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同心谱新篇,双拥之花开遂宁——遂宁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综述

军民同心谱新篇,双拥之花开遂宁——遂宁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综述

市委市政府八一慰问

军民同心谱新篇,双拥之花开遂宁——遂宁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综述

欢迎遂宁籍退役士兵返乡仪式

  10月20日,在京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传来捷报,遂宁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委书记邵革军、遂宁军分区政治委员刘中路参加大会并领奖。这是对遂宁市双拥工作最好的肯定,也是全市370万遂宁人民和广大驻遂官兵双向奉献、相互支持、精诚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近年来,遂宁市高度重视双拥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找准工作抓手、优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打造双拥工作新品牌,谱写了根深叶茂、鱼水情深的感人篇章。

军民同心谱新篇,双拥之花开遂宁——遂宁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综述

到遂宁一中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

军民同心谱新篇,双拥之花开遂宁——遂宁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综述

组织第二十个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

紧跟时代要求 强化双拥组织领导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新时代、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指示。

  遂宁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放在全市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中统筹谋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绩效考核中推进落实。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双拥办公室,增加双拥行政编制2名,实现军地合署办公。印发《遂宁市双拥工作若干规定》《遂宁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促进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军地双方领导坚持把双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市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军地联席会议,对双拥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全力推动。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有所缓解,2020年遂宁市委议军会就在市委专题会议室召开。会上,针对党管武装、新兵征集、民兵整组、民兵和专武干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市民兵综合训练基地建设等有关工作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决议,出台了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党管武装工作,强化了军地团结协作,提升了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推动了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四年来,遂宁市召开党政军主要领导参加的双拥工作座谈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等会议多达28次,解决了一系列驻军实际难题,为遂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管武装工作推出了一批可操作、易落地的意见建议和措施。

  今年5月13日,在遂宁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图书馆、新华文轩遂宁分公司、新华文轩遂宁书城的鼎力支持下,遂宁民兵图书馆隆重开馆。新建成的民兵图书馆位于遂宁军分区院内,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可一次性容纳100余人同时阅读。馆内上架图书7000余册,期刊60余种,配置包括100万册电子图书、3500种电子期刊和10万集视频资源在内的20TB数字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民兵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年来,遂宁市财政用于国防和部队建设资金20多亿元。2020年,投入双拥工作经费1623万元。海军“遂宁舰”命名入列后,投入110余万元用于“遂宁舰”文化建设。投入560余万元为空军驻军某部改善学习训练生活条件、新建遂宁民兵图书馆。

 

军民同心谱新篇,双拥之花开遂宁——遂宁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综述

组织到矿继勋参观见学

军民同心谱新篇,双拥之花开遂宁——遂宁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综述

遂宁市民兵图书馆揭幕

突出爱国主题? 着力夯实双拥基础

  遂宁红色文化底蕴厚重,是兵员输出大市、革命老区。无产阶级军事家旷继勋在西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就在遂宁市蓬溪县。在遂宁这片红土地上,双拥工作早已具备坚实的基础。

  今年7月29日,一场庄严的学习会在遂宁一中举行。学习会以“永葆军人本色,争做时代楷模”为主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引导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爱国拥军观念,增强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责任感。教职工在退役军人的故事中收获了感动,纷纷表示将继续传承英雄精神,把教育学生拥军爱国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让双拥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遂宁市还将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发展规划,并结合实际打造双拥示范街道(社区)、双拥文化广场等特色亮点阵地,利用报纸、电视、电子显示屏、广告牌、展板等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完善教育基地功能,投入资金1.5亿元先后对4个烈士陵园进行改建;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了旷继勋纪念馆、国防教育中心和兵器园。

  四年来,遂宁市组建起以双拥成员单位为主的国防教育队伍1778人,印发国防教育宣传手册、教育教材17万余份,全市6800余块LED电子屏幕开辟双拥专栏,播出了《遂宁儿郎在军营》《退役军人创业有人帮》等专题节目86期。举办“八一”双拥晚会、四川省第二届“天府杯”退役军人组技能大赛等活动38场次,3.15万余名官兵参加活动。

 

