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坦克——二戰德國裝甲部隊失敗的原罪(上)

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是二戰時期納粹德國裝甲部隊的兩大殺手鐧,在戰鬥中拳打T-34,肘擊謝爾曼,相傳擊毀一輛虎式或者黑豹坦克,盟軍要賠上五輛坦克,為納粹裝甲部隊創建了不世功勳。虎豹坦克儼然成了盟軍裝甲部隊眼中的“雌雄雙煞”,美蘇兩大明星主戰坦克皆望風披靡,兩種坦克因此名聲大噪,其影響力洞穿幾十年的時光,至今仍能輻射一大幫歷史和軍事的研究愛好者。但兩種極具傳奇色彩的中流砥柱式的主戰坦克,卻也是德軍裝甲部隊最終走向覆滅的主要誘因。

很多人長期吹捧的納粹德國科技成就——尤其是軍事裝備研發的成果,從來就不是德國人在科技或者國力上優越於盟國的證據。恰恰相反,短視、低效、低性價比、不計代價、好大喜功式的裝備研發思維,是德國武備與盟國武備在戰爭中對抗落敗的主要原因。而虎豹坦克的原罪就是過分地強調質量性能,而置產能和性價比於不顧。簡而言之就是納粹利用珍貴的戰略資源不計成本地拼湊出的戰鬥力一流,而保養、操控、可靠性等方面末流的戰爭機器怪獸。下面筆者將歷數虎豹坦克的幾宗罪。

虎豹坦克——二戰德國裝甲部隊失敗的原罪(上)

威風凌凌的虎式坦克

第一,虎豹坦克的研發生產極大地消耗德國短缺的戰略資源

虎式和黑豹式坦克之所以強大,源於各項高性能指標,在裝甲厚度,火炮口徑,火控系統,製作工藝等方面全方位超過對手。為了研發全方位壓制對手的先進坦克,德國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科技人員和優秀設計師,耗時一年多研發出黑豹坦克,並於1942年12月正式生產型投產,此時距離“T34危機”已過一年半有餘,若加上後期為了應對戰場形勢變化,不斷對黑豹進行升級,黑豹坦克的研發升級耗時三年多;而對手T34僅做一次升級,從T34/76型升級T34/85型僅耗時一個月。虎式坦克更是在三十年年代中期開始研製,在1942年3月才開始少數列裝。作為精密的作戰武器,虎式和黑豹的很多部件製造工藝複雜,需要一些精密的加工工具和相當熟練的專業技術工人,需要單獨的工廠生產線。而T-34沒有什麼複雜的技術,甚至拖拉機工廠就可以代工生產。

虎豹坦克——二戰德國裝甲部隊失敗的原罪(上)

雪地作戰的黑豹坦克

黑豹坦克全重高達46噸,幾乎和蘇聯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個級別,同樣重量,IS2和IS3為重型坦克,而“黑豹”被德國定義為中型坦克;由於採用了傳統的垂直裝甲,虎式重型坦克的重量高達56噸。龐大的身軀,厚重的裝甲對優質鋼材的需求量也是相當驚人的;德國的鋼產量本來就遠遜於盟國,可是單車的耗材卻遠高於盟軍坦克。得益於大功率發動機,兩種坦克的機動性也不差,所以油耗也是相當的高,遺憾的是續航能力卻低於主要對手T34坦克。

虎豹坦克——二戰德國裝甲部隊失敗的原罪(上)

結構複雜的虎式坦克

兩種坦克的造價也是非常昂貴的,黑豹坦克造價14.39萬帝國馬克,同時期國防軍下士的月薪僅為36帝國馬克。虎式坦克的成本相當於當時Ⅳ號坦克的兩倍和Ⅲ號突擊炮的四倍,相當於T-34坦克的三倍和IS-2坦克的兩倍。虎豹坦克成了國防軍眼中名副其實的吞金獸,令德國軍方又愛又恨。

很顯然黑豹和虎式坦克的研發和生產,極大地擠佔了德國珍貴的科研、技術工人、工廠、資金、礦產等戰略資源,大大制約了其他裝備的研發及量產。因此虎豹坦克是德國裝甲部隊的香餑餑,卻是納粹軍工業的燙手山芋;德國軍事裝備的黑科技智慧,本質是挖東牆補西牆,寅吃卯糧,飲鴆止渴。

第二,虎豹坦克的精密性極大地制約了其產能

虎式和黑豹坦克的精密性決定了其複雜的製作工藝和流程,因此虎豹坦克的生產就需要更多的零部件和熟練工人,耗費更多的工時。以黑豹為例,其生產工時高達一萬五千個工時,而T-34的生產工時僅僅七千個工時。複雜的工藝和和超長的生產工時,限制了虎式和黑豹坦克的產量;戰爭期間虎式坦克的生產總量只有區區一千三百多輛,黑豹坦克稍多一些,也只有六千多輛。由於虎式和黑豹坦克的高指標要求,德國的工業產能是不足以支撐兩種坦克的大規模量產,兩種坦克的低產能實際上是德國軍界過分要求質量而被迫在數量上做出妥協的結果。相比較盟軍的在主力坦克如T34和謝爾曼坦克雖然火力和防護能力劣於虎式和黑豹,但是它們的產量卻是虎豹坦克的十幾倍,謝爾曼坦克生產了三萬多輛,T34的產量更是高達四萬輛。虎式和黑豹坦克完全被盟軍的鋼鐵洪流淹沒,其低產能和高戰損嚴重失衡。

