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医“六不治”

六不治,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在此基础上,清代的《养生秘旨》又发展出了“十不治”:也就是:操欲慆淫,不自珍重,一也;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二也;怨天尤人,广生烦恼,三也;今日欲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五也;广行杀戮,六也;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八也;多服汤药而敌肠胃,元气渐耗,九也;以死为苦,然后以六亲眷属长生难割舍之想,十也。

西安赵红军大夫,也总结了“六不治”:

一不治拒绝登记、半信半疑者;
二不治正在别处诊治、朝三暮四者;
三不治不知礼仪,满腹牢骚者;
四不治不能坚持服药治疗,半途而废者;
五不治不遵医嘱,不能忌口者;
六不治悭吝刻薄、斤斤计较者。


古今中医“六不治”

随手搜了一个把脉的图片,寸关尺都不太对。

说白了,治病讲究一个“信”字,医患要互相信任,诊疗的效率才会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