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漩渦中作難打轉的老人們

社會大變革,象一個過籮分篩出了生活漩渦中的各種細沫浮渣。有些事物,看來違背了常規變化,挑戰了人們的傳統觀念,令人茫然無解。但是,度量細思卻也有其幾分道理,比如在家庭生活中老人的境遇難題。

在生活漩渦中作難打轉的老人們

(老人帶著小孫子玩兒排愁解憂)

老李是一位家住農村的退休老人,3000多元的退養金能使他度過幸福的晚年生活。可是,他退休不久老伴就重病離世西去。傷感過後,他倍感孤獨,便跟著兒子一起生活,天天幫帶著小孫子玩兒排愁解憂。然而,多變的社會現實卻使他成為一個“功能智盲”,不會使用手機,更不知怎樣領取自己的退養金。因此,他只有藉助親兒,就決定“交權”,讓他去代領。

人常說:“錢到手,飯到口"。年輕人設置密碼輕車熟路如囊中取物,一沓沓票子到手何來煎熬?老李的小兒子早就想翻修八、九十年代的老舊房子,手頭正缺少資金,況且還天天眼紅著別家年輕人出行的小轎中巴呢!原來每月領到的錢還給父親留一、兩百元零花,可是後來越來越少,甚至老父想抽支菸卷都受到嚴格限制。那一日犯癮,眼見叼著香菸的兒子,老李就跟他討錢買菸,你道親兒說什麼?“你沒看見煙盒上寫著‘吸菸有害健康’嗎?人老體衰有你吃的喝的就行,別抽菸了!”老李氣得翻白眼罵了一句:“混賬東西!”兒子竟當面摔銀行卡:“你自個取錢過活去!”

在生活漩渦中作難打轉的老人們

(有苦難言黯然神傷的老婆婆)

蘇婆婆年逾七旬,辛苦一生撫養了3兒2女,如今守寡20多年子孫滿堂一大群。老伴臨終前他們一直跟著小兒子過活。她覺得媳婦每日勞作,雖然眼瞧不好還幫著做好三頓湯水熱飯,自己能順心吃飽別無所求。可是,兒媳婦卻不安分,常常指桑罵槐聲腔帶刺,不是貪嫌飯味差勁就是尋渣問責說她太贓,有時竟將脫髮做在飯菜裡。除了在家裡搜事,背地裡還跟別家媳婦罵她“老不死的“,反正天天揹著缺點毛病。除了女兒偶爾看她一次,其餘兒子從不登門探視。

她患上了糖尿病眼晴不好,小兒子持著新合療卡拉她去衛生院瞧過幾次醫生,告知她少食甜點多吃蔬菜,還要堅持經常少量運動。蘇婆婆每月養老金加上政府的高齡補貼200多元,按理自個生活無憂。可是,領錢折卡攥在小兒子手中,自己一分權利都沒有,想給裡孫外孫買點吃貨都很難纏。節坎兒時女兒提一箱牛奶來家探望,媳婦都截留在自己屋中,說是糖尿病人血糖高不能喝奶。還當著丈夫的面對她嚎叫:“吃著喝著成啥樣了,還要錢幹啥?你不是隻生一個兒的娘,誰好跟誰過活去!”

兩個真實的故事,一樣的事理性質,都是兒子爭錢奪利親情缺失對年邁老人瞧之不起,致其在生活的漩渦中作難打轉!前一個要挾抓錢,後一個睜眼“逼宮”。這社會怎麼了?在當今社會上,尤其是農村,這樣的例子不少。老人的養老是個大問題,子女的責任和義務更令人堪憂。

天下兒女,對待老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言語舉動呢?

在生活漩渦中作難打轉的老人們

(教人學優向善的古訓“三字經”)

古代《三字經》有“養不教,父之過”的論理。現代人講,孩子是父母的投影,父母是子女的榜樣。家庭是少兒的搖籃,搖籃裡的小眼睛時刻盯注著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這就是“家風”的源頭。糊塗的父母也會養出糊塗的兒郎;良好的家風家訓必能薰陶出優秀的子女成為國之棟樑。先天的示範缺失,必然導致孩子成長的發育不良,造就成年之後“三觀”不正,出現了多方面的問題,甚至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比如親情淡薄,重視金錢,諸事以我為中心……可是,無論農村或城市,畢竟是父母養育了子女,雖乏教可陳卻有養育之恩豈有不報之理?

時下的年輕人,人人都在生活的漩渦裡奔忙。農村青年們總是拖著疲憊的身軀掙錢,他們有的常年在外務工,有的早出晚歸在家與工地間顛簸。農田裡的活兒早就不成他們的主要作業,不是撂荒,就是低價流轉別家抑或留給尚能勞作的老人。生活太艱難了,一家人的生活用度,高齡老人看病吃藥,孩子上學的費用……所有的重擔對他們都壓力山大,其思想情緒必然波動很大,甚至牢騷滿腹無處發洩,就偶爾撒氣在老人或小孩子身上。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是每個中國人的願望,雖然錢是萬能動力,沒錢的日月比登山還難度過。但是,手捂心口自思量,從日暮黃昏的老人身上能扣出幾釐幾分?請還給他們應有的自由和權利,讓他們舒心謝幕走完人生最後一公里!

“教不嚴,師之惰。”同樣是《三字經》裡的一句警示,牽涉到社會教育問題。生活是個大熔爐,弘揚正能量大力宣傳教育則是掌爐中重要的操作過程。一爐鐵水能否百鍊成鋼,就在於溫度、催化劑和吹氧程度的把握。脫離了家庭,孩子的成長教育沉落在社會,不但要給予他們優質的知識和技能培養教育,更重要的是教育培養出人的優秀品德和素質,這樣在家庭和社會“軟硬兼施縱橫並行”的合力作用下,加之個人的奮鬥、良好的世風以及陽光的導引,便能錘鍊出擎天之柱,成人之後的“三觀”、志向、親情……都不會成大問題。

所以,家庭教育、父母影響、個人努力和社會風氣導引,形成一個紮實的良牲循環,必能將一個天真無邪的幼苗塑造成一棵成材大樹為國家社會所用,如此何愁養老大計,破解家庭日常生活漩渦中父母作難打轉的小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