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之 晋楚城濮之战

晋文公重耳当年流亡到楚国时,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一行人。席间,楚成王问重耳,“如今我款待公子,日后公子回国复位之后,将如何报答我?”重耳回答说楚国地处西南,物产丰富,遍地都是珍奇宝贝,云梦泽盛产美女,晋国物资匮乏,实在难以报答。可楚成王追问,话虽如此,但是公子还是应该有所表示吧。重耳无奈说,“我虽欲与贵国结百年之好,但是万一哪天两国有冲突,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这样依旧难免发生战争,我就再与贵国交战。”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来源。

春秋故事之 晋楚城濮之战

后来,晋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结束了十九年的流亡,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此时,楚国发兵攻打宋国,晋文公念及宋襄公曾经在自己流亡之时帮助过他,就打算发兵救宋。晋文公听取谋士狐偃的建议,让宋国派使臣出使齐国和秦国,让秦国和齐国在政治上给楚国压力,同时晋军攻打曹国和卫国,一来借机报仇晋文公在流亡期间这两国诸侯怠慢重耳,二来曹国和卫国与楚国是邦交,一旦开战,楚国不得不来救援,这样也能解了宋国的困境。

春秋故事之 晋楚城濮之战

晋国大军已经驻扎在楚丘城外,此时楚国看到晋国有秦国和齐国的帮忙,自知即使胜利了也很难全身而退。于是命令大将成得臣(字子玉)率一半兵力围攻宋国的睢阳,自己则带领另一半兵力率兵北上与救援自己的同盟国卫国。可走到一半的时候楚成王就后悔了,因为根据探马的消息齐国已经出兵帮助晋国攻打卫国了,而秦国大军也正在赶来的路上。楚成王知道晋文公重耳手下这些人的厉害之处,于是对手下人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艰难险阻,备尝之矣;民之 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以年,而除其害。天子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暞又曰:‘知难 而退。暞又曰:‘有德不可敌。暞此三者志,晋之谓矣。”(左传)。于是发令让各路人马撤军。可是楚国大将成得臣拒不撤兵,并且还派人向楚成王请战。

春秋故事之 晋楚城濮之战

派去的使臣对楚成王说想要跟晋国刚正面的理由是“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谗佞之口”,简单来说我成得臣头铁的理由是战胜晋国不敢说有功劳,主要想用行动证明给谗佞小人。楚成王一脸黑线,虽然愤怒但也同意了成得臣的要求,可是只给他西广,东宫以及若敖的部队。这样与晋军出战的楚国军队大概只有楚国一半的实力。 成得臣用若敖六卒的一百八十乘战车为中军,子西斗宜申率领西广部队为左军,子上斗勃率领东宫、 陈国和蔡国军队为右军(两国为楚国的同盟国)。

晋楚两军首先在曹国相互对垒。可是让楚国人一脸懵逼的是他们第二天发现晋国人向后撤了九十里,到达了卫国的城濮。楚军紧紧追赶。

两国大战即将开始,双方互下战书。楚国给晋国的战书是“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翻译过来就是两国士兵要玩一场游戏,请晋侯与我同在战车上观看。而晋国给楚国的战书则是“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 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晋文公的意思则是我已经了解了你的意思了,但是楚国的恩惠我们没有忘记,我们退避三舍就是不想与您作战,但是你们既然不肯放过我

春秋故事之 晋楚城濮之战

们,那就请你带上你的兄弟,我们明天早上见吧。

战斗即将开始,先看下两军的布置吧。

楚国方面,战车七百乘。中军的一百八十乘精锐部队由成得臣亲自统帅,左军统帅为斗宜申(即子西),同时盟国郑国和许国也从属左军;右军统帅为斗勃(即子上),而陈国和蔡国的军队从属右军。

晋国方面,中军一百乘,由元帅先轸统帅,中军最前面为弓箭手,第二梯队为执戟战士,第三队为战车。左军分为两部分,下军佐胥臣虚张下军帅栾枝军旗,栾枝率一半下军,埋伏于高坡之下三里之外的一片树林后面率一半下军对阵楚军右军。右路同样也是分为两部分,狐毛、狐偃各率一半兵力,高坡上列阵,迎战楚军左军。秦国与齐国军队列后,听后调遣。

战斗开始前,楚国统帅成得臣发表战斗宣言:“日必无晋矣。”

两军相遇,晋国下军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的战马看到虎皮战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楚国右军随即溃不成军。左传的原话是陈、蔡奔,楚右师溃。

春秋故事之 晋楚城濮之战

可是与楚军左军对垒的晋国右军战局相反。晋国人跟楚国人刚一交手,晋国就立马掉头逃跑。晋军右军的狐毛设将、佐二面旗帜,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晋下军栾枝所部也以车辆曳树枝奔驰而伪装后退。楚国统帅斗宜申(即子西)看到楚国旗帜不整,慌乱逃跑,于是命令部队追击。可是等楚国人从山坡上追下来之后,发现情况不妙。从楚军右侧突然杀出一支部队来,为首的是晋国大将魏犨。魏犨凶猛异常,面对楚国人如砍瓜切菜。整个楚国左军被拦腰切割成两段。被冲散的楚人随即发现更大的敌人又来了,左侧以及前方均被晋军包围,楚国左军随即被歼灭。

春秋故事之 晋楚城濮之战

看到左右两军都被歼灭,这时楚军统帅成得臣自知大势已去,如果再与晋军硬拼只会全军覆灭,只好命令中军撤退。晋国元帅先轸欲三军同时出发,歼灭楚军,被晋文公制止。

城濮之战,晋楚两国投入了大约十余万的兵力,创下了春秋以来的战争人数记录。此战从战争层面上以晋国的胜利而告终,也极大的削弱了楚国的战斗力,楚国欲图霸中原的想法也被直接扼杀,从此晋文公重耳开启了称霸道路。

春秋故事之 晋楚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从军事层面上彻底的改变了诸侯国之间的对战手段。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战斗模式一般是两军列好阵型,车战开始时,战车驶向对方,两方开始交战:先是远程,射者对攻;战车靠近后,车右用戈矛交战; 然后战车擦身而过,驶向远方,再是弓箭对射。这个过程为“合”。战车驶远之后,各自必须再兜过头来, 准备第二次对攻。这个战车掉头的过程,就是“回”。然后两车再驶近而“合”。一个“回”,必有一个“合”。战 斗就这样不停的“回”“合”“回”“合”地继续下去。直到有一方败北,在“合”之后,不再“回”,直接驾车而逃。城濮之战晋军退避三舍而避开楚国锐气,主战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山地作为主战场,两军对垒之时晋军知道盟军陈国和蔡国的实力,并利用虎头马冲击敌军右军阵型,敌军乱而我军胜;设计计谋假装败走而引诱楚军孤军深入,晋军从而切割整个楚国左军阵型,犹如狼入羊群。

春秋故事之 晋楚城濮之战

后来军事家对春秋第一战神先轸的指挥艺术概况为“兵者,诡道也。”而后的诸侯之间的战争再也没有回合制的对战了,我们的战争史上却多了很多以巧取胜的战例。可战争毕竟是战争,两国相争,必有一败。然而许多英雄人物,没有被战争的诡道所打败,却在和平年代殒命于宫廷的权谋斗争中。叹息英雄人物的归宿时,我们不禁会问该如何看待权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