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這四種方法,“快樂教育”就不會搞偏了

通過頭條號《揚棄“不打不成器”,選擇“快樂教育”,這才是教育應有的樣子》對“快樂教育”的探討,讓我們明白了“快樂教育”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快樂教育,而是民主的教育,是順勢而為、適合人性的教育,是倡導“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教育,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

有了對“快樂教育”的這樣一種認知,“快樂教育”的實施就有了基礎。

因此,本篇主要探討“快樂教育”的方法問題,如何實施“快樂教育”,以下四種方法可供家長們選擇參考。

一、無條件信任——“快樂教育”的第一法寶

存在著這樣一種家庭教育現象:有些家長看別人家的孩子全是優點,看自己家的孩子全是缺點,然後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比較自己家的孩子,越比較越不滿意,越比較越不開心,“不打不成器”的現象就產生了。

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將家長自己的不自信轉嫁到了孩子身上,使得孩子也跟著自卑。這種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傷害很大,需要扭轉。


掌握了這四種方法,“快樂教育”就不會搞偏了

還有一種家庭教育現象也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有些家長儘管很自信,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其他同齡孩子學習(所謂“補短”),不管是身邊的孩子,還是網絡上、電視上看到的孩子,只要這些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現突出,甚至拿了各種競賽大獎,就不斷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向他(她)學習。

誠然,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他們的努力付出和優秀品格無可厚非,但有些家長往往看重這些孩子所取得的成績,而不是成績背後的付出,然後用這些成績來“尺量”自己的孩子,由此引起孩子的反感。

顯然,這樣做就是一種比較,每一個孩子討厭同齡人之間的這種比較(其實成人也不喜歡被人比較)。儘管這類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取長補短,力爭上游,但這樣做無形之中給孩子造成了一種壓力:我不如別人優秀,爸爸媽媽不信任我,不喜歡我。孩子一旦有了這樣的感覺,失敗感和不安全感由此產生。

以上兩種家庭教育現象都是偏頗的教育觀造成的,是家長不信任孩子的表現,與“快樂教育”相去甚遠。

我們開展“快樂教育”,就是要求家長首先要對自己的孩子做到無條件信任,不管自己的孩子天賦如何,優秀程度如何,必須讓孩子始終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始終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信任,始終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充滿著期待。

記得有一個叫王侯成功的河南許昌女孩,天生智障,父母在孩子的適齡時期送幼兒園、送小學上學,都被拒收。無奈之下,孩子只好在家學習。孩子的父母始終沒有放棄希望,而是用更多的愛,無條件的信任來自己培養孩子,一直到孩子八歲時,由於孩子各方面表現突出,直接被學校接收到六年級就讀。

有智障的孩子是如此,對於沒有智障的孩子,家長更沒有理由嫌棄孩子,不信任孩子,而更應該用欣賞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堅定的信念無條件信任孩子,從容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即使孩子遇到了挫折,碰到了困難,也不放棄對孩子的愛,不放棄對孩子的信任,用堅定的目光鼓勵孩子大步往前走。這是孩子擁有快樂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法寶,是“快樂教育”的第一要訣。

二、不間斷鼓勵——“快樂教育”的好方法

“快樂教育”的第二要訣是鼓勵孩子,以表揚為主,實施揚長教育。


掌握了這四種方法,“快樂教育”就不會搞偏了

表揚與批評是教育的兩種手段,是我們經常在採用的。但“快樂教育”要求突出表揚這一教育手段,而將批評淡化,作技巧性處理。

但表揚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促進孩子的快樂成長,用不好則走向教育的反面。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博士在《父母怎樣和孩子說話》中告訴我們一個表揚的基本原則:“描述而不評價”。即描述孩子所做的事,而不對孩子的能力和品行作出評價。譬如媽媽說:“畫畫得很漂亮,媽媽喜歡”;“作業做得整潔、正確,按時完成,媽媽很驕傲”;“主動幫媽媽掃地、擦桌子,媽媽很開心”等等。而不是“畫畫得漂亮,寶貝是一個小畫家”;“作業做得整潔、正確,按時完成,兒子很聰明”;“主動幫媽媽掃地、擦桌子,女兒真孝順”等等。

對於上面的兩種表揚方式,我們不難看出:媽媽“描述”的是孩子做的事與媽媽自己的感受而“評價”的則是孩子的能力和品行。顯然,這樣的“描述”

是孩子喜歡聽到的,下一次會更加努力做得更好;但對於這樣的“評價”,一般而言,孩子是不願意聽到的,即使孩子當時聽到後感到高興,但下一次再做同類事時,孩子就會猶豫:“畫不好怎麼辦?我是不是成不了小畫家?”“完不成作業怎麼辦?作業做錯了怎麼辦?我是不是不聰明?”為了避免出現不好的評價結果,孩子常常會選擇逃避。這就是“描述”與“評價”帶給孩子的不同的心理感受。

“快樂教育”倡導描述性的表揚方式,反對評價性的表揚方式。

“快樂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各種方法與手段激發孩子的內驅力,一旦孩子有了內驅力,旁人看起來枯燥乏味的內容,孩子也會樂在其中。那麼,除了描述性表揚,我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快樂教育”告訴我們:可以用目標激發問題激發同齡人激發

目標激發或目標導向是一種常用的不間斷鼓勵孩子的方法。家長可以根據學校的安排與孩子的特點,與孩子一起每天、每週、每月,甚至每年制定一個個大小不同的目標計劃,也可以針對某一件事,制定階段性的目標計劃,不斷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去實現一個個的目標。隨著目標的一個個實現,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隨之提升。