虎豹坦克——二戰德國裝甲部隊失敗的原罪(上)

正在吊裝的虎式坦克炮塔

第三,虎豹坦克的先進性成為了坦克手的夢魘

虎式和黑豹作為一臺精密先進的戰爭機器,功能全面威力強大,其操作性異常繁瑣,出故障的概率也是比較高的。由於過分強調先進性,虎豹坦克的複雜程度令人瞠目結舌,坦克手的培訓也是頗費時日,培養優秀的坦克手難度甚至高於車輛的生產。即便是熟練的坦克手操控虎式和黑豹坦克也是小心翼翼,虎豹的坦克手不但要熟悉車輛的操控,還要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故障。尤其是黑豹坦克的早期型號,故障率之高令人咋舌,首戰庫爾斯克戰役,參戰的二百五十多輛黑豹坦克僅僅一天就損失了二百一十輛,其中因機械故障頻發、發動機起火、傳動系統出問題等技術問題的損失遠遠高於蘇軍炮火摧毀的數量。T34坦克在性能上不能媲美虎豹坦克,但是結構簡單,操控便捷,甚至是生產工人就直接可以駕駛參戰,坦克手的培訓比虎豹坦克容易得多。

另外虎豹坦克在空間配置方面存在缺陷,兩種坦克車體雖大,但是留給駕駛員的地方卻不多,且車體內兩個乘員間空間是不互通的,不能互相借用對方的空間,兩者被變速箱及大量上層結構隔開,此外鋒利的突出物很多,很容易致使駕駛員受傷。

第四,虎豹坦克極度考驗德國脆弱的後勤

虎豹坦克——二戰德國裝甲部隊失敗的原罪(上)

虎豹坦克——二戰德國裝甲部隊失敗的原罪(上)

黑豹坦克首秀庫爾斯克戰役卻慘遭失敗

虎式坦克整體系統過分精細,導致機械故障較多,小毛病頻發。更嚴重的是虎式坦克經常在戰場上掉鏈子,因故障造成的損失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超過戰損。雖然經過多次升級改進,但是虎式坦克高故障率在整個服役期間也沒有得到解決,加之蘇聯的新銳坦克T34/85和與IS-2的橫空出世,虎式坦克的優勢大減,逐漸對戰場形勢愈發感到力不從心,虎式坦克被迫於1944年停產,獨留黑豹坦克支撐大局。但是黑豹的故障率比虎式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靠性差,可以說是“黑豹”最致命的缺陷,主要歸咎於設計變化,動力系統的設計原本是為30-35噸的坦克制定的,而且“黑豹”為了提高各種指標,重量一再增加,最終超過46噸。因此,“黑豹”超載的動力系統不僅導致油耗過高,而且零部件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被磨損甚至毀壞。所以虎豹坦克的日常保養是極其頻繁的,需要保養的零部件更是多如牛毛,一般的工人無法勝任,和生產一樣需要大量的專業熟練技工。

虎豹坦克的維修過程也是非常麻煩,首先是虎式和黑豹坦克都嚴重超重,一般的搶救車輛不足以拖拽受損戰車,需要用專門配備的特種搶救車輛,希特勒甚至在1944年4月,曾親自下令擴大重型搶救車的生產。即便如此戰場上受傷的虎式坦克仍需要兩三輛重型拖車才能拖回去,還有很多坦克因無法維修而拋棄在戰場上。另外虎豹坦克過於精密,導致單位受損面積中需要更換的零部件便更多,這就需要工廠為其提供更多的配件,進一步擠佔了工廠的產能。

虎豹坦克——二戰德國裝甲部隊失敗的原罪(上)

虎豹坦克面對數量眾多的盟軍坦克無能為力

維修和保養一樣,都需要專業的技術工人,然而專業的維修工人主要來源卻是各大坦克廠的技術人員。德軍的高層深知沒有良好的後勤支援就無法快速形成和恢復強大的戰鬥力,迫不得已,即便是在物力人力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也要給予了裝甲部隊的技術保障兵種最大的投入和加強;這對於原本就很脆弱的德軍後勤來說是一個不可承受之重。

德軍高層在坦克的數量與性能質量之間的博弈中選擇了後者,受限於德國的工業產能和戰略資源的短缺,虎式和黑豹坦克始終無法大規模量產,而自身有存在不小的缺陷。在解決缺陷和提高產能上,二者又相互掣肘牽制,進而形成一個死循環,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好大喜功,全然不顧自身承受能力,將志存高遠,演繹成了好高騖遠,由此禍不遠矣!(未完待續)

虎豹坦克——二戰德國裝甲部隊失敗的原罪(上)

戰場上獲勝的紅軍戰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