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手記|昆玉河

導演手記|崑玉河

歷史總是有特殊的魅力,而歷史文化產物的魅力在於,相對於人類生命的短暫與人類活動相關的某些痕跡來看,它更能經受得起時間的洗禮;或者說,它們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記憶,比如我們生活的城市,再比如北方城市中的河。因為不同於南方發達的自然水系,北方城市中的河道大多是先人開鑿的。

導演手記|崑玉河

北京玉淵潭公園一角

直到2017年9月,基於崑玉河遊艇俱樂部的選題我第一次來到北京玉淵潭公園,雖在北京工作,但對北京的河道瞭解並不多,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著名的崑玉河。

導演手記|崑玉河

北京玉淵潭公園

崑玉河遊艇俱樂部就建在玉淵潭八一湖碼頭,這裡是崑玉河的一端,在未來一年的時間中,我有幸以一個記錄者的身份參與到有關於這條河與一條船的故事當中。

導演手記|崑玉河

崑玉河遊艇

記得曾觀《清明上河圖》中市井河道中百姓擺渡往來的繁榮景象,想象舊時的京城可能也是這番光景,至少在清史中記載的乾隆六次下江南與慈禧三十二次乘船往來頤和園中,依舊可以聯想到當時皇家船舫穿越北京城,飽受萬人敬仰的盛景。甚至在古時的江南水鄉,畫舫會友業已成為風氣,只是今天,由於陸路交通的發展,這樣的景色再難複製。北京的河道也大多成了地名標誌,掩蓋在水泥瀝青之下。

導演手記|崑玉河

北京玉淵潭公園之崑玉河遊艇

崑玉河遊艇俱樂部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再現京城水系的船舶文化,重建人與城市水系的關係,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沒有先例可以參照,從組織、設計到最後實現共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這也恰恰是最為吸引我的地方。

導演手記|崑玉河

航行中的崑玉河遊艇

在《品質》欄目組工作許久,接觸的選題很多,但接觸的題材越多越發覺得自身知識的淺薄,其實除了從書本上學到的,看到的,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我們儲備的東西實在太少,所以,每接到一個新題,都要查閱很多的資料,聽很多專業人士的講解,然後在有限的時間裡去探索一個從未踏足的領域,這並不是件輕鬆的事情。所以,我深感選題與導演之間是一種緣份,每一個新的選題都會使我進入一個新的世界,去傾聽不同的故事。

不同於其他的選題,崑玉河這條船從建造後期到試水試航,全程是以跟拍的方式進行的。

導演手記|崑玉河

拍攝現場

拋開以往的工作習慣,捨棄大量的設計感,對於攝製組來說算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但所有人都很興奮,因為這是最貼近紀錄片特質的拍攝方式,只需要制定拍攝方向,跟隨現實的發展來推進我們的故事,樸素地紀錄著所有參與項目設計與船舶建造人員為之付出的努力。

在十月份的揚州,我親眼見到了這條船。崑玉號這條船看起來古香古色,漆紅的船身,雍容厚重的琉璃瓦船頂,遍佈各處的紅木雕刻,使人很難相信這是一艘遊艇,跟印象中西式的遊艇確有很大的不同,建造船艇的工程師告訴我,用這樣精細的工藝建造一艘中式仿古遊艇,全世界也就只有這一艘。

導演手記|崑玉河

施工現場

為了船能趕在北京河水封凍前下水,2017年11月初,船從揚州運往北京的途中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由於船身的尺寸超高超寬,船體被分為主體與頂部兩部分進行運送,在高速途中每經過收費站都要拆除部分護欄護樁才可以通過,本只要兩天的路程,走了整整一個星期。

導演手記|崑玉河

北京河道晚景

到達北京與廊坊交界處時,考慮相關條例的限制,船在北京門外停留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此時的崑玉河水已經結冰,工人把冰面切割成一平米見方的冰片,生生開出一條水路,讓船一點一點的挪進八一湖碼頭。此時的北京正值十二月的光景,現在仍記得船吊放入崑玉河時已是凌晨,那晚的風雖寒冷刺骨,但他們所有人搓手哈氣笑談著的樣子卻彷彿還在眼前。

導演手記|崑玉河

崑玉河遊艇夜景

這是關於一艘船新生的故事,是崑玉河水上新一段的歲月,也是我在丁酉戊戌之交的一段珍貴回憶。

導演手記|崑玉河

王子健

《品質》欄目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