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風雲錄辛棄疾

看到辛棄疾的名字很多人都比較疑惑,作為宋朝最偉大的詞人之一,他的名氣本身就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說他是一位名將的話,恐怕很多人都會比較疑惑了,當然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時間裡,他並稱不上是一位名將,但誰讓我對他有一點偏愛呢,因此就將他名列其中了。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後被主和派排擠,退隱山居。1207年病逝,追贈少師,諡號“忠敏”。辛棄疾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辛棄疾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北方大地就已經淪陷在了金人的手中,從小他的父輩就教育他,讓他長大以後收復失地,他也一直將這當做自己的志向。


武將風雲錄辛棄疾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辛棄疾得到消息之後義憤填膺,於是便率眾2000餘人抗金,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


戰爭很多時候都是充滿著意外的,完顏亮可能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為部下所殺,金人的這次內亂讓辛棄疾看到了希望,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想要趁著這個大好良機將金人驅逐。


而當他完成使命歸來的時候卻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內心當中充滿著憤怒,因此率領50多襲擊幾萬人的敵營,這在常人看來是標準的取死之道,他竟然成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這也是我為什麼將他列為武將的原因。


辛棄疾歸降南宋之後,本來認為自己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這些論點在當時被人們所稱頌,若朝廷聽取了他的建議的話,也許南宋就會得到一個蓬勃發展期。


然而宋朝向來積弱,本身對於武將就不是很重視,辛棄疾雖然靠著驚人的才華在南宋有著一席之地,然而朝廷卻把他當成文官處理,這也讓辛棄疾感到非常抑鬱,他的很多詩詞裡都體現了這點,至今我還還記得他的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在所有描寫戰爭的詩詞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個人的作品,一個是詩鬼李賀,一個是精忠報國的岳飛,另外一個就是辛棄疾了。


開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朝廷聞訊後,賜對衣、金帶,視其以守龍圖閣待制之職致仕,特贈四官。紹定六年(1233年),追贈光祿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經謝枋得申請,宋恭帝追贈辛棄疾為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的遭遇代表著宋朝的多數愛國武將,他們往往有著非常驚人的才華,滿腹的韜略,卻完全沒有用武之地,這是一個朝廷的悲哀,也是一個武將的悲哀。


詞表胸懷志驚人,


曾起義兵護家國。


滿懷壯志投宋庭,


鬱鬱寡歡遭人妒。


可憐一代詞中聖,


縱死未曾圓己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