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不誤農時不負春光,唱響春華秋實的優美和聲

「地評線」荔枝網評:不誤農時不負春光,唱響春華秋實的優美和聲

特約評論員/羅建華

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一季度GDP下降6.8%,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均有所下降。不過,相對於第二產業(下降9.6%)和第三產業(下降5.2%),第一產業增加值下降3.2%,下降幅度較小,其中農業(種植業)增加值逆勢增長3.5%,成為一季度經濟報告中的一抹亮色。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壓艙石”,農業穩則天下穩。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做到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不誤”,為決戰脫貧攻堅打下紮實基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千方百計保障農業生產,是必須認真回答和解決好的一個現實問題。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抓好農業生產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穩價,夯實農業基礎。

搶抓農時保豐收。緊抓春季農業生產,對於應對今年複雜形勢具有重大意義。堅持“兩手抓”,各地將農業生產和疫情防控有機結合起來,在防疫的同時搶抓農時,緊抓春耕、春管、備耕,科學組織農業生產,做好春耕備耕和農業生產各項工作,確保不誤農時農事。在江西,已落實早稻種植意向面積超過1800萬畝,比去年增加150萬畝;在湖南,今年計劃種植早稻1830萬畝,比去年增加188萬畝;安徽省要求雙季稻主產區要採取有效措施,穩定早稻播種面積250萬畝左右……春耕備耕時節,各地有序推進糧食生產,確保在這場疫情“大考”中,實現主副食品供應無憂。從春播情況看,截至4月18日,全國春播糧食已經完成意向面積的21%,進度比去年快1個百分點。只要季季緊抓、環環緊扣,今年糧食能夠實現穩產保供。

智慧農業促增產。北斗導航、無人駕駛、5G、雲計算……隨著新技術加速湧現,越來越多的“黑科技”被應用於農業生產。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春耕全國投入植保無人機超過3萬臺,同比增長25%以上,投入北斗導航、自動駕駛拖拉機和配套裝備超過2萬臺(套),同比增長15%左右。《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19)》預測,今年我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人民幣。智慧農業迎來廣闊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智慧農機走上田間地頭,成為農民春耕作業的好幫手,不僅春耕效率大大提高,耕種效果也得到保證。比如,有的地方使用5G網聯植保無人機,為農田提供集成無人機植保、遙感大數據、農業大數據為一體的高效飛防服務和精準農業服務,作業面積每天可達300-400畝,是人工作業的20倍。

網絡助銷拓渠道。電商銷售、直播帶貨……這個春天,異常火爆的農村電商新業態,有力推動了農產品“上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激發特色產業活力。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的農產品產銷銜接階段性受阻,價格波動比較大。通過搭乘互聯網快車,登陸電商平臺,互聯網農產品銷量進一步提升。揆諸當下,國內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手機下單、送貨上門”的食材採購模式成為常態。各地也紛紛開始探索“互聯網+合作社”的農產品產銷對接新模式,不斷推進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隨著短視頻等新技術的發展,電商直播成為農產品銷售的熱門渠道,使優質農產品銷路更暢通,有效幫助農戶拓展增收渠道,也有利於打響農產品品牌,為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戰疫情、抓生產、忙春耕,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湧動著的是春潮,播種下的是希望。堅定信心,真抓實幹,繼續抓緊抓實抓好春耕生產各項工作,指導農民把意向面積落地、把關鍵措施落實,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今年的春播任務,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到“兩不誤”“雙勝利”,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強勁動能,唱響春華秋實的優美和聲。

來源:荔枝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