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百年滬閔路|第五集: 乘著徐閔線去上海

播講|陸纓

在三四十年前,上海的交通並不發達,地鐵輕軌還沒有投入建設,私家車更是無從談起。老閔行人如若去市區,徐閔線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老閔行人常習慣性把到市區去說成“去上海”,這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因為無論是當時的上海縣或閔行區,總是歸類為郊縣,在市區人眼裡是鄉下,這裡的人們就成了城裡人口中的鄉下人,心中雖有不甘,卻也不可否認,而徐閔線是閔行聯結市區的紐帶。如今這條連通老閔行與市中心的線路已經有60年的歷史,如若按人的年齡計算,算是步入了耳順之年。縱觀徐閔線的交通線路,它貫穿了整條滬閔路。對於滬閔路來說,徐閔線是連接徐家彙、梅隴、莘莊、顓橋以及老閔行幾個重要節點的公交動脈;而對於徐閔線來說,滬閔路則是記錄它一個甲子歷史的重要載體。

▲20世紀20年代滬閔線公交行駛在滬閔南柘路上(視頻截圖)

如果追根溯源,徐閔線的前身自然是滬閔線,滬閔線試運營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在滬閔南柘路滬閔段全面竣工以後,於次年元旦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典禮,這也宣告滬閔線正式通車運營。滬閔線最初的線路自上海南市國貨路到閔行鎮,沿途設立土山灣、漕河涇、新龍華、惠靈中學、長橋、錢糧廟、梅家弄、朱家行、翁板橋、顓橋、北橋、長安公墓站,全程票價0.8銀元,客車十三輛,每日來回行駛時11班。由於公路客運蕭條,汽車公司又經營不善,1927年,滬閔南柘汽車公司決定出租自築的滬閔線路段,開創了上海長途汽車客運業出租路權的先例。

▲早期的滬閔南柘汽車公司客車(資料圖片)

1937年,上海淪陷。此後,滬閔路交通被日商把持,1947年滬閔路由滬閔南柘長途汽車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成立的滬閔長途汽車聯營處運營。1949年上海解放以後,聯營處解體,滬閔路客運由蘇南運輸公司滬閔寶線營業所運營。1953年,滬閔南柘長途汽車有限公司破產,滬閔線客運歸蘇南運輸公司專營。

時間來到1959年,滬閔路改道竣工,當時稱為複線修築。於是原來龍華-華涇-顓橋段的部分老公路便改稱為老滬閔路。由於當時閔行正大力建設國家衛星工業城,像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電機廠、上海鍋爐廠、上海重型機器廠這些企業都號稱萬人廠,許多職工的家都在市區。為了解決他們從閔行到市區的上下班交通問題,徐閔線便應運而生。9月5日,徐閔線正式通車運營,其最初走向是由徐家彙至位於閔行華寧路附近的上海電機學校,也就是現在的上海電機學院。起自徐家彙,沿途設漕河涇、西牌樓、梅隴、莘光小學、莘莊、春申橋、徐家灣橋、顓橋、精神病院、北橋、畜牧場、劍川路、軸承廠、一號路等站,最終是閔行輪渡,全程票價0.4元,全程運行50分鐘,15分鐘一班,日對開80多班次,日客流量8萬多人次。

1983年,增設了晚上9點以後的夜班車3班次,1小時一班。1984年有17輛67型轉盤鉸接式大客車(我們稱之為巨龍車)投放運行。在滬閔路運行的,還有滬金線、滬衛線、莘吳線、莘車線、閔吳線、閔松線以及50路、218路等8條公交線路。

▲20世紀80年代的肇嘉浜路(資料圖片)

當時連接閔行和市區的公交線路,只有徐閔線一條。但在閔行地區的四家超大型工廠,每週都有幾萬名職工需要往返於兩地。所以當年的徐閔線車真叫一個擠,人真叫一個多。尤其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投用,人流更是密集,裡三層外三層的排隊成為常態。早上候車的隊伍起碼能排到一百米開外,烏壓壓的一片,買到票以後能擠上車的,絕大多數都是身經百戰的人。一位徐閔公交線路的管理員描述那時候的場景時說:“我們每天早上都要組織團員青年‘推屁股’,也不管前面推的是誰,推了再說,因為不推他們,壓根兒擠不上去。”這也十足應了那句“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