军民同心谱新篇,双拥之花开遂宁——遂宁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综述

驻遂部队无偿献血

军民同心谱新篇,双拥之花开遂宁——遂宁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综述

核桃种苗发放仪式

健全服务体系? 全面落实优抚政策

  民拥军,军民共筑强军梦。每年“八一”、“春节”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组织对驻遂部队、退役军人进行慰问,为全体现役官兵和退役军人送上节日的问候。全市不仅在经费上积极为驻遂部队解决困难,还在军转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为驻军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四年来,遂宁市已协调解决驻军单位官兵家属38人到国有企业就业,军人子女102名到就近学校入学;全市风景区、保护区、博物馆、纪念馆免费为军人开放,累计免收门票486万余元。

  今年9月,位于遂宁市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夜晚经济区内的新华全球购进口商品遂宁实体店开门营业。公司法人代表、退役军人李铁告诉笔者,选在这里开店创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重遂宁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中心提供的房租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

  10月15日上午,退役军人张隆军和其他几名退役军人到遂宁市船山区犀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咨询养老保险续接等事项。工作人员为他们讲解了政策,并承诺做好后期跟踪服务。咨询结束后,大家在服务站内看书、交流。

  “社区每个月和我们退伍军人联系一次,我们也经常到社区去。社区就是我们的家,看看书,用电脑查点资料,退役军人的幸福感还是比较强的。”船山区犀牛社区退役军人张隆军说。

  犀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周海兰介绍到:“主要为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一人一档,还有常态化联系等相关业务。”

  为进一步服务保障退伍军人,全市建立起1548个退役军人服务站(中心),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镇、村为网格的服务保障体系。举办各类招聘会32场次,提供岗位累计26万个,5.37万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实现劳务收入18.6亿元。落实《关于解决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问题的意见》,符合享受政策人数6997人,做到了应保尽保。成立“企业拥军协会”“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中心”等社会化拥军组织38个,投入资金1600万余元为优抚对象办实事328起,捐资助学132人,义诊347次。2019年为退役军人创办企业减免各种税费187万元。

军民同心谱新篇,双拥之花开遂宁——遂宁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综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设卡布控

军民同心谱新篇,双拥之花开遂宁——遂宁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综述

抗洪抢险码头清淤

践行使命任务 军地合力推动发展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驻遂官兵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合力抗疫情、保民生、促发展,在应急抢险救援、推进依法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当先锋、打头阵,树好新时代“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良好形象。

  今年8月,受涪江上游绵阳、德阳等地强降雨影响,遂宁市遭遇30年一遇的洪水。洪水威胁着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驻遂官兵和广大民兵在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下,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出动官兵和民兵1500余人次,参与全省抗洪抢险、城市内涝排险等59起、营救被困群众149人、疏散群众800余人。四年来,在森林灭火、抗洪抢险、应急救援等方面,驻遂部队官兵和广大民兵累计出动2万余人次、车辆500余辆次,共抢救群众3500余人、抢救财产价值10余亿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遂宁全市累计发动民兵和退役军人5.43万人次共同组建抗疫民兵应急小分队和抗疫党员突击队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参与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做细做实宣讲政策、入户排查、交通疏导等工作,尽心尽责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由广大民兵和退役军人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在各个重要卡点24小时值班值守,为保障我们老百姓生命安全,不辞辛劳,感谢他们的守护。”说起今年过年期间疫情时期的情况,市民李伟情不自禁为这群退役不褪色的军人点赞。

  在基层治理中促发展。遂宁市共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7195人,其中退役军人1648人、兵支书318名,兵支书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力军。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建成农业产业小微园区38个,建成专业合作社246家,实现年产值5175万元,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288起,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5年以上积案化解率达到93%。

  今年7月,遂宁军分区扶贫工作组一行顶着炎炎酷暑来到帮扶的射洪市广兴镇建新村,督导检查问题整改情况,确保100%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工作组一行还来到村民家中,了解援建的11口水井出水情况。村民们像见到亲人一样,热情地围了上来,“感谢军分区的解放军,解决了我们用水大问题。”

  近年来,驻遂部队采取项目结对、资金帮扶和科技支持等方式共投入资金1948万元,帮助贫困村修建村道路8.48公里,农田灌溉引水渠9.47公里,改善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村级扶贫点18个,结对帮扶困难户186户,援建希望工程12个。为希望工程、挂点包村、慈善机构等捐款516万元,资助贫困生68名,派出了学雷锋小组23个,为群众做好事1268件。

(刘玉红 杨 鑫)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兮兮

编审:邓小兵

通联: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