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後期不宜留久,怎麼延長採收期?現花蕾早摘嫩尖,不留空心株

萵筍是常見的蔬菜,種植萵筍來賣一般是萵筍主莖膨大到一定程度但還沒抽薹現花蕾就適時採收了,而像農家種植萵筍給自家吃,既摘葉吃也吃主莖,種植多的一下子也吃不完,加上是同一時間種植的,萵筍生長階段也一樣,生長到比較後面會現花蕾,而人們一般不自留種,萵筍現花蕾之後生長更快、莖節伸長明顯,容易出現主莖空心、肉質薄、肉質棉化等不好的情況,影響主莖食用,不能留在地裡生長久了;在不用拔走整棵萵筍不影響食用的情況下,怎麼做可以更好的延長萵筍的採收期呢?其實,巧用摘嫩尖就可以,下面就來說說萵筍怎麼確定摘嫩尖,以及摘嫩尖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後續需要做好哪些管理:

萵筍後期不宜留久,怎麼延長採收期?現花蕾早摘嫩尖,不留空心株

剛現花蕾的萵筍,適合摘嫩尖

一、萵筍生長到什麼時候摘嫩尖合適?

萵筍地上植株的生長就是主莖及主莖上的葉子在生長,沒有其他的分枝,水分養分朝上輸送供生長需要比較直接,隨著萵筍的膨大長熟,比較中下的主莖部分生長基本穩定了,變化很小,就是其中上部尤其是上部生長偏明顯,萵筍摘嫩尖就是把萵筍植株上比較嫩的上部莖葉摘了,抑制其生長,讓植株吸取的水分養分供剩下的主莖部分及葉子生長、側枝萌發需要

那萵筍生長到什麼時候摘嫩尖合適呢?摘得太早,主莖膨大還不夠,主莖稍小點,白白浪費;摘得晚,萵筍現花蕾明顯、主莖莖葉竄長明顯,主莖肉質薄甚至出現空心,可食用肉質部分變少,沒必要,而且現花蕾太明顯的萵筍,摘嫩尖之後,從莖葉接合處萌發長出來的側枝也很快就竄長現花蕾;最好的判斷是直接看萵筍的心葉那裡,一般來說若是心葉還都是嫩小葉,先不用摘,而若是心葉那裡開始現出小苞的花蕾即現花蕾早期,那可以考慮摘萵筍嫩尖了,兩三天內搞好。


萵筍後期不宜留久,怎麼延長採收期?現花蕾早摘嫩尖,不留空心株

嫩尖摘得晚的萵筍側枝長出來現花蕾也快

二、萵筍植株摘嫩尖應該摘到哪裡?

萵筍植株不斷朝上生長,其下部最先生長,到後面基本不膨大了,肉質部分沒老,但沒葉子或有少部分老葉生長的外皮已木質化、明顯的硬;而越往上靠尖的部分葉子及外皮越嫩,但主莖膨大不像最下部的那麼大,中部主莖的莖葉生長介於兩者之間,越靠近上部的越嫩,要摘走的是上部即在主莖往上約2/3處摘斷;摘出來的上部嫩嫩的,主莖不用剝皮(嫌有苦味可以剝),洗乾淨煮吃就可以了。


萵筍後期不宜留久,怎麼延長採收期?現花蕾早摘嫩尖,不留空心株

剛摘嫩尖的萵筍流出白色液體

沒有了上部嫩端的萵筍主莖上還有嫩葉,而且主莖中部還沒有膨大夠,人們也沒有急著拔去吃,摘走嫩尖正好可以更集中水分養分來生長;此外,之前朝上部直接輸送的水分養分因摘嫩尖被中斷,而主莖中部的外皮還沒有木質化,莖葉接合處原本就存在的側芽得到更好的水分養分供應,會逐漸萌發生長出來,到時候又可以摘來吃,明顯的延長採收期。

三、萵筍摘嫩尖延長採收期要注意些什麼?

第一、第二大點讓我們瞭解了萵筍生長到什麼時候可以摘嫩尖、摘走哪部分的嫩尖,但也不是說摘嫩尖就隨便的摘,有些問題還是要注意的,因為這會影響到萵筍斷口的自愈以及植株後續生長:

1、避開雨天摘嫩尖,晴天最利於萵筍斷口自愈

萵筍摘尖後主莖中部斷口那裡會冒出白色的液體來,那液體是促進斷口癒合的,不用我們再人為的去處理,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選擇在非雨天摘嫩葉,這樣斷口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自愈,當然了,非雨天就是陰天、晴天,可以選擇的話最好是晴天白天摘了,晴天太陽光照好,自然的殺菌消毒、加快水汽蒸發,萵筍斷口癒合得快;

避開雨天是因為雨水是生水一類,斷口粘到雨水癒合慢甚至會出現腐壞,而一旦出現腐爛會從局部逐漸發展到整個主莖,影響大;這點講究跟我們人平時受傷了,傷口不要碰生水一樣的道理。


萵筍後期不宜留久,怎麼延長採收期?現花蕾早摘嫩尖,不留空心株

空心萵筍摘嫩尖後還是有空心而且慢慢變大

2、摘嫩尖發現空心株,拔走不留

萵筍莖葉生長需要的水分多,一般是種植在壟上,一壟可以種植多行,一行分三處種植三株,相對來說壟邊因為位置比較特別,採光好、透氣強、土壤流失水分稍快,所以若是平時管理上稍粗心,壟邊生長的一些萵筍在現花蕾前已經出現空心了,摘嫩尖時,斷口肉質部分中間那裡就能看到有空點,這樣的萵筍就不要留了,拔走,因為萵筍出現空心說明缺水比較明顯了已經影響到肉質部分,摘尖後雖然斷口會自愈,但那空點還是存在,也就是說主莖肉質部分跟外界是相通的,同樣的生長環境下相對來說空心會加快主莖進一步空心甚至肉質棉化,而且降雨會有雨水會滴入,平時可能還會有蚜蟲等小蟲子鑽入,腐壞主莖肉質部分,沒法拿來食用。

