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县出了十三个宰相,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祖上

原阳县历史厚重,才贤辈出,不仅有官抵宰相者十六人,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如群星闪耀,其中原阳历史上光是进土就走出70多位官抵宰相之职者十六人分别为:

陈平(?前178年),秦、汉时期阳武县户精乡(今原阳县阳阿乡)人。再很初期著名政治家、谋略家、军事家,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立马功劳,任丞相,封曲逆侯。

张苍(?一前152年),秦,汉时期阳武县(今原阳县福宁集镇张大夫寨)人,著名历法家,数学家,中国唯一个以科学家身份主计国政的丞相,继陈平后任举相长达15年之久,享年104岁,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寿星,他制定律历,以删补九章算术)而著称于世,谥为文侯。

周勃(?一前169年)秦汉时期卷县(今原阳县师塞镇磁固堤村)人官至右相,刘邦临终嘱后事曾寄语:“安刘氏必物也!吕死后,与陈平合谋平定诸昌之乱,史称“周勃安刘”。

周亚夫(?一前143年),周勃次子,西汉名将袭周勃爵位,封条侯。以”细棚电军”“削平七国”典故称于史册,汉景帝时期迁为丞相,吴雄,字季高,东汉时期河南原武人,是当时的明法大家。曾任廷尉。间徒(相)等职,后儿子吴诉孙子吴恭,三代皆是廷尉。

毛喜(516-587年),南北朝时期陈朝侍(家相),蒙阳阳武人,封东昌县侯,毛喜自小喜爱学问,博览群书,深悟为文之道,著《毛喜集》十卷。善书法,草隶尤为大观,后主时期曾为水嘉内史,寻征为光禄大夫,领器骑将军,实为文武兼备之。

张亮(约600-646年),唐代郑州荣阳都原武县人,贞观17年(641年)夏四月,因功受太宗亲诏表彰,升迁为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就任主管中央公检、法、司的国务副相。

韦思谦(?-689)唐代郑州阳武县(今原阳能们乡韦城村)人,进士及第官至风阁鸾台三品(宰相),垂拱初,赐封博昌县五等侯爵,任宰相之职。

韦承庆(?-706年),思谦之子,二十岁进土,以文字见长,受时人推索是“三农”问题提出第一人,其谏书有“千里有劳于馈粮,三农不惶于稼稿”的句子,曾官拜风阁侍郎,同风阁意台平章事(宰相)神农二年(706年)中家又特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授职黄门侍郎未任而逝,封赠秘书篮,琴“温”,

韦嗣立(654-719),思谦次子,承庆异母弟,进士及第,曾任风阁侍郎,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宰相),承庆卒,代为黄门侍郎,玄宗开元七年(719年)车,赠兵都尚书,谥曰“孝”,韦则立与其父韦思谦、其兄5承庆父子三人同为唐朝丞相,史誉“一门三相”

娄师德(630-699),唐代郑州原武县(今官一乡双楼村)人,进士及第,官职累升,直至武则天时任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宰相),他文武兼备,谦恭度,列青史,享世祀,其德、才、量、行,足以服当时而训后世,故后人赞誉他“才猷兼将相,度量纳乾坤”,狄仁杰即娄师德举荐,狄仁杰却反而排挤娄师德,就连武则天都看不下去,当面指斥狄仁杰,令其羞愧,心服口服。“唾面自于”“宰相肚量能擦船”的著名典故都出自娄师德,他出将入相四十年,七十岁仍充天兵军大总管,卒于任上,赠凉州都督,谥曰“贞”,归葬故里,墓地在今原阳县师寨镇安庄村南,

杨再思(约640-709)唐代郑州原武县(今原武镇杨大寨村)人,是一位以风趣世故而著称的宰相,他历事四主,仕途通,在高宗、中宗、睿宗、武皇期间先后担任天官员外郎、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宰相)、户部尚书、中书令、侍中、内史,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封郑国公,稳称四朝元老,死后陪葬于陕西北梁山乾陵,谥号“恭”。

杨绾字公权唐朝名相,出身弘农杨氏点武房,故为今原阳人,其早年以聪慧闻名,中举后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年(754年),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因成绩优异升任右拾遗。安史之乱爆发后,绾前往唐肃宗所在地灵武,随后历任起居舍人职方郎中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代宗李豫铲除元载一党后,杨馆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杨绾为相不久,便因中风离职休养,代宗多次遣使探望,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岁,追赠司徒谥号文简。《全唐文)收录其文。

李恽(917-988),五代十国时期开封阳武人,汉乾佑中举进土,生于后梁爽明3年(917年)性情疏达,善谈明理,少年时好滑稽,及北汉英武帝朝为相,颇事持重。李恽居官之时,世事维艰,战乱频繁,其母在乡下生活,李挥时常挂心,担心其母安危存亡,终日郁郁寡欢纵酒弈棋以解思母之忧,不理政务,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卒,终年七十三岁。

李穆(927-984),北宋开封府阳武县(传说原阳县勒堂乡夹滩)人,宋太宗时良相,少时便是作文高手,史载他人品高尚,拾金不昧。后周显德初年(954年)进士,李穆为官清廉,任京官时决策英明,处理到位,秩序井然,直至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为相,举国大治。他精通书画诗文,以其特有的清正高雅文风,一扫五代以来空洞华丽矫柔造作之弊俗,李穆5岁卒,宋太宗哭悼良臣,赠工部尚书。

万俟高(1083-1157),南宋开封府阳武县(今原阳县齐街镇麦寨村)人。进士及第,头名状元。为高宗时宰相。万侯高才华横溢,经伦满腹,有相当强的组织能力,其一生作为,被世人诟病最多的是他为高宗赵构的主和固位投降路线面不惜名节,冒天下之大不韪,参与迫害抗金名岳飞,其死后封谥“忠靖”,公正而言,万俟高和岳飞,都是封建愚忠思想的牺牲品,一个为忠丧节,一个为忠丧命,是被传统的忠君思想扭曲魂灵的悲剧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