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70、80后再创业者的“中年危机”

01 人生四十的“不惑”与“惑”

孔子有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到四十岁的年纪,应该是事业有所成,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有了一定的把握和理解,同时不会因为无知而困惑,也没有什么顾虑和疑惑,不会对生活和人生感到迷茫的阶段和年龄。


那些70、80后再创业者的“中年危机”

孔子《论语》

这是我们说的人生的四十不惑,那么四十的“惑”又是指什么呢?

我这里说的人生四十其实是一个范围,不是就指四十岁,而是指四十岁上下三五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差不多包括70后后半段和80后前半段的人。也就是35岁至45岁的这个年龄段。

这个年龄段的人在职场中也算是进入中年了。

人生四十上下按照孔子的说法本来应该是不惑的年纪,然而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却是有“惑”的。

这从何说起呢?先来看个真实的例子。

案例:再创业之“惑”

认识一个四十多岁的朋友,之前一直是和别人搭伙创业,最早是做一些装修工程,后来看到有朋友做小额贷款比较挣钱,就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成立了一个小额贷款方面的金融公司。

刚开始干的时候还是满怀期望的,毕竟身边干的人都挣了钱了。没想到的是这两年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纷纷爆雷,那些大型的全国连锁机构也是纷纷倒下。再加上这两年实体经济不景气,贸易战不休,更别提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整个业务基本就停滞了。

前两天听说门脸正式转让出租了,也就宣告了这次创业的最终失败,不仅没有挣到钱,还赔上了部分本金。

然而更令这位朋友尴尬的地方是,一方面自己不想去给别人打工,毕竟这么多年都是习惯了要么搭伙,要么自己干。虽然生意都不大,也没挣到什么钱,但是习惯了自己当老板,时间自由,不受约束。虽然现在没事在家,也不想找个工作上班。

另一方面还是打算自己或和别人合伙干点什么,但是令人困惑、迷茫和尴尬的地方在于,在一些有点人脉资源的那些传统行业都已经干不下去,因为整个传统行业都不太好干。过去干的事也没积累下什么核心技能,都是依赖关系和人脉。

而那些新的行业或是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又是一窍不通,过去干的事积累的经验根本用不上,而且运营模式也完全不同。

再想创业就十分尴尬,等于是老的回不去,新的入不了门。

真正的算是遇上了人生四十的“惑”,也就是我说的再创业者的“中年危机”。

事实上,我所说的这个案例其实并不是单一的个体现象,而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群。

无论是我所在的城市还是其他城市里,都有这么一群四十岁上下的人,由于创业比较早,一般也得有个十几年了,而且大部分都是老的传统行业里做个小买卖,小生意。摸爬滚打十几二十年,挣个小钱养家糊口,日子过得还算舒服,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

然而这两年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本来就使很多人的小买卖干不下去了,再加上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好,以及赶上疫情爆发,一下子使很多人的小生意无法维继,被迫放弃了,尤其是2020这半年就更加明显。

有做小餐饮生意的、有做零售生意的、有做小额贷生意的、有的中介的、有做线下培训的等等,生意都不大,不是那些规模和体量较大的创业人群,但涉及了很多传统行业。

这群70、80后的再创业者真的是遇到了人生的“中年危机”,老的行业回不去,新的行业又干不了,又不愿意给别人打工,就这样不上不下卡在那了。

02 为什么70、80后再创业者会遇到 “中年危机”呢

我说的这群再创业者并不代表所有的70、80后创业者。我所说的这部分再创业者有这么几个特征。一是从事的都是传统行业,很容易被互联网冲击;二是生意做得都不大,做了很多年也没攒下什么大钱;三是生意模式都很简单,过去好使,现在不好使了。

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群人会遇到尴尬的“中年危机”呢?


