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感到迷茫焦慮,是因為,你一直堅信“選擇大於努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選擇大於努力”一度在社會上盛行。

剛畢業出身社會的大學生,會被反覆告知,一定要選對行業,因為“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更因為“選擇大於努力”。

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無所獲的人,也會被告知,“你之所以沒有成功,不是因為你沒有努力,是因為你選擇錯了”,因為“選擇大於努力”。

每天疲於奔命的創業者還會被告知,“要看清發展趨勢,選擇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起來”,因為,“選擇大於努力”。

選擇是很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非要拿選擇和努力相比呢?

選擇大於努力,最初的意思可能是要先做出正確的選擇,然後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

但是,現在這句話的意思早已經變味。

選擇大於努力,代表著“選擇”和“努力”是在天平的兩端,而“選擇”的一端明顯要重於“努力”的一端。

簡單來說,就是你只要在“選擇”上做到100分,“努力”方面達到平均水平即可。

真的是這樣的嗎?

其實不然。


1.“選擇大於努力”是一種固定型思維。

所謂固定型思維,就是認為人的智力、性格、思維等能力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

例如,一個銷售連著三個月一單子都沒成交,往往就會被認為是不適合幹銷售,明智的選擇就是趕快換個行業,因為“選擇大於努力”嘛。

但是,那人真的是不適合幹銷售,還是暫時沒有學會銷售方法呢?

或者說,這三個月內,他只是天天待在辦公室裡,市場沒跑,電話也沒打幾個。

營銷學裡有個著名的4P理論,分別為產品,價格,渠道,推廣;取其開頭字母,即為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不管是產品、價格,還是渠道、推廣,這些東西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去學習研究的,並且需要不斷的在市場上實踐驗證,而非隨便一個所謂適合幹銷售的人天生就能弄明白的。


你之所以感到迷茫焦慮,是因為,你一直堅信“選擇大於努力”

與固定型思維對應的是成長型思維,說的是任何能力和技能,都可以通過後天努力習得和發展。

你在一個行業幹得不好,並不是選擇錯了,而僅僅是你暫時幹得不好,通過努力學習,你會逐漸改變這種狀態,這就是成長型思維倡導的。

誠然,也有這種情況,小王在某一行業幹得不怎麼樣,換到另一個行業後馬上風生水起。

但是,這不是因為選擇大於努力,可能是小王對原行業沒有興趣,沒有興趣當然就很難付出努力也可能是專業不對口,而他又不願意再重新學習。

所以,選擇大於努力從來都是一句謊言,正確的應該是,選擇大於“沒有努力”。


2.選擇大於努力,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


你之所以感到迷茫焦慮,是因為,你一直堅信“選擇大於努力”

“努力”二字,從字面上,就是把力量儘量使出來的意思,但它還有另一層面的意思,就是要不停的使力。

我們都有過“努力”的經驗,努力學習,努力工作。

努力的感覺怎麼樣?爽嗎?

很不爽。

努力一次,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但要天天努力,許多人就不一定幹了;如果天天努力還沒有任何收穫,那大多數人一定是不幹。

然而,這個世界上許多事情都是這樣子的,天天努力卻沒有任何收穫。

天天跑步你跑了一個月,一稱體重還是一樣;

天天碼字寫作三個月,寫出的東西依舊枯燥乏味;

但是,假如你繼續努力呢?再跑兩個月,再寫半年,還會沒有收穫嗎?

我不相信。

而選擇呢?

它是一件相對簡單的事,蒐集蒐集資料,諮詢諮詢他人,一咬牙,就做出了一個決定。

而且,選擇之後,往往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有確切的結果,無非是選擇對了或錯了,反正是比努力之後的“不確定”好太多。

所以,許多人喜歡選擇,不喜歡努力。

選擇對了,就是“選擇大於努力”;選擇錯了,就……,就繼續選唄!

