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过于善良,就是忍气吞声你怎么看?

发现周边有趣的事情


  • 真正的善良不是软弱,更不是退让,而是从不去主动伤害别人,不会纠缠不休,懂得适可而止,为人处世以诚相待。不欺骗,不撒谎,以诚恳善良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

把握好自己的原则,守好自己的底线。

人之初,性本善。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善良需要有一个度。

一个人过于善良,可能会对对方塑造一种我好欺负的形象。你的一步步软弱和退让,恰好就给了对方有机可乘的机会。对对方无限的包容,并不意味着就要忍气吞声。所以你要做的仅仅是在心里树立一道自己的底线自己的原则。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无论是谁,那个底线是一定不能被突破的。

人性的丑陋之处在于一旦习惯了接受就会忘记感恩。如果你每天给人一块钱,他习惯了。一旦你哪天没给他就会记恨你,可如果你每天给他一巴掌,他习惯了,一旦你哪天没打了,他还有会跪谢你。——《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南城有言


一个人过于善良、就是忍气吞声你怎么看?我本人在15年前,自己在偏僻的一处农村人的自由地,由共队的堂兄转让他人,收入约一万元人民币吧,有一天儿子回来邀我去讨钱,我说:“你喊亚公‘祖父’同你ⅹⅹx的父亲是亲兄弟,怎么讨。我儿子听父亲开了口,一句话不说,夫妻俩做好中午饭回县城工作去了。过了4年多,风水轮流转,我儿子打来电话,ⅹⅹⅹ伯父的儿子,由亲房、亲人等协调一下,把当年转让费一五一十,把钱交到我儿子手里,拿到钱后、电话里儿子表扬我说:“亚爸,幸得你眼光远大,多谢爸爸。”一直以来我堂兄父子于我们父子和睦相处,逢年过节还像亲戚一样来往,偕大欢喜!所以我们要:“近见近好,远见远好。”和睦邻里,团结乡亲,本来双方各退半步,约0.75市尺,既合情、合理、合法,在双方各不相让的情况危险环境下,我自己主动退一步1.5尺又何妨。我们客家有古谚语:“让人三尺又何妨!”我说是这样说,做事情也是这样做的。


陈段泉


过于善良,就是忍气吞声

无原则的善良,滋生罪恶

善良的解释是: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性格本源、道德品质。

但是,人在特别环境,在社会大熔炉里,随着时间流失,人事变迁;或经历遭遇不同,或生活人际异样,不同的人会逐渐形成不同的性格。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德行、操守。

因此,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善良,个个和蔼。

当一个善良的人与同样善良的人接触、共事、合作或共同生活时,善良与善良的融合显得特别和谐、温馨、美好!

此时是平等的善良,往往谱写出助人为乐、与人友善、周济帮助、关爱呵护、知恩回报、感激崇敬、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等等的动人、和谐的生活乐章!

然而,当你的善良没有遇到同样的善良时,生活的天平就失去了平衡。

此时,你如果一味善良,就决定了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会受到委屈和伤害。如此,还要继续善良下去,就变成了忍气吞声、任人宰割!

当你遇到了贪得无厌、卑鄙无耻、不仁不义,甚至是心狠手辣、十恶不赦时,你的一味的善良,不仅是一种忍气吞声的怯懦,更是助纣为虐的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