那些70、80后再创业者的“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


1、从事的行业既容易被时代淘汰,也容易被互联网淘汰。这部分人基本都是从事的是传统行业,这两年受互联网、贸易以及其他因素影响非常严重,很容易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2、做的都是小生意,缺乏核心竞争力。他们做的生意都比较小,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也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3、在过去的生意中并没有积累出什么核心技能。由于生意模式简单,很多就是依赖个人人脉关系,创业很多年其积累出的经验和技能也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新行业。

4、时代发展太快,没能做好及时转型,在传统生意里温水煮青蛙了。在一个行业里干久了,就容易产生单一化思维或短视思维,很容易呆在舒适区里形成温水煮青蛙的局面。只要过去的传统买卖还能干,就不想放弃,也不敢挑战自我去及时转型。

5、由于这群人做小老板惯了,通常都是散漫状态且时间比较自由,如果你让他去给别人打工,准时准点上班打卡,先不说能力怎么样,生活习惯和心态上都无法适应。或者由于爱面子,或者由于不适应给别人打工,总之,自己就堵死了一条路。

03 遇到人生的“中年危机”,我们该怎么做?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中,我们都有可能遇到自己的“中年危机”,尤其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将有大量的工作岗位被其替代,很多人都有可能遇到类似的“中年危机”。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我觉着无论任何人面对“中年危机”都不能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毙,而是怀着一颗积极、开放的心态,重启新的人生。

1、自我学习

遇到“中年危机”的再创业者其实最需要的就是持续地学习,既要学习新的技能,也要学习新的行业或领域的新知识,努力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淘汰。

能够帮助自己跳出过去的传统行业和思维最为有效的方法一定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

投资任何生意都不如投资自己更有价值。

再创业者遇到尴尬的“中年危机”不是事业的结束,而是新事业的开始,这个开始的基础就是保持一颗积极的学习心态,向成功的老前辈学习、向崛起的年轻人学习、向新行业、新领域的高手学习。

学习力是再创业者最为重要的竞争力,学习力代表未来。学习力越强的人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就像陈春花教授所说:“激活一个人的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能真正拥有学习力。当他拥有学习能力时,就会不断成长、不断发展。”

2、自我转型

再创业者应对“中年危机”的另一个方法是积极地自我转型。这里的自我转型包括这样几个层面。


那些70、80后再创业者的“中年危机”

转型升级

首先是自我思维的转型。思维不变转型就很难,自己总是在过去传统生意里打转,没有创新和转型的意识,总是很享受过去的“舒适区”,就无法实现真正的转型。因此说,要想事业转型首先就要思维上先转。

就像我们说的,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要想启动新的人生,就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其次是生意的转型。过去做的都是传统的生意,那么能不能在传统生意基础上嫁接上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模式呢。融合线上与线下,利用新媒体、新渠道实现传统生意的转型升级,也是一个出路,毕竟这个时代所有的传统生意要想活下去都得不断地融合新的东西。

就像前几年炒的比较火的西少爷肉夹馍、黄太吉煎饼等,都是传统快餐利用新思维、新模式转型升级的案例。

最后,自我转型要顺势而为。对于创业这件事儿来说,能不能成功有些时候顺势而为比努力更重要。顺势而为是一个人创业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你不能总是逆潮流而走。

再创业者的顺势而为有时候要求你敢于跳出传统行业,敢于挑战新行业,当然前提一定要多学习多研究新行业,不是贸然进入。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之前十几年一直是做传统的企业线下培训,这两年也不好做,加之疫情基本上是放弃了线下。于是开始研究如何将自己的知识搬到线上,实现自我转型升级。开通了好几个短视频号,每天研究和录制视频内容,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与实践,已经有了将近8万粉丝。

正是由于能够顺势而为,他渐渐地体会到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转型机遇和红利。

3、自我创新

我想说的最后一个破局人生或职场“中年危机”的方法是自我创新。在创业领域,创新能力和思维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做东西别人都能做,凭什么你能够活下来。

对于再创业者,无论你是选择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再创业,都需要创新你的生意,可能是产品创新、可能是商业模式创新、也可能是服务创新等等。没有区别于别人的独特的东西,很难在这个时代成功。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身价已经跻身中国富豪榜前三,甚至阶段性地超过马云的身价。他创立的拼多多没有一头扎进淘宝、京东电商的主赛道,而是通过“错位竞争”创新实现了突围。

拼多多以拼单的模式将人群锁定在对价格敏感未被电商巨头完全覆盖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城镇用户群体,形成了错位竞争。

拥有自我创新能力和思维,才能摆脱创业者的“中年危机”,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

04 结语

最后我想说,那些遇到了“中年危机”的70、80后的再创业者,唯有自己才是人生再启动的根本因素。

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和创新,才能实现自我的转型。

职场的“中年危机”不是人生和事业的终点,而是重启新生的起点。

鸡蛋从外部打破叫食物,从内部打破叫生命。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就要勇于从内部打破自我,重获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