▲1985年,徐閔線位於徐家彙的起點站(資料圖片)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時,徐閔線市區終點站還設在肇家浜路天鑰橋路路口,候車室內總是人滿為患,有時候隊伍還要排到外面的馬路上,人群緩慢挪動,幾乎要排上近一個小時才能坐上車。那時候徐閔線還分為直達車、大站車、普站車。而對於要乘到老閔行終點站的人來說,碰到大站車是十分開心的事兒,這意味著可以節省不少時間。而如果是站站停就有點不爽了,一路十幾個站點開開停停是十分折磨人的事兒,而且沿路乘客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擠。如果運氣好的,碰到直達車,那無疑是中了大獎,可以篤篤定定一路從徐家彙直達老閔行。

這樣的公交線路當然會發生不少趣事兒,也有讓人哭笑不得的事兒。那個年代,蛋糕是一件稀罕物,恰逢家裡人過生日或者辦喜事才會坐上車去市區買個蛋糕。而回閔行時,很多人提著蛋糕寶貝了一路,總算上了車,但因為徐閔線十分擁擠,駕駛員在關車門的時候,經常不小心擠壞蛋糕而遭到索賠。每每遇到這樣的事情,無論是駕駛員還是乘客,那種鬱悶無從談起。

線路因人而設,60年來與徐閔線相伴相依的是幾代人。

當年的徐閔線駕駛員,開起車來都是相當豪爽。公交車在莘莊和顓橋這樣的大站,經常要停好久來拉客,但是一旦開起來,就非常快,目的是為了把之前等候拉客耗掉的時間給補回來。以至於當年還流傳著徐閔線的兩個“段子”:一個是有一次徐閔線司機飆車的時候,車輪竟然著火了;另一個是徐閔線剎車的時候,一個乘客把那根直的鐵扶手給拉彎了......這種情形不知道是真是假,但當時確實這麼流傳過。

我的同事在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時,曾經採訪過一位徐閔線的老乘客。二十多年前,這位姓薛的先生天天乘坐徐閔線,往返於市區和閔行,徐閔線的“月票難求”曾讓他苦不堪言。20世紀七十年代,薛先生為了妻子上班便利,便將家從徐匯搬到閔行,但自己任職的學校仍在徐彙區,每天依舊得和徐閔線打交道。薛先生說,剛搬來閔行的那些年,工資大部分除了上繳給老婆以外,就是交給了徐閔線。由於當時實行多級票價,最貴的0.4元,最便宜的0.1元。薛先生每天購買的便是距離最遠、價格最貴的那檔0.4元,一個月25個工作日,算下來得花20元。現在看來20元不算什麼,但在當時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1986年,徐閔線實行購票部分月票制,每張月票15元,相比之前能省下不少錢,所以人們競相搶購月票。

後來,隨著客運交通線路的增多,各種中巴投入到徐閔線中,同時軌交一號線和閔行境內的五號線又陸續開通,以及沿線大量住宅區的建成,乘客也逐漸從長途直達乘客為主,變成了短途換乘乘客為主,票價連續調整多次,最終定在了2元,將近人均工資的千分之一,這才讓票價真正的平民化。

目前的徐閔線自肇嘉浜路高安路至滬閔路江川路,途經徐家彙、漕河涇、上海南站、錦江樂園、莘莊、老閔行等客流集中地區,單程1小時左右。車輛也從巨龍車換成了普通公交車,直至目前使用空調車,但依然還是閔行往徐家彙方向頭班車最早、末班車最晚的線路,甚至到了半夜,還有一個小時一班的徐閔夜宵線。

時代在變,徐閔線也在變,變的是內涵,不變的卻是那個熟悉的代號。自從有了私家車以後,相信很多人有很多年沒有坐過徐閔線了,但關於徐閔線總有割捨不開的情感,因為它伴隨了閔行幾代人的成長。只要提起徐閔線,當年那些熟悉的情形就會在眼前浮現:排著隊耐心的候車,車來了,一擁而上搶座位,巨龍車搖頭擺尾哐哐的在滬閔路上狂奔,快進站時,賣票員把手伸出窗外,搖著小三角旗喊著:快快快,莘莊、顓橋、老閔行,站站停,快點快點,走了走了......

根據:《閔行區政協文史叢書——百年滬閔路》改編

作者:吳玉林

製作:陸纓 劉帆

編輯:何婷婷

出品:閔行區政協 閔行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