3、蔭處生長差的萵筍,不留繼續生長

萵筍生長有一定的耐蔭性,但太蔭的地方萵筍生長不夠好,主莖比較細小,摘尖了之後剩下的部分生長不夠明顯,側枝萌發也很慢甚至不萌發,摘嫩尖時可以考慮拔走這樣的萵筍植株,壟上空暢些利於水氣散發,壟上更透氣,利於其他萵筍的生長,尤其是在雨水多的陰雨時節,蔭處生長的萵筍更是沒有得到光照,摘嫩尖時順便拔了對壟上的其他萵筍生長更好。


萵筍後期不宜留久,怎麼延長採收期?現花蕾早摘嫩尖,不留空心株

摘嫩尖後長側枝的萵筍

四、延長採收期,萵筍摘嫩尖後的管理

摘嫩尖後的萵筍主莖上還有嫩葉生長、還沒有完全膨大的中部主莖還在膨大,而且莖葉接合處的側枝在萌發生長,延長萵筍的採收期,我們還要做好這幾個管理:

1、短時內不拔來吃的植株,要施肥促生長

生長到現花蕾早期的萵筍本身生長沒有之前那麼猛,而且正常管理之下在萵筍膨大期間也追肥了,土壤還有一定的養分,摘嫩尖後若是打算在一週內拔萵筍來吃,可以不用追肥了;而若是超過10天甚至半個月這樣才拔來吃,摘嫩尖後要考慮追肥,不然嫩葉容易長老,而新萌發出來的側枝因為養分不夠,生長比較細小,不夠壯大。

施肥上用腐熟的糞水或者尿水根施1-2次,像鄉居小菜家有尿水,就用尿水;萵筍摘嫩尖後植株還比較高,而且主莖下部的外皮已經木質化,沒有側枝萌發,可以萌發側枝的是在主莖中部外皮還沒有完全木質化的莖葉接合處,施肥是澆在根部,不怕弄到斷口、嫩小側芽,所以摘嫩尖後不用等待斷口癒合再施肥。


萵筍後期不宜留久,怎麼延長採收期?現花蕾早摘嫩尖,不留空心株

液體農家肥

2、注意澆水以防主莖變空心

萵筍的莖葉本身含水多,雖然生長比較後面了,但不管是不是短時間內要拔來吃的萵筍,土壤不能過幹,要有一定的水分來維持平衡,不然萵筍容易逐漸變空心影響肉質部分的食用;澆水選擇根澆,不用噴灑葉面,像平時一樣該幾天澆水就幾天澆水,保持土壤一定的溼潤度;遇上陰雨天,澆水延遲,像現在是穀雨時節後幾天,也是常下雨的時段,泥土摸著粘溼,不用澆水。

3、撒草木灰、掛粘蟲板防治蚜蟲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就是,現花蕾的蔬菜容易引來蚜蟲,萵筍本身蟲害少,但有些現花蕾早期的萵筍植株上也有蚜蟲,那些蚜蟲主要集中在花蕾及心葉那裡,一般來說摘嫩尖了也就順帶弄走了蚜蟲,然而還是有零散的蚜蟲在其他嫩葉上,為減少蚜蟲對剛摘嫩尖的萵筍斷口及側芽的萌發的影響,得防治蚜蟲。


萵筍後期不宜留久,怎麼延長採收期?現花蕾早摘嫩尖,不留空心株

萵筍上的蚜蟲,主要集中在心葉花蕾

新鮮的草木灰質地細膩、乾燥,像粉末,本身個頭非常小的蚜蟲怕這樣的草木灰,吸入器官裡會傷到自己,所以可以往摘嫩尖後的萵筍植株上(包括主莖斷口)撒新鮮的草木灰,草木灰粘到斷口上殺菌消毒、加快癒合,一舉兩得

除了撒草木灰,建議在萵筍旁邊插一根根樹枝掛一些黃色的粘蟲板來捕抓蚜蟲、小黑蟲等蔬菜害蟲,讓萵筍在更好的環境下生長,提高莖葉品質。

4、摘葉可以不拔植株,但要留部分葉子

摘嫩尖後的萵筍主莖上還有葉子生長,那些嫩葉採摘來吃,而老葉採摘來餵雞鴨等家禽或者餵豬,採摘可以整棵拔走,若是不整棵拔走只摘葉的話不能摘光葉子,要留一部分,至少留4-5片葉子供植株正常生長光合作用需要,不然就沒葉的主莖在地裡,肉質部分會逐漸的空心,影響以後食用。


萵筍後期不宜留久,怎麼延長採收期?現花蕾早摘嫩尖,不留空心株

生長後期現花蕾的萵筍

總結:以上就是關於通過摘嫩尖來延長處於生長後期的萵筍的採收期的相關內容,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通過這種簡單的方法來延長萵筍的莖葉採收期,在摘嫩尖後的一段時間內可以多次摘葉或者拔整株甚至摘新長出來的側枝來食用,很不錯呢。


注:鄉居小菜原創,首發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