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中频频出现的洛阳铲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

“比起之前我下的洛阳铲子,这里最多三四米的深度很轻松。我拔了七八个洞,基本上就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了,最后一铲我尽量打得深一点,拔出来之后,我发现就算是往下打到6米多深,都有可能拔出带有瓷器碎片的土层。”

《盗墓笔记》中频频出现的洛阳铲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

上面提到的正是小说《盗墓笔记 少年篇·沙海》中描写的洛阳铲的细节片段。

《盗墓笔记》中频频出现的洛阳铲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

说到洛阳铲的历史渊源,都绕不过明代人王士性所著的《广志绎》。该书中记述了洛阳的古墓和被盗掘的情况。最为重要的是提到了一种叫“铁锥”的盗墓工具。

《盗墓笔记》中频频出现的洛阳铲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

《广志绎》卷三《江北四省》载: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辘轳汲绠有长十丈者。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

《盗墓笔记》中频频出现的洛阳铲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

民国年间有学者也曾经把洛阳铲叫“铁锥”,虽然同名,但从此段文字记载看,王氏所说的“铁锥”并未提及提土、看土环节,与洛阳铲还是有所不同的。

《盗墓笔记》中频频出现的洛阳铲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

另有明代著名的水利专家潘季训的《河防一览》一书,书中卷四《修守事宜》中说到筑堤之后的验堤之法:验堤之法,以铁锥筒探之,或间一掘试。

《盗墓笔记》中频频出现的洛阳铲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

一般来讲“锥”起下扎作用,可能偶然带土,但也可能不带,而“筒”,因其内部中空,遂能起套土作用。这条记载说明洛阳铲一类的工具,早在明代已经出现,且应用于检验大堤夯筑质量。

《盗墓笔记》中频频出现的洛阳铲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

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大发展更为其带来了“脱胎换骨”的新生。洛阳铲的使用价值使得它为新时期的考古事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殷墟、偃师商城、江苏扬州的隋唐城遗址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辽上京遗址都是通过洛阳铲钻探发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