問題激發或問題導向也是一種常用的不間斷鼓勵孩子的方法。面對某一件需要孩子完成的事,在確定目標的基礎上,家長還可以設置一個個難易程度不等的問題,引導孩子主動去思考這些問題。隨著這些問題的一個個解決,孩子的自信心也會隨之提升。

同齡人激發,這一方法許多家長也用得比較多。常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總是做不好,如作業拖拉、出錯率高、某一項技能總是學不會等等,但一旦與同齡人一起做作業,一起玩耍學習,孩子的好勝性會被激發,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掌握了這四種方法,“快樂教育”就不會搞偏了

總之,“快樂教育”倡導鼓勵教育法,揚長教育法,並通過目標引領、問題導向、同齡人激發,不斷激勵孩子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通過不斷解決問題,不斷實現一個個目標,成就感會油然而生,自信心也隨之得到進一步增強。

三、現實中榜樣——“快樂教育”的燈塔

父母的無條件信任是孩子自信的基礎,父母不間斷鼓勵又進一步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得孩子的內驅力被不斷地喚醒激發。在這樣一個孩子自信心建立的過程中,現實的榜樣引領是不能缺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都需要一個模板,需要一個標準。新產品需要一個模具,新技術需要一個標準,同樣新生命需要一個榜樣,有什麼樣的榜樣,就會有什麼樣的新生命。

孩子的第一個榜樣是父母。這個論斷既包含了遺傳因素,更突出強調了後天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對此,“快樂教育”提醒我們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時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孩子的第二個榜樣是英雄榜樣。這個英雄榜樣既依賴於社會的推薦倡導,更取決於家長的選擇引導。

“快樂教育”要求選擇與時代發展相融合的英雄榜樣,讓孩子從榜樣中汲取營養,產生積極向上的前進動力。

曾經,我國社會在一些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影視明星、歌星舞星、土豪大款成了年輕一代追逐崇拜的對象,“啃老”、“巨嬰人”等社會反常現象也不斷出現。

近幾年來,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下,社會榜樣發生了質的變化,科學家、科技人才、抗疫英雄、戰鬥英雄等紛紛登臺亮相,特別是通過表彰共和國勳章和人民英雄獲得者、表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表彰抗美援朝戰鬥英雄等,將新時代的英雄榜樣推向了高潮。


掌握了這四種方法,“快樂教育”就不會搞偏了

此時,作為我們父母應該如何選擇孩子的榜樣?“快樂教育”的答案是明確而堅定的。

“快樂教育”明確告訴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選擇具有民族英雄特徵的榜樣,這些英雄榜樣包括但不限於:抗疫期間產生的民族英雄,如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等;抗美援朝立國之戰的民族英雄,如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等;科技領域的民族英雄,如任正非、袁隆平、陳微,以及早年的科技英雄錢學森、黃旭華、于敏等。

用這樣的英雄榜樣引領孩子的成長,對孩子“三觀”的形成,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然,作為一種教育技巧,父母們還可以通過選擇反面典型作比較,讓真正的民族英雄更加偉岸,更加豐滿。同時也讓孩子的“三觀”更加清晰。今年最典型的反面人物是:特朗普、蓬佩奧等。

四、大自然課堂——“快樂教育”的必修課

由於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與普及,當今孩子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以室內為主,以網絡為主,以電腦、手機、電視等工具為主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經產生,特別是經歷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強化了孩子的這樣一種成長方式,大自然這一天然的教育課堂離孩子們漸行漸遠。

這是一種危險的趨勢,容易導致對“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缺乏應有的認知,對地球家園,對大地泥土的芬芳、動植物的生長規律缺乏應有的感知,常常遊離於虛幻的世界和模擬的場景。從而在珍惜糧食、珍愛動物,保護地球、守護家園等活動中麻木不仁,無所作為。

“快樂教育”倡導以大自然為課堂,室內室外教育有機結合,讓孩子既感受到高科技帶來的方便快捷,又體驗到作為大自然一員的人類必須與地球命運與共、心手相連。

人類與大自然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人類來自於大自然,迴歸於大自然,人類和大自然是一個有機整體,不可分割。

帶孩子走向大自然、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吧,讓孩子親身去感受大自然的四季更替,感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親耳去聆聽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如此,孩子的心靈會更加豐滿,孩子的視野就會從教室延伸到田野、鄉村、城市、地球、宇宙。


掌握了這四種方法,“快樂教育”就不會搞偏了

讓孩子走向大自然的方式方法很多,每一個家庭可以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個性化選擇。譬如:

①每週一次與大自然親近。既可以到公園玩耍,也可以走向田間地頭;既可觀賞動植物,也可以親自讓孩子播種、採摘。

②每一個寒暑假與大自然親近。可以選擇暑期與水親近,走向大江、大河、大海;寒假與冰親近,走向雪山、冰河、冰雕。也可以選擇走向森林,走向溼地,走向草原……。

③走向古鎮古蹟,觸摸歷史,感受古人與大自然的對話;走向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觸摸當下,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讓孩子傾聽心靈與大自然的對話。

對於居住在城裡的孩子,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在郊區認領或租賃一塊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帶孩子到郊區去播種,去呵護,去收割。

總之,只要家長有心,總可以找到讓孩子走向大自然的方式方法,這是“快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浙江移動有一個工作理念,叫做“快樂工作,健康生活”。我把它引伸到孩子的學習上來,可以叫做“快樂學習,健康生活”。顯然,這是我們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見到的情景,然而要讓孩子踐行這一理念進行學習,家長的“快樂教育”是前提,是保證。

希望我們每一位家長:無條件地信任孩子,不間斷地鼓勵孩子,有計劃地帶著孩子走向大自然,並做好孩子的榜樣,讓“快樂教育”早日落地,讓“快樂學習,健康生活”這一理想成為孩子們的現實寫照。

這樣的“快樂教育”您願意嘗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