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長大後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中

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長大後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中

個體對世界的認知,是從父母對自己態度開始的。

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長大後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中。心理學家對社交恐懼者的研究發現,大部分不願意參與社交的人,歸根結底是擔心自己在社交中被人嘲笑。追溯他們的早期生活經歷,都有過被父母嘲笑的經歷。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對孩子的世界觀構成了重要影響。從某一方面來講,這種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在童年時期,孩子把父母當做整個世界,父母對孩子好,孩子潛意識就會信任這個世界,反之則會強烈的排斥世界。

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長大後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中

個體的原始認知

父母在孩子眼中代表世界

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全世界的代表。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如果父母疏遠孩子,那麼孩子內心會有被世界拋棄的感覺。長大後難以融入世界,缺乏社會感,甚至會成為邊緣型人格。如果父母過分寵溺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長大後會變得驕橫跋扈、肆意妄為。如果父母嘲笑孩子,那麼孩子覺得自己不受世界待見,長大後也很難建立友誼,並且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之中。

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長大後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中

孩子的元認知始於父母

在大部分父母看來,孩子還小不懂事兒。但是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的元認知始於父母。也就是說父母的言行舉止、態度、信仰、生活目的、價值觀、世界觀,將直接對孩子的元認知造成影響。缺愛的父母,孩子也很難感受到溫暖,長大後內心就像是有一道冰川。大部分父母將孩子當做生命的延續,所父母只關心孩子健康,很少關心孩子心理問題。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建立起來了。父母代表的是世界,孩子被父母嘲笑,長大後會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之中。

早期認知對個體造成決定性影響

個體的早期認知,幾乎可以決定其一生的世界觀。孩子從小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那麼長大後對這個世界也不會有多少愛。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這樣一種本能,那就是將自己的失敗、受挫經驗記錄下來形成記憶,在以後的成長中遇到類似情境就會本能的逃避。父母作為孩子最早接觸的人,也是最早發展的關係,那麼父母就是孩子建立認知的基礎。父母不能給孩子帶來信任感,那麼孩子長大後也難以去信任他人,內心就會一直活在恐慌之中。

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長大後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中

個體的自尊心從何而來?

大部分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兒,根本不用在乎孩子的自尊心。恰恰相反,孩子更在乎自尊心,更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同。自尊是一種對自我的感覺,嬰兒自誕生之後,儘管在認知中還分不清你、我、他,但是已經有了整體的“自我感”,也就是別人應該無條件愛自己的原始認知。在個體有了你、我、他的區別之後,自尊心會更加強烈。自尊的本質,是個體生而為人的價值所在。如果個體沒有了自尊,那麼也就沒有了生而為人的基礎。

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長大後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中

孩子被父母嘲笑,內心會受到極大的挫折感,認為自己的到來是個錯誤,會產生極度的自卑感。這種情況之下,內心敏感的孩子無力抵抗父母的嘲笑,會變得越來越內向、敏感、脆弱,長大後也不願意參與社交。另外一些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愛做錯事,目的是引起父母的重視,重新讓父母認同自己。可是父母不懂這些,認為孩子不聽話、做壞事兒都是孩子的問題,與自己無關。自尊心可以說是天生的,尤其是童年時期更需要被尊重。

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長大後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中

被父母嘲笑過的孩子,如何重拾自尊心?

當你意識到自己因為害怕被朋友嘲笑而遠離社交時,你就應該明白你的這種認知來自於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的經歷。很明顯,你這是在用過時的經驗處理新的情境。無論在你心中你的父母多麼重要,你都應該明白你的父母不能代表世界。你父母對你的態度,也代表不了世界對你的態度。也就是說,父母嘲笑你不代表別人也會嘲笑你。你只有大膽的表現自己,真誠的對待別人,你就會收穫友誼。

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長大後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中

把父母看的太重的人,很難改變對世界的看法。這類人把父母對自己的態度,當做全世界對自己的態度。還有個體的早期社交經驗,把早期傷害過自己的朋友,當做世界對自己的態度,也會造成個體遠離社交。個體只有想辦法完全拋棄過去的經驗,以全新的認知方式面對世界,才能夠打開自我,打開內在的心結。傷害自尊心的有時候就那麼幾個人,可是能夠尊重我們、理解我們的卻有幾十人甚至上百人。

總而言之,打開內在心結就是要放下過去,就是要跟過去的一切和解。你過去不曾被善待,使得你不願善待別人。當你學會放下過去,善待別人的時候,你也將被同等的溫柔以待。

作者:九霄雲客[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