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我喜欢演员的工作,因为很多时候能够表现真正的我。而这三年多,我只对一个人感兴趣,他就是我的儿子。我花尽所有的心思、时间去研究他,不停的想如何让他变成一个快乐的,能在社会上立足的人。”

《我和儿子的每一步》-陈锦鸿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一提到陈锦鸿,可能很多妈妈都会疑惑,这个人是谁?但如果你是个港剧迷,那么你一定看过他的作品。

他是《新上海滩》中的许文强

↓↓↓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他是《天地豪情》中的程嘉雄

↓↓↓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在咱们内地最热播的就数《闯世纪》了,当时许文彪的形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代替了陈锦鸿本身的名字。

↓↓↓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但就在他风光无限的2011年,各大媒体突然间都没有了他的消息。后来经过多方探究才知道,陈锦鸿的儿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他选择为爱息影。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正视自闭症

初为人父的陈锦鸿,十分期待能和自己的儿子玩耍交流。但两岁仍不能说话的孩子,伴随着成长过程中的其他问题,终于引起了他们的重视,最终,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

他曾在一次访问中提到,他仅用半天的时间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尽管当时的香港非常排斥自闭症,但他不在乎,从不掩藏自己孩子患病的情况。他搜查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会主动提出需求请求帮助,会参加有关自闭症的讲座和交流会,同时也请康复师来为孩子治疗。

陈锦鸿说,如果我都不接纳我的儿子,你就不能期望其他人能够接纳他。所以他不仅仅是带着孩子在郊外玩,也会在市中心活动,尽管大家会带有色的眼光去看他们,尽管明星光环环绕着他,一举一动都被无限放大,但他都不在乎。

也许我们得知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时,会震惊,会不相信,但不管是哪种情绪,我们最终都要正视问题,接纳问题。陈锦鸿就为家长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他做到了“行动起来”,“寻求帮助”,“参加相关的组织和活动”。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家长也是最好的康复师

曾经陈锦鸿也认为,我只需赚钱养家,康复就交给专业的康复师。

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康复师只会系统的治疗,却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比如他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很好,但康复师却说,自闭症的孩子每个星期只能记住一个汉字就很不错了。

在经过简单的尝试之后,他决定自己当孩子的老师。为了抓住黄金康复期,他在最巅峰的时期选择息影,带着孩子康复。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他曾说,虽然我有百变的角色,但我永远有一个好爸爸的角色。

康复师有扎实的理论和系统的方法为孩子制定康复计划,但往往他们不一定完全了解孩子的特点。而家长不同,他的目光中只有自己的孩子,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总说,

家长永远比康复师更懂自己的孩子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获取信任

因为自闭症孩子的特殊性,想要更好的康复,就要先获得他的信任。陈锦鸿是如何做的呢?

他选择每天都带着孩子去郊外散步一个小时, 晚上再去超市等热闹的地方散步一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的徒步中,

陈锦鸿会不断的讲话,尤其是发现孩子关注某一样东西时,他就会马上加以讲解,以博得“存在感”

当获得了“存在感”之后,就想办法获得他的信任。在陪着孩子“爬树”的过程中,陈锦鸿总是能扶住马上要摔倒的孩子,就是这么一个契机,他获得了孩子的信任。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自闭症康复的黄金期

陈锦鸿把自闭症的康复之路比喻成大人戴眼镜,如果一个人患了近视,是需要戴眼镜的。尽管戴眼镜不能摆脱依旧是近视的事实,但只有带上眼镜才能更清楚的看清世界。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也是如此,在关键的时期给他康复训练,那么他就会进步,甚至最后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所以他的目标是要抓住康复的黄金期,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自闭症黄金康复期:0-6岁是自闭症孩子治疗的黄金期,因为这个阶段也是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如果错过这个阶段,大部分孩子的性格、语言等都已经定型了,再去干预和治疗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效果也不理想。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因材施教

自闭症的孩子,最优先的目标就是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可能普通孩子教3-5遍就能学会的事情,自闭症的孩子需要上百次的重复才能学会,但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能力和天分,自闭症的孩子也是如此。

这一点陈锦鸿也十分清楚,他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问题,普通的教导并不能让孩子很好的接受和学习。所以他和他的妻子,就将这些日常教学拍摄成照片,再整理成绘本的样子。画面中熟悉的人让孩子更感兴趣,每天重复的看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妈妈教儿子穿衣服)

他观察到孩子的记忆能力强,但是语言能力差。为了让他早日摆脱“外星语”,就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的添加一些乐趣。比如把汉字变成立体的,通过描述笔画和搭配相应的肢体动作来加深孩子的印象。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成长日记

每天带娃结束之后,陈锦鸿也不闲着,他会回想今天带孩子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想方设法去解决。之后再想,明天该做些什么,去哪玩,教他一些什么。他说这个很有意思,很像拍戏时研究剧本,也很像老师备课。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一个孩子在康复的道路上能够走多久,完全取决于这个家长能走多久。陈锦鸿的儿子能考出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这背后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千百次重复的教导。

希望我们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们,也能通过学习他的经验而行动起来,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并且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个可行的康复计划,然后就是,用爱和耐心去陪伴。

陈锦鸿谈及息影:虽然有百变角色,但我永远有个好爸爸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