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農村小夥的艱難逆襲之路

小飛出生在湖北襄陽的一個小村子裡,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雖然家境不算富裕,但也沒讓小飛吃過什麼苦。父母的長期溺愛使小飛養成了遊手好閒的習慣,年紀輕輕就學會吸菸喝酒甚至打架,成了親朋好友口中典型的“小混混”!

疫情之下農村小夥的艱難逆襲之路

2017年高中畢業因成績不理想就近選擇當地的一所職業大專學校。然而,沒過到1年,因課堂上跟老師打架,被學校開除。當然,這些事也是聽他父親說的。半年過後,聽說和朋友一起南下打工。

本來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讀書不成,到北上廣深大城市打工,是現下社會發展潮流,也是社會發展需求,我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妥。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的夏天小飛的母親因頭疼被診斷出腦瘤,做了幾次手術,還是再一年後,也就是2019年冬天撒手人寰,年僅50歲。

疫情之下農村小夥的艱難逆襲之路

也許命運就是這樣,屋漏偏逢連夜雨。小飛的家庭因母親重病花了不少錢,而小飛多年脾氣秉性在這一年顯得格外突出,經常和父親吵架,一氣之下就跑出去幾個月不回來。回來必然是要錢來了。還聽說在溫州打工時,因無一技之長,只能在酒吧打工,因此談了一個女朋友,花了不少錢,還借了高利貸。法院的傳票都送到家裡來了。老父親看到傳票後,欲哭無淚,只有這一個兒子,甚是擔心,又東拼西湊了4萬元錢,託人送過去還上,日子過得更加艱難。

2020年,受疫情影響,小飛過年回來後就在家幫父親幹些農活。長期的就業壓力,與經濟負擔已經讓他不敢在外出,加之社會競爭日漸激烈,找工作真的是雪上加霜,年紀輕輕的卻感覺路越走越窄。

小飛父親無奈,找到我,請我幫忙。因為,我是從這個村裡出去的大學生,對村裡的鄉親有種天然的親切感,在鄰居們的眼裡就是那個“鄰家男孩”。看到小飛家裡這情況,我便無法拒絕。

疫情之下農村小夥的艱難逆襲之路

見到小飛後,我就幫他謀了一個公司保安的工作,雖稱不上多麼風光,但養活自己沒有問題。閒暇之餘,我也經常找他交流,經常幫他分析自己存在的劣勢,然後啟發找到他的優勢,同時替他在城裡找到住的房子(公司樓上的一個3間房的倉庫),這就算安頓好了小飛。

前些天小飛高興的說他要開始攢錢了,找到了自己奮鬥的方向,還要趕緊買房買車找個女朋友,我也替他高興,因為他兼職做起了外賣小哥,他說他會騎摩托,喜歡給人送貨的快樂感覺,送完一單又一單使他感到無比的成就感!最多的時候,加上保安的工資,每個月能拿接近1萬元。真的是替他高興,希望他越過越好,大概這就是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疫情之下農村小夥的艱難逆襲之路

分析小飛的職業歷程,在疫情之下,就業確實難度很大,但是隻要你拋開世俗的偏見,放下所謂的“面子”,先就業再擇業,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況且,危機四伏的時候,也是充滿機遇的時候!

農村出去的小飛找工作的困難主要在於:

一是學歷較低。雖然上了大專,但畢竟沒拿到畢業證,只能算作高中九年義務教育畢業。

二是無一技之長。雖然在浙江溫州一帶打了些時日的工,但乾的都是些雜活,體力活,沒有掌握真正的技能,目前尚無一技之長。

三是缺乏危機意識。輟學後,長期在家休息,靠父母供養,僅僅從事一些臨時性工作,沒有充電學習的機會,對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認識不足,競爭意識淡薄,危機意識更是無從談起。

四是缺乏必要的人力資源信息。說明白點,就是缺乏就業渠道,就業信息來源單一。

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名著《雙城記》中有這樣一句著名的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誠然,疫情帶來的就業嚴峻形勢不可低估,但只要轉變思路,與時代接軌,這懷揣各種理想,立足當下,找準優勢,避免劣勢,努力奮鬥,未來可期!

我是金吉橙,歡迎探討交流!#職場眾生相# @頭條職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