩定增加約300萬人,70年代至80年代每年增加約250萬人,直到1990年,蘇聯的人口超過美國和加拿大的總和,達到約2億9000萬人。

曾撐起世界一極,如今卻陷10年經濟怪圈,俄羅斯能否複製輝煌?


與蘇聯人口規模的迅速擴張不同,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卻在渡過"嬰兒激增期"之後,自60年代開始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都呈現直線下降的景象,並且一度降低到了歷史最低水平,其中有些國家甚至出現零增長和負增長。在此強烈的對比之下,蘇聯崛起之勢也顯得愈發迅猛。

其二,擁有世界最大的能源資源。蘇聯能源資源的好牌羨煞無數國家——1989年,蘇聯能源總產量約為23億噸標準燃料,居世界第一;其中支撐龐大財政收入的石油,日產量更是佔據沙特和美國石油產量之和的85.6%。

舉個直觀的例子,1960年蘇聯能源產量僅為1025萬桶/日石油當量,但到了1980年達到2758萬桶/日石油當量,20年間增長了1.7倍,年均增長速度達5.1%;同期,蘇聯年均GDP增長率為4.15%,能源彈性係數為1.23。也就是說,20年間蘇聯能源工業以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速度發展,已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能源工業。

其三,強大的軍事力量。60年代至80年代,蘇聯將85%以上的工業投資用於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軍費也逐年增加,從1965年的326億盧布增加至1981年的1550億盧布,每年軍費開支約佔GDP的12%至14%,約佔財政支出的1/3以上。對軍事力量的重視,使得蘇聯軍事力量迅速膨脹——在海軍、陸軍、空軍等方方面面對美國有著碾壓式的領先。

2.剝離強大組織:俄羅斯經濟深陷10年"萎縮期"

蘇聯僅用幾十年的時間締造出一個帝國盛世,而與美國比肩撐起世界一極的超強實力至今仍為世人所驚歎。可所謂英雄遲暮,再偉大的輝煌也終有落幕的一天,蘇聯在1991年12月25日宣告其近70年的龐大帝國走向終結,俄羅斯成為其在國際組織的繼承者。

曾撐起世界一極,如今卻陷10年經濟怪圈,俄羅斯能否複製輝煌?

自那之後,國際上、學術界對蘇聯解體的原因、影響和後果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最終得出的觀點各異——其中有一個主流觀點認為:蘇聯解體與其經濟與產業的崩潰有關。

70年代開始,蘇聯大改以往竭力推動改革的作風,開始變得迴避改革,大多經濟措施也半途而廢,致使經濟發展遲滯,遠遠落後於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即便如此,蘇聯卻仍沒有縮減實際軍費開支的意思,依舊選擇將絕大部分資金投向軍事工業,這使得該國國民經濟發展不堪重負。

另一方面,前文提到俄羅斯石油等能源支撐起蘇聯的財政收入,而在1973年和1979年第一、二次石油危機期間,蘇聯大幅增產,拒絕與OPEC限產保價相配合;20世紀80年代,蘇聯極度依賴油氣出口收入維持經濟運轉,可當時國際油價卻一路走跌,蘇聯經濟遭受重創;1985年8月,美國里根政府迫使沙特增產,實行"逆石油衝擊"戰略,這之後蘇聯也陷入了用增產維持石油美元收益的怪圈。

最後是農業領域,蘇聯農業衰退的基礎其實是在1930年代形成的——當時蘇聯為了徹底消滅個體經濟,組織大規模生產,完全剝奪了農業生產者的物質利益,並選用了不合理的生產策略,這使外貿農業發展走向末路;國內農產方面,

由於政府無意在農業生產領域實施市場化改革,這導致了蘇聯農產品消費市場在1990-1991年間的徹底崩潰。

軍費、能源以及農業等重要領域所爆發出的巨大難題,讓蘇聯經濟各項指標出現難擋的極速遞減的勢頭。數據表明,蘇聯國民收入增長率50年代平均增長10.3%,60年代平均增長6.8%,70年代平均增長4.9%,80年代經濟增長率繼續下跌,到90年代則開始出現負增長。

曾撐起世界一極,如今卻陷10年經濟怪圈,俄羅斯能否複製輝煌?

