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縣出了十三個宰相,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祖上

原陽縣歷史厚重,才賢輩出,不僅有官抵宰相者十六人,還有眾多的歷史名人如群星閃耀,其中原陽曆史上光是進土就走出70多位官抵宰相之職者十六人分別為:

陳平(?前178年),秦、漢時期陽武縣戶精鄉(今原陽縣陽阿鄉)人。再很初期著名政治家、謀略家、軍事家,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立馬功勞,任丞相,封曲逆侯。

張蒼(?一前152年),秦,漢時期陽武縣(今原陽縣福寧集鎮張大夫寨)人,著名曆法家,數學家,中國唯一個以科學家身份主計國政的丞相,繼陳平後任舉相長達15年之久,享年104歲,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壽星,他制定律歷,以刪補九章算術)而著稱於世,諡為文侯。

周勃(?一前169年)秦漢時期卷縣(今原陽縣師塞鎮磁固堤村)人官至右相,劉邦臨終囑後事曾寄語:“安劉氏必物也!呂死後,與陳平合謀平定諸昌之亂,史稱“周勃安劉”。

周亞夫(?一前143年),周勃次子,西漢名將襲周勃爵位,封條侯。以”細棚電軍”“削平七國”典故稱於史冊,漢景帝時期遷為丞相,吳雄,字季高,東漢時期河南原武人,是當時的明法大家。曾任廷尉。間徒(相)等職,後兒子吳訴孫子吳恭,三代皆是廷尉。

毛喜(516-587年),南北朝時期陳朝侍(家相),蒙陽陽武人,封東昌縣侯,毛喜自小喜愛學問,博覽群書,深悟為文之道,著《毛喜集》十卷。善書法,草隸尤為大觀,後主時期曾為水嘉內史,尋徵為光祿大夫,領器騎將軍,實為文武兼備之。

張亮(約600-646年),唐代鄭州榮陽都原武縣人,貞觀17年(641年)夏四月,因功受太宗親詔表彰,升遷為刑部尚書參知政事,就任主管中央公檢、法、司的國務副相。

韋思謙(?-689)唐代鄭州陽武縣(今原陽能們鄉韋城村)人,進士及第官至風閣鸞臺三品(宰相),垂拱初,賜封博昌縣五等侯爵,任宰相之職。

韋承慶(?-706年),思謙之子,二十歲進土,以文字見長,受時人推索是“三農”問題提出第一人,其諫書有“千里有勞於饋糧,三農不惶於稼稿”的句子,曾官拜風閣侍郎,同風閣意臺平章事(宰相)神農二年(706年)中家又特加封銀青光祿大夫,授職黃門侍郎未任而逝,封贈秘書籃,琴“溫”,

韋嗣立(654-719),思謙次子,承慶異母弟,進士及第,曾任風閣侍郎,同風閣鸞臺平章事(宰相),承慶卒,代為黃門侍郎,玄宗開元七年(719年)車,贈兵都尚書,諡曰“孝”,韋則立與其父韋思謙、其兄5承慶父子三人同為唐朝丞相,史譽“一門三相”

婁師德(630-699),唐代鄭州原武縣(今官一鄉雙樓村)人,進士及第,官職累升,直至武則天時任同風閣鸞臺平章事(宰相),他文武兼備,謙恭度,列青史,享世祀,其德、才、量、行,足以服當時而訓後世,故後人讚譽他“才猷兼將相,度量納乾坤”,狄仁傑即婁師德舉薦,狄仁傑卻反而排擠婁師德,就連武則天都看不下去,當面指斥狄仁傑,令其羞愧,心服口服。“唾面自於”“宰相肚量能擦船”的著名典故都出自婁師德,他出將入相四十年,七十歲仍充天兵軍大總管,卒於任上,贈涼州都督,諡曰“貞”,歸葬故里,墓地在今原陽縣師寨鎮安莊村南,

楊再思(約640-709)唐代鄭州原武縣(今原武鎮楊大寨村)人,是一位以風趣世故而著稱的宰相,他歷事四主,仕途通,在高宗、中宗、睿宗、武皇期間先後擔任天官員外郎、左右肅政臺御史大夫、同風閣鸞臺平章事(宰相)、戶部尚書、中書令、侍中、內史,尚書右僕射加光祿大夫,封鄭國公,穩稱四朝元老,死後陪葬於陝西北梁山乾陵,諡號“恭”。

楊綰字公權唐朝名相,出身弘農楊氏點武房,故為今原陽人,其早年以聰慧聞名,中舉後授太子正字,天寶十三年(754年),參與玄宗親自主持的考試,因成績優異升任右拾遺。安史之亂爆發後,綰前往唐肅宗所在地靈武,隨後歷任起居舍人職方郎中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代宗李豫剷除元載一黨後,楊館出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宰相),楊綰為相不久,便因中風離職休養,代宗多次遣使探望,旋即病逝,享年六十歲,追贈司徒諡號文簡。《全唐文)收錄其文。

李惲(917-988),五代十國時期開封陽武人,漢乾佑中舉進土,生於後梁爽明3年(917年)性情疏達,善談明理,少年時好滑稽,及北漢英武帝朝為相,頗事持重。李惲居官之時,世事維艱,戰亂頻繁,其母在鄉下生活,李揮時常掛心,擔心其母安危存亡,終日鬱鬱寡歡縱酒弈棋以解思母之憂,不理政務,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卒,終年七十三歲。

李穆(927-984),北宋開封府陽武縣(傳說原陽縣勒堂鄉夾灘)人,宋太宗時良相,少時便是作文高手,史載他人品高尚,拾金不昧。後周顯德初年(954年)進士,李穆為官清廉,任京官時決策英明,處理到位,秩序井然,直至拜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為相,舉國大治。他精通書畫詩文,以其特有的清正高雅文風,一掃五代以來空洞華麗矯柔造作之弊俗,李穆5歲卒,宋太宗哭悼良臣,贈工部尚書。

万俟高(1083-1157),南宋開封府陽武縣(今原陽縣齊街鎮麥寨村)人。進士及第,頭名狀元。為高宗時宰相。萬侯高才華橫溢,經倫滿腹,有相當強的組織能力,其一生作為,被世人詬病最多的是他為高宗趙構的主和固位投降路線面不惜名節,冒天下之大不韙,參與迫害抗金名岳飛,其死後封諡“忠靖”,公正而言,万俟高和岳飛,都是封建愚忠思想的犧牲品,一個為忠喪節,一個為忠喪命,是被傳統的忠君思想扭曲魂靈的悲劇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