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的神奇核能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其中一些民间书籍很有研究价值。《拾遗记》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作者东晋王嘉。书中卷四有一段关于“宛渠国”人拜访秦始皇的故事,提到了一种神奇的石头:

“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则碎,状如粟,一粒辉映一堂。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国人今献此石。或有投其石于溪涧中,则沸沫流于数十里,名其水为焦渊。”

如果放在之前,人们一定会认为就是个神话故事,现实中哪里会有这样的神奇石头,纯属古人的想象吧。但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核子时代,再回头看这段文字,是不是感觉这或许不是神话,而确实有这石头真实存在的可能性?

古书中的神奇核能源

大小如米粒的石头,可以自行发光放热,这个情景,对比一下,是不是符合放射性同位素金属的衰变?例如:现在广泛用于太空探索的和电池的原料钚-238,其半衰期为88年,可以自行发热,产生巨大的电能。当然米粒大的钚-238衰变不能放出书中所述的巨大功率,但如果是目前人类尚未掌握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可衰变金属呢?这个可能性不能排除吧。而且采用这种能源具有充分的合理性,首先是能量密度高,小小的一块就能实现巨大的能量输出;其次使用方便,无需采用任何其他的辅助手段,不用点燃,不用炉子,此燃料自行发光发热;再者使用安全,”宛渠国”人或古代地球人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和使用,而没有发生受到伤害的问题,如果有,书里为什么不写?以上特点和今天我们今天采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航天器的电源,思路是不谋而合的。“宛渠国”人利用这种石头作为航行的动力或者电力来源,是相当符合逻辑的。

让我们简单估算一下神奇石头的能量密度:

假设扔到水里的神奇石头有1克(一粒米大小),这么好的东西,拿回家煮饭多好,多了肯定舍不得往河里扔。

假设溪水流速2km/小时,沸沫流于数十里,按10km计算,放热现象持续了5小时。猜想神奇石头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随水流走,期间衰变不停,放出的热量让周围的水保持沸腾。

人眼可以看到河里的沸沫,估计沸腾区域宽度1米以上,按1米计算,深度1米。

则:5小时内被加热的水:1*1*10*1000=1*10^4 立方米=1*10^4吨。

假设水温原来为20度,全部升高到100度,所需能量:

1*10^4*10^3*(100-20)*4.2=3.4*10^9 焦耳

计算得出1kg神奇石头可至少释放出3.4*10^12焦耳的能量。

经查:千克浓缩铀(比自然中的铀235比例高)的完全裂变可以产生2×10的13次方焦耳的能量。

两者比较可以看出,考虑到实际的能量转化损失,以及估算的偏差等,两者其实相差不大,至少数量级相近。因此,神奇石头就是核能源的猜想是有数据支撑的。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说这书上的故事是真的还是古人胡编乱造的?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科技发达了,也能生产出来这样的超级能源石头,装到车里一块,开到车报废也不需要加油充电,简直太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