另外,許多人的“選擇大於努力”,並不是慧眼在前,而僅僅是運氣使然。

例如那些在“北上廣”趕上好時機買房的人,房價在幾年內番了數倍,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大多數買房都是當時正好有購房需求,並不知道之後會房價大漲。

所以,“選擇大於努力”,許多時候,僅僅是恰逢其時。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偉大的事情,不是因為選擇,而是通過努力成就的。

曾被世界冠以“超人”、“神一樣的存在”、“穿運動鞋的上帝”等溢美之詞的邁克爾·喬丹,在高中時卻被校隊淘汰了,好在他沒有相信“選擇大於努力”,反而是以後的日子只要一有時間就瘋狂的練習,他不斷的彌補自己的弱點,專項訓練防守動作、控球能力和投籃。

就是遠遠異於常人的努力,才成就了一個天才。

在他迴歸籃球界並引起巨大轟動時,他卻說:“我的迴歸帶來的強烈反響讓我感到震驚……大家像搞宗教崇拜那樣稱讚我,這讓我感到很尷尬。我只是一個和大家一樣的人。”

是的,所謂的天才,也許和我們大家都一樣,但又不一樣,因為他們都崇尚努力,而不是天賦或“選擇”。


努力之後才有更好的選擇


你之所以感到迷茫焦慮,是因為,你一直堅信“選擇大於努力”

許多迷茫的年輕人都有過這樣的獨白:“我做不好這項工作是因為我不喜歡它,對它沒興趣;如果我能遇到一份我喜歡的工作,我一定會做得很好。但是,現在我很迷茫,因為我不知道到哪找我喜歡的工作。”

有選擇才有喜歡,不是嗎?

如果只有一個備選項,就只能是接受或拒絕,而非喜歡或者不喜歡。

只有有兩個以上的備選項,你才能說自己喜歡這個,而不喜歡那個。

那怎樣增加自己的備選項呢?

不是到大街上,或者人才市場,人才求職網上去找,那裡是有你喜歡的工作,但那工作未必喜歡你。

最好的方法是讓備選項主動來到你面前,而讓備選項主動出現的方法只有一個,努力!

工作的本質是什麼?

是價值交換。

只有你創造的價值足夠多時,才有可能和更多的人去交換。

前兩天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題目就是“急什麼,你又得不到你配不上的東西”,光這短短的15個字,就能給人當頭棒喝的感覺。

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不是因為選擇,而是你“配不上”。

“配不上”什麼意思?

是你自身的能力和“擁有的”不夠。

換一種選擇,你的能力和“擁有的”就變了嗎?

沒有,再多做幾次選擇,你還是你,你擁有的還是那些。

唯有努力,才會讓你的能力提升,才會使你擁有更多。

另外,選擇其實也是一種能力,例如炒股,想要在金融市場賺到錢,就是要提升你選擇股票的能力,怎樣提升呢?

努力學習金融知識,努力和業界前輩學習實操技能,別無它法。

記住,所謂努力,不是埋頭苦幹,它是一個多角度的概念,努力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理性,也是一種努力。

所以,真正的努力之後,才會有選擇,正確的,有效的選擇。


最好的選擇不是成功,而是成長


你之所以感到迷茫焦慮,是因為,你一直堅信“選擇大於努力”

我們生活在一個崇尚成功的社會,草根逆襲、明星走紅、初創小公司融資成功等等,這樣的事件每一天都在上演,它們通過網絡、社交媒體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讓我們在渴望成功的同時,更加深了我們的焦慮和迷茫。

但是,以全球70多億人口為基數,取得真正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成功是美好的,這毋庸置疑,站在聚光燈之下,掌聲、鮮花、各種崇拜的目光,這是成功的收穫,但是收穫之前的付出呢?

一次成功,需要不斷的努力,需要作出正確的選擇,需要人脈的支撐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必要時還得犧牲親情和愛情的時間,等等,這些還不夠,成功還需要機遇和運氣,這雖然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但卻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成功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其中蘊含著許多的不確定性,不是人人都能獲得。

相較而言,成長卻是我們每個人的剛需,也是一件努力之後就有確定收穫的事情。

例如,學習一門語言,通過努力,你從一個單詞都不識到能和人流利的交流,這就是一種成長;工作中,你從一名菜鳥到業界精英,這也是成長;而且,這些都是確定可以達成的,只要你願意付出努力。

對於許多剛出身社會的年輕人,如果你總想著要成功,你註定會迷茫焦慮,直到有一天無法承受而選擇放棄。

若你只想著去成長,那迷茫焦慮就相應的少許多,找到一份工作,腳踏實地的幹就行了,幹著幹著,就有了成長,同時也多了許多選擇,說不定,最終還真有可能成功。

當然,前提是你足夠努力,一直在成長!


寫在最後:

讀到這裡,不知你的焦慮迷茫是否緩解了些許。

我只想說,方法論有很多,但任何方法,都取代不了努力;任何收穫,都比不上成長。

努力吧,少年青年們,成長起來!

#技能改變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