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梅散文:讀《蒙曼說唐.長恨歌》,說我的歷史鬱悶


郭志梅散文:讀《蒙曼說唐.長恨歌》,說我的歷史鬱悶

唐代長安麗人行(西安大唐芙蓉園)


很久沒寫大稿子了,最近給領導寫個報告文學,希望寫得動人些,於是找來些榜樣文章和書籍閱讀,看人家怎樣將語言寫得吸引人。

第一想起來遼寧衛視的《王剛講故事》,一個個發生在全國各地的普通的新聞事件,通過王剛的口,竟然變得那麼吸引人,秘訣何在?

我認為他首先用的是懸念法。不論什麼事件,他開口先用幾句話把你胃口吊起來,胃口打開後,觀眾無論再忙,也要找時間天天守在電視機前,等待故事的過程和結論。

蒙曼何許人也

郭志梅散文:讀《蒙曼說唐.長恨歌》,說我的歷史鬱悶

蒙曼在百家講壇

《西安晚報》連載蒙曼的《長恨歌》,看了開頭便被吸引,跑到書店買來原著。讀了一半發現了《蒙曼說唐》火遍全國的的秘訣:

一是常提問。她講:這時有個朋友出來給唐玄宗出謀劃策了,誰呢?他採取了幾個絕招?哪幾個絕招呢?這樣的設問,全書比比皆是。讓看(聽)的人一直跟著她的思路運轉。

二是語言時尚。什麼鬱悶、叫板、打工啊等年輕人常用詞語充滿全書。

於是,同樣學歷史的我,開始關注起蒙曼了。

她為什麼能講那麼好?

原來,蒙曼於1995年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讀大三時,一次到西安旅遊,有個順車,將她拉到了唐玄宗墓地_____泰陵。她看後,大惑不解,一代天驕,最鼎盛時期的皇帝,墓地為何那麼小型?

為了解開謎團,回校後,她找來幾本書讀。由此,她從學歷史的迷茫中找到了出路:這就是研究隋唐史。從此,她本科畢業後,再一鼓作氣讀碩攻博,然後上《百家講壇》,被全國人民所喜歡。成為學術明星。

郭志梅散文:讀《蒙曼說唐.長恨歌》,說我的歷史鬱悶

蒙曼著作


我的歷史鬱悶

而自己呢,則沒有這麼幸運。大學時一直不喜歡歷史專業,曾一度想換中文專業,但那時不興換專業。苦悶中寫信給當時的人生指導專家,回信指點後也沒什麼作用。

學歷史四年,最喜歡的歷史書就是那一本《第三帝國的興亡》,我曾向教授提問,為什麼我們的歷史教科書都寫得那麼沉悶?為什麼不像《興亡》那樣活潑。

教授說,做學問就要這樣嚴肅,吃苦。

只有自己救自己了。為了跳出苦海,我將目標定為世界史,我準備將美國史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

於是每天半天學英語,半天學世界史。準備考研。當時如果能考研成功,工作會分配得更好些。但家人不同意我再考,希望我畢業就分配工作,拿工資。我只好同意。

申請分配到哪裡呢?本省重慶、成都留不成,市縣又不想去,到外省省會去吧。這時我將眼光在西安作了停留,學歷史的,在13朝古都可能大有作為吧?

初到西安,沒想到,是在大型航空國企中學當歷史老師,每天只講最簡單的歷史常識應付考試,哪裡有深造探索的影子?不久就將我所學的深厚歷史學問淡忘,腦子裡只有中學課本常識了,後來我就完全丟掉歷史了,開始踏上寫作辦雜誌之路了。

復興我的歷史學問


郭志梅散文:讀《蒙曼說唐.長恨歌》,說我的歷史鬱悶

大唐帝國


到了本世紀初,我突然發現,西安乃至全國,在全面復興漢唐等古代文化。西安恢復了唐朝皇家園林——大唐芙蓉園,秦朝宮殿——阿房宮,唐朝宮殿大明宮公園,以普及性古代歷史講座《百家講壇》空前火熱……而自己全然不像學歷史的樣子,時尚的語言、時尚的打扮,口裡、文裡沒有一句之乎者也裝點門面。

我決心利用業餘時間,也開始復興我的歷史學問:當然選擇好讀的、好看的。首先從陝西曆史開始,再及全國。如《蒙曼說唐.武則天》、孫皓輝的11卷長篇《大秦帝國》(先看電視劇後看書)、漢朝的書籍等。再熟背一些唐詩宋詞長篇等……

然後,再寫作。在文章裡增加歷史厚重感,多一些歷史眼光。

(郭志梅原創文字於2010年4月21日,修改於2020年4月24日)

郭志梅散文:讀《蒙曼說唐.長恨歌》,說我的歷史鬱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