蘇聯的解體,代表著一代傳奇帝國已以最令人唏噓的方式謝幕;其遺產雖然將全數繼承給俄羅斯,但這也意味著糟糕的經濟情況將由俄羅斯來面對。幾十年計劃經濟積累的結構和體制扭曲,加上過渡初期宏觀經濟的巨大不平衡和激進式改革的錯誤步伐,俄羅斯自1990年開始出現長達10年的經濟嚴重萎縮。

1998年,受三次金融大風波(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以及兩次俄國內金融風波)的衝擊,俄聯邦政府和中央銀行在當年的8月17日宣佈盧布貶值、無力償還國債,俄羅斯正式爆發金融危機,經濟跌入谷底。按照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說法,90年代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幾近腰斬,這是俄兩三百年來首次真正面臨"淪為世界二流國家、抑或三流國家"的危險。

直到開啟千禧年,俄羅斯仍難擺脫經濟失速的怪圈——2009年,俄羅斯成為G20成員中經濟滑坡最快的國家,從而宣告了此前10年繁榮期的終結。時至今日,俄羅斯GDP增速與美國、中國以及日本相比仍處於明顯落後的水平;再加上,近年來國際形勢迅速惡化、美歐國家懲罰措施並未"鬆綁"、油價連年劇烈動盪、突發的新冠疫情席捲而至……多種壓力之下,俄羅斯又是否有望重現當前的鼎盛景象呢?

3.經濟陷入滑坡怪圈,俄羅斯未來能否複製輝煌?

從2015年1月27日推出反危機計劃1.0版,到2016年3月1日推出反危機計劃2.0版,俄羅斯試圖借用"有形之手"來扭轉經濟頹勢,而該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圍繞兩個方向:其一,以"通脹目標制"為核心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其二,圍繞進口替代、刺激非能源原料部門生產及出口的產業政策。

依賴於反危機計劃的實施,俄羅斯近幾年發展得順風順水,也算是挺過了經濟嚴冬;但如果從改革的角度出發,俄羅斯只能說獲得了部分成功。比如,在進口替代方面,俄羅斯支柱性油氣產業在勘探、開採設備等進口領域三年來僅從原來的60%降到了52%;尤其是,在西方供貨渠道受阻的背景下,中國等東方供應商在俄採購清單中的比重進一步增加,這也意味著本國自產自給能力依舊脆弱。

曾撐起世界一極,如今卻陷10年經濟怪圈,俄羅斯能否複製輝煌?

另一大致命的傷害是,由於經濟結構無法進行根本性調整,俄羅斯經濟形勢變化仍與國際油價波動高度相關。今年3月,俄羅斯與沙特爆發石油"價格戰",國際油價在4月20日跌入罕見的"-37.63美元/桶"負值;當時俄總統普京隨即出來安撫人心,"即使形勢繼續惡化,俄仍有足夠的外匯儲備維持運轉"。顯而易見,依賴能源收入的俄羅斯經濟無法從根本上克服基礎脆弱和抗風險能力差的弱點。

也正基於此,俄羅斯經濟若想再現輝煌,首先則需要解決以下兩點難題:

其一,如何提升經濟多元化的能力。俄羅斯外貿出口的2/3依賴油氣,油氣財富佔到俄近一半的聯邦預算收入和GDP近20%;但事實上,俄政府也早已意識到經濟對能源的高依賴度。

梅德韋傑夫當政時期就提出建設創新型經濟的概念,並在全國興建數個創新型園區,只是幾年過去了,成果乏善可陳;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俄羅斯商業環境不良,另一個則是能源經濟的高利潤率也讓俄羅斯企業產生惰性。但話說回來,不管是從經濟安全的角度,還是從新增長點的角度來分析,尋求經濟多元化依舊是一大突破口。

曾撐起世界一極,如今卻陷10年經濟怪圈,俄羅斯能否複製輝煌?

其二,能否維繫住與亞洲市場的關係。美歐懲罰接二連三,俄羅斯轉向東半球的慾望也愈發強烈。比如,2018年向日本提出"簽署和平協議"的建議,以結束雙方之間長達70多年的爭吵;還有俄羅斯與東南亞國家密集見面,期盼後者在快速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可以給俄出口創造大量機會;最為重要的是,近幾年俄羅斯已順利實現了能源的"向東"輸出,敲定了與中國市場合作的東西線並進的方案……

俄羅斯經濟"向東轉"已是事實,這一變化或許也訴諸了俄羅斯的一大寄託:藉助這一巨大市場背後的力量,以汲取更大的經濟能量,重回巔峰。

文 | 劉蘇林 題 | 曾藝 圖 | 盧文祥 審 | 程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