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春运了解过吗?现在的春运是这样的,古代的春运是这样的

这样的春运了解过吗?现在的春运是这样的,古代的春运是这样的

一年年的春运牵动着数以亿计的人们,临近年关,在外的游子们算着日子过每一天,时刻盯着12306或者其他抢票软件。只为一个词“回家”,归心似箭的心情往往让人又爱又恨。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高铁布满祖国大陆,速度高达350公里每小时,这已经远远超过弓箭的速度了。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代人的春运是什么样的情况吗?我们去还原古代人的春运,会发现他们的返乡是慢悠悠的,而且经过乡愁的积淀,是他们的年味刻骨铭心。接下来就跟着小编去溜达一圈看看吧。

这样的春运了解过吗?现在的春运是这样的,古代的春运是这样的

先拿北京到江苏宜兴来说吧,距离1100多公里。放在现在一家人开着私家车自驾,大概需要12小时,如果是高铁的话就快了5个小时,如果是乘坐飞机不到两小时到南京在转乘汽车一共3小时左右。但是我们要放到古代就麻烦了,在古代就有个从北京回宜兴的记载。弘治十一年,71岁的贤相徐溥告老还乡,他从腊月初启程,一直到腊月二十七到家,走了快一个月,他给李东阳写信说:这一路颠得我,老骨头都散了。徐溥是“四朝宰相”,回家是有待遇的,那就是走京杭大运河。他走京杭大运河都累成这样,那其他人得累成啥呀。不敢想象。

我们的今天为“堵车”“抢票”感叹艰难,如果实在古代那还不得哭爹喊娘啊。其实春运史就是代表中国的交通运输史。

交通的发展是从秦朝开始的。秦朝推出了“车同轨”,规划相同的轮距。建设“驰道”,就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连接燕齐,吴楚,临洮,河塞,全程八千九百多公里。如果孔子那时候有这些,他也就不需要14年去周游列国了,估计7年就走完了。汉朝交通又进一步发展,褒斜道通到巴蜀地区,夜郎道延伸到云贵高原,开通了影响世界的丝绸之路。隋唐时期的运河联通水路,让水路更加便利。唐朝的石门道链接四川云南和中原地区。宋元明清海陆运输发展强力,“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推动是的国家强盛一时。

这样的春运了解过吗?现在的春运是这样的,古代的春运是这样的

但是这么久远的发展历程,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人们在路上的艰难,仍然是慢慢艰难路。“行路难”一直都是始终不变的主题,为了赶上家人团聚爆竹除旧,回到牵绊已久的家园,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月两个月的动身。

“劳苦奔波”年年春运的主题词,牵绊亿万人的心。

在没有现在交通工具的古代,舟车牛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我们通过对古代留下的书籍画集来看,如《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盘车图》《雪溪行旅图》等大多是以牛车和驴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共有八百一十四人,二十九艘船,八顶轿子,九十余匹动物,十三辆车,但是里边骑马或者坐马车的并不多。当时宋朝已经失去战马产地,没有充足的战马来源,只能通过对外采购获得马匹,只有有钱人才能获得马匹。在《雪溪行旅图》中描述了当时雪中赶路的情形,三头牛牵引的三辆双层车厢,上层窄而宽的卧铺和下层宽而窄的硬座车厢,前两个是拉人的,最后一个是拉行李的,这算是宋朝的“春运图”了。

这样的春运了解过吗?现在的春运是这样的,古代的春运是这样的

除了行路难之外,还要提防劫、抢。

现在回家的路上哪有这些个,顶多来点盗,并不怎么威胁生命。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徐霞客也算是古代最牛掰的“背包客”了,在湘江上有一次最激动人心,几乎失去了生命。劫匪首先以男孩哭声做引诱,徐霞客的同伴心慈去岸边看,回到船上时,强盗从河岸草丛中冲出来,点燃火把冲向客船,闯入船舱,用刀戳客人。船民躲在狭窄的空间里无处躲藏,只能赤身裸体地跳进寒冷的河水中。徐霞客最后一个跳进河里,幸运的是,他很高,水深只到腰,挣扎着走出去然后爬到相邻的谷船上,善意的船员脱掉了他的外套让他穿。

这样的春运了解过吗?现在的春运是这样的,古代的春运是这样的

除了劫匪,还有老虎吃人

现在我们是在动物园看老虎,以前是老虎看人啊。历史上老虎吃人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人口增多,肆意扩张,老虎就开始走出深山走向闹市。在当时老虎大张旗鼓的在路上闲逛成了挥之不去的噩梦。古代告别回家,有可能就真的告别了,陈陶写过一首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样的春运了解过吗?现在的春运是这样的,古代的春运是这样的

面对这样的古代春运情况,小编还是觉得现在的好,没有劫匪、不会碰到老虎。现在不就是票抢不到、买了站票不用找东西靠着、上厕所得排队、买坐票容易被头上那个行李砸到、鞋子上车时是白的下车是黑的……再说不是有机会能抢到高铁吗。高铁还是快的~呼呼滴~。说多了都是泪啊。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到家,快快乐乐的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