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风花雪月、山水殊胜、气候宜人”.....这是大家对它的赞美之词。但每次来这里,除了所见的山水和气候,我所感受到的还有它的破碎。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在经历过从辉煌、壮大、衰落的历史沿革后又再一次浮现在人们眼中,现在的古城,热闹,晚上又多了一些欢腾和嘈杂,文青喜欢在这里拍照、喝酒、听歌,坐在小河淌水旁边喝杯奶茶咖啡,拍的照除了风景不同之外,找不出有何特征能辨别出这里是大理,也许可以说它不纯粹了,加入了西方的习惯,融进了其他地方的文化,尽管如此,当我们听着酒吧歌手疑似受伤地唱着《后来》,我们还是忍不住驻足在门口,听着歌,各自回想。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它包容你,但更终于自己

一次一个老师和我说,大理是个包容性的城市,它允许各个地方的人过来,用他们自己的习惯和方式在这里生活,可任何的风俗和文化在这里都显得渺小,它把这些异地的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身体,但是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是的,在我看来,这样的融合成就了大理的成长。当你看到最固有的老镇,如剑川、如巍山,原始而静谧,当你看到现在的大理,也能感受到他在旅游催促之下让自己重建后的成长。明末清初建立的这座白族天主教堂,看出了当时法国传教士在建造的时候对这里的敬畏和尊重。直至今日,大家依然喜欢在墙壁上作画写字,用“青莲遗风”、“紫气东来”告诉人们,我家的姓氏。这时候你看到的古城,才能同时包容着更多的青年人、老年人用不同的习惯在这里生活。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我们慢慢长大,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人,他们每个人都会帮助我们更多一点了解我自己,这是朋友的意义。

融入——破碎——重建,这是我理解的成长的过程。也是大理成长的过程。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喜洲——我自有趣

古老的庙宇、戏台,让这里的静谧安详并未消失,古老的四方街,古老的住宅和传统民俗,它像个有趣的公众号作者,自写成文,没连接没图片,不服务不推销也不取悦读者,懂的自然懂,不懂的我没跟你说话,就好像只是熟人之间的聊天。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对这里世代传承的风俗和文化保留着充分的敬畏和尊重,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座小镇最宝贵的财富。在这个百年举人白族小院里世代做着扎染,看到这句话——

有缘取天地万物,

染我心境,

愿物以示人。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买包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背包吧!

这里的背包客很多,我不知道他们重重的包里都装了什么。但是,反正我每次上山,我的背包里肯定要装的着几个馒头或者粑粑,带到山上,看见石头、亭子就坐下,粘上乳腐,已经可以说是人间美味了。在这山里,面包是肯定不受欢迎的,没有什么原因,只是这种饮食和这个环境不搭调而已。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从洱海沿着山上升的水汽和苍山顶上下沉的寒气相遇,凝结成了云,由此形成玉带云,这条路也成了玉带路,如今叫云游路。穿过成片的林,每翻过一座山峰都能听到静谧溪流潺潺流动的声音,移步的景都给人一次惊喜。

爬过其他的山,但唯独对苍山有归属感,也许这就是赤裸裸的属地感。它守在那里,当地的人们也在守护着它,当在外工作的人们开始发现自己的浮躁之时,不妨做个轻便的背包客,来这里徒步,肯定能些许找到你想要的那种宁静,起码,信号不好的苍山能让你放下手机,忘记随时拍照发圈翻app的你,可以安心望着脚下的路和眼前的林,当你吸进一口纯净的空气,也吸进了纯静的正能量。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长——大理

我的旅程,还在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