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债台高筑到百亿高峰,郎酒汪俊林到底有多狠?

2001年,接手亏损上亿的郎酒集团


2009年,便让郎酒实现了百亿营收


2019年,郎酒年收入更是达到了83.5亿


他就是郎酒最后的男人,一战封神的郎酒“领头狼”——王俊林


自2001年,汪俊林以4.9亿元的价格从古蔺县政府手中买下经营不善,亏损上亿的郎酒集团后,一路大刀阔斧,让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


如果说郎酒是一支狼性的团队,毫无疑问,汪俊林就是其中的“领头狼”,集结了集体的智慧,让“郎”更狼性。


从债台高筑到百亿高峰,郎酒汪俊林到底有多狠?


从医生到企业家,他一直是一线的” 急救医生”


汪俊林本来是个医生。1979年考入泸州医学院中医系的他,满怀的济世救人的仁心抱负。80年代毕业后,也顺利成长的成为一名医生,留在了泸州附属中医院工作。年轻的他勤奋肯干,业务突出,不仅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还获得了四川省的三等奖。


而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才俊,自然也得到了泸州市委政府的注意。1992年,面对泸州制药厂这个持续亏损停产的烂摊子,泸州市委直接想到了他。汪俊林在做了近十年的医生之后,正式转行为企业家。为了治好“泸州制药厂”,汪俊林首先逼着自己改心革面。放下温文尔雅的学者风范,转变成雷厉风行的企业家。他将所有的电话销售人员赶出办公室,逼着他们跑市场;他大刀阔斧的砍掉多个产品线,专心发展拳头产品。


本就是外行,又是初来乍到,汪俊林大刀阔斧的风格引发众怒,员工们气的直跳脚,抱怨汪俊林做事离谱,甚至消极抵抗。然而紧紧半年的时间,王伦林主打的拳头产品“风湿酒”,很快畅销起来,汇款高达几十万。


从债台高筑到百亿高峰,郎酒汪俊林到底有多狠?


这次事件给汪俊林上了一课,医生和企业家不同,医生只要将病历药案背熟对症下药就好,但企业家却要面对形势变幻的市场,只有改革创新,才是走出新天地的路径。泸州制药厂,自从有了汪俊林销售收入迅速增长,1994年改制为泸州医药有限公司,后迅速成长为年收入过4亿的宝光医药集团。1999年,汪俊林他接管了年亏损上亿的国企「四川长江机械集团」,两年后,该集团盈利数百万元,他帮助企业起死回生。


这十年的企业家经历,不仅让汪俊林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面得心应手,也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治企方略:抓重点,分主次,并一以贯之


执掌郎酒,铸造新的辉煌


2001年,汪俊林入主郎酒集团,这是一份更加充满挑战的任务,也是他通往人生辉煌的使命。


此时的郎酒集团还是一片狼藉,让企业“起死回生”,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在流淌了千年的赤水河旁,“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过二郎滩,又该喝郎酒”。赤水河两旁,茅台酒厂与郎酒厂隔河相望。这个与茅台并称为姐妹花的酱香酒,历史悠久,在汉武帝时期就被称为贡酒,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恢复生产,一直到1998年企业改制都平稳发展,直到新世纪伊始,茅台五粮液等大品牌相继提价,坚持便宜亲民的郎酒措施机遇,才被同行完全甩在身后。


待到他接手那一年,郎酒账面的销售额只有3亿,银行贷款却有13亿,入不敷出是公开的秘密,再加上员工多年懒散养成的习气,如何救活郎酒?掌门人汪俊林轰轰烈烈的“战郎”开始了。


从债台高筑到百亿高峰,郎酒汪俊林到底有多狠?


他坚信 “企业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活下去,离不开狼性精神。为了激发大家的狼性,他将原来的27个部门整合为7个,中层领导几乎换了遍;推崇雪上加霜的奖励政策,让干事的人有奔头,让不干事的人挨鞭子。除了人事和奖惩方面的调整,他重建扁平经营的销售新体系,在产品战略上坚持 “一树三花”,将100多个品种压缩到不足20个。


上任70天内,他横跨全国版图,从东北到海南,从西藏到上海,考察了三十多个地方,平均两天换一个地。他用身体力行,向所有人彰显他“头狼”的担当。


终于两年后,郎酒的第一个拳头产品“红花郎”诞生,这个当时为了填补次高端的品牌,一推出就被质疑不断,只有汪俊林坚信红花郎的广阔市场,先从四川团购入手,进而进入餐饮终端,质疑声在看到第一年8000万的业绩时逐渐转弱,两年后,在红花郎的带动下,郎酒的销售额就突破10亿!正式盈利。


随着红花郎市场的打开,汪俊林再次将公司的品牌结构调整为红花郎、新郎酒、郎牌特曲、老郎酒及流通品牌五个品牌事业部,并从此开启以红花郎为头狼的群狼共舞时代。


重回百亿,一起只是开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真正有野心的人,从不甘心止步不前。虽然红花郎经过10年的发展依然市场良好,小郎酒、郎牌特曲、新郎酒和郎牌原浆等事业去分别有了进步,但是当汪俊林在2015年提出销售破百亿的小目标时,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


自12年国家“八项规定”出台后,高端白酒行业就进入了寒冬,再加上国台、金沙等酱香品牌开始发力,次高端市场急剧扩容,再加上郎酒自身的疑难杂症,100亿无疑是一座让人望而止步的高峰。


从债台高筑到百亿高峰,郎酒汪俊林到底有多狠?


汪俊林却仍坚信,郎酒在中国白酒一定会开辟一片新市场。他将头部产品从红花郎专为青花郎,定位为“赤水河畔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他的这一决定,一直到18年在中国传媒大学演讲的时候,才系统的向外界阐述这一理由:“当今社会大企业越来越好,很多中小企业过去的传统生态方式已不存在,要么做成大品牌,要么为大企业大品牌做服务,否则就是死掉。” 所以他坚持做品牌和品质,逐步推高青花郎这一隐藏高端酒的价值品牌,比肩茅台,才是企业长久的发展之道。


他说:“太阳让万物生长,面面俱到。但激光只有一个点,却可以穿透钢板。”他要把青花郎打造成郎酒的“激光”


而为了保证郎酒的品质,汪俊林斥50亿“移山造酒”,硬生生在大山里造出一座超级工厂,打造吴家沟酿酒区,满足了郎酒“生、长、养、藏”的极致条件。


2018年,郎酒的营收终于重回“百亿俱乐部”,这一当年的疯狂,如今都在汪俊林的带领下成为现实。


汪俊林用他的铁血手腕,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神话。力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酒林杀出一片天,也许他的成功就如他所言:正心正德,敬畏自然,崇尚科学,把品质做到极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