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雙博士,父親是怎麼培養的,父親:從要小逼迫孩子知道這3點

對於大多數中國孩子來說學習、高考都是很重要的一個主題,雖然並不是說學習好就等於優秀,但是成績優異的確能給孩子帶來很多機會。我們聽過太多最後一個月高考逆襲的故事,但是絕大多數黑馬也有著紮實的基礎,只是平時沒有完全發揮出自己的實力,所以沒有什麼神話,高考的奇蹟只不過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從小養成的,當孩子有了一種優秀的慣性,取得成就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老陳是一名退休的鄉村教師,在他的悉心栽培之下,把自己的一雙兒女都送上名校,如今二人已經博士畢業,老陳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感到非常欣慰。退休回到農村的老陳在村民的眼裡也是知識分子、博士家長,所以也有不少人向老陳請教教子方法,老陳坦言,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是對家長和孩子共同的考驗,因為優秀的人始終是少數的,可人大多有懶惰的本性,作為家長要從小懂得逼孩子做三件事情。

兒女雙博士,父親是怎麼培養的,父親:從要小逼迫孩子知道這3點

1. 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老陳的兒子和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立下規矩,晚上八點必須上床睡覺。因為幼兒園的課業並不重,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培養對學習的責任感。幼兒園每天放學都要象徵性地佈置一些作業,這些作業難度並不大可是很多孩子要做到很晚。其實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學習時間越長越好,其實不然,學習最重要的是效率和成果而不是時長,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整天學習但是成績卻一般,而那些名列前茅的孩子大多是懂得,合理利用時間有張有弛的孩子。

所以老陳讓孩子八點之前必須睡覺,如果沒有寫完作業第二天要捱罵的後果只能自己承擔,這讓兩個孩子都養成了一放學回家就寫作業,寫完作業才敢玩耍的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對自己學習的責任心,讓孩子認識到不好好學習的後果是由自己來承擔的。

兒女雙博士,父親是怎麼培養的,父親:從要小逼迫孩子知道這3點

2. 忍受學習的枯燥與困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每個孩子都會對某一門科目有興趣,但是興趣不足以驅使孩子堅持長時間學習,大多數孩子都是三分鐘熱血,輸在了堅持上。學習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都很痛苦,即使是學霸也並不是真的熱愛枯燥乏味地一遍一遍刷題。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學習好的孩子,在最開始接受知識的時候顯得非常平庸,並不是最聰明的孩子,但是慢慢地這些孩子的成就就會越來越好並且穩定在靠前的名次。那是因為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積累才能不斷地進步,對於孩子來說學習中總會遇到一些困難,長時間的學習又是枯燥的,而那些成績不斷取得進步的孩子正是具有一種忍受枯燥不斷克服困難的品質。

3. 坦然面對失誤與失利

即使是努力,學習之路也不會永遠那麼順暢,失敗和失意總是伴隨著你,這的確令人痛苦,特別是那些對學習付出了心血的孩子,他們會更加傷心,這時也就更需要家長的疏導。成功和失敗總是相伴相生,即使是世俗的眼光裡的成功人士也曾失敗過,馬雲、俞敏洪都經歷過復讀,但是隻有不被失敗擊倒才不會讓失敗成為定局。

兒女雙博士,父親是怎麼培養的,父親:從要小逼迫孩子知道這3點

在孩子的學習歷程中,孩子可能十分在意考試的分數,然而考試最大的意義是查漏補缺,分數上的失利並非是完全消極的,它告訴一個孩子“你的學習上存在一些問題,但同時也有一些機會。”聰明的孩子懂得從失敗中領悟,懂得把握可以改變的未來而不拘泥於一時的得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會遇到一些抉擇也總是會面臨失敗失意,家長只有讓孩子養成正確的得失觀才能讓孩子保持長久的學習,學習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可是我們也看到很多優秀的孩子因為一次失敗被打擊了就站不起來了,這是令人非常惋惜的。

培養孩子不僅是老師的責任,老師不可能顧及到每個學生,但是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責,培養孩子一顆堅強的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就要盡到的責任。

兒女雙博士,父親是怎麼培養的,父親:從要小逼迫孩子知道這3點

各位網友,大家覺得培養一個學習習慣良好的孩子還要做的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