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心腹杨信,被提拔第二年就哑巴了,去世前为何突然又能说话了?

Y_______平源


提起宋太祖赵匡胤,我们肯定就会想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其实还有一个经典故事和他相关,这个故事名字叫千里送京娘,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写。

故事讲的是,赵匡胤年轻的时候学雷锋做好事的故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赵匡胤一身正气,在出去旅游的时候,夜宿清风道观,无意中发现,美女京娘被贼人欺负,于是他愤然上前将贼人打跑。

那京娘年方十七,身材窈窕、面似桃花,正常男人看了,都会为之动心,我们的赵皇帝就想了,这样一个美女,若在江湖上独自行走,肯定是万分凶险,于是乎他毅然决定,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走了1000多里路,将京娘送回家中。


一路上赵匡胤为京娘牵马坠镫,并像柳下惠似的,对京娘没有半点非分之想,可京娘却对他暗生情愫,还要以身相许。

赵匡胤一听就急了,此事万万不可,他救京娘,只为行侠仗义,如果当真娶了她,和那些垂涎她美色的歹徒,又有什么两样,就这样,我们的赵皇帝愤然离去,京娘却因此投湖自杀。

赵匡胤当皇帝后,听说了此事,有感于京娘的贞节,下诏将其封为“贞义夫人”,以示纪念。

这个故事充分赞美了,赵匡胤的高大上,这个故事的最初来源,是丞相赵普写的飞龙记,所以这个故事的真实程度就一目了然了。

赵普一直是赵匡胤的心腹,老赵在陈桥兵变以后,就是派赵普回朝,劝老柴家的小皇帝,把皇帝位置让了出来,老柴家孤儿寡母,自然没敢说半个不字,据说还给了小皇帝免死铁券,有了这个铁券,柴小皇帝也只活了二十岁。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更深刻体会到武力的重要性,和他同时代的南唐君主李煜,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李煜却忽略了老祖宗留下的“盛世习文,乱世习武”的一句话,所以,尽管他的诗词写的万世流芳,仍免不了被灭国的命运。

好在赵匡胤没太难为他,但他最终还是因为那首《虞美人》丢了性命,“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据说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看了这词以后,就赐给他一杯毒酒,他的妻子小周后,也被赵光义霸占,并于同年自杀殉情。


赵匡胤虽然不懂诗词歌赋,但他从小就学习骑马射箭,投到郭威帐下后,屡立战功,郭威是后汉的大将,黄袍加身以后,建立了后周,郭威死后,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干儿子柴荣,赵匡胤深得柴荣的信任,并在临死的时候托孤于他,可柴荣的尸骨未寒,赵匡胤就重新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

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赵匡胤总结经验教训,就来个杯酒释兵权,让手握兵权之人,乖乖的交出了手中的权力,回家乐享天年,退休金的事都不用考虑,这其中就包括他当年曾经担任的职位——殿前都点检。

殿前都点检,这个位置相当重要,负责掌管京城的全部禁军,柴荣在世的时候,禁军的实力就很强,所以赵匡胤才能黄袍加身。

赵匡胤当皇帝以后,为了稳控大局,又在全军范围内选拔的精英,补充到禁军里面,因此禁军的战斗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地方的军队根本无法和中央抗衡,可以说谁掌控了禁军,谁就拥有了黄袍加身的资格,赵匡胤深有体会,当然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才把禁军的指挥权,牢牢地掌控在手里。

为了掌控禁军,赵匡胤把禁军分成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这三司又称之为三衙,这样就分散了禁军的指挥权,三司之中,数殿前司的权力最大。

题目中杨信担任的,就是殿前指挥使的最高长官。

杨信当这个官,其实是不情愿的,纯属是赶鸭子上架,因为在他的前两任,一个被调出去打仗,实际上是被免了职,另一个干脆被砍了头,说白了,谁在这个位置上,宋太祖都不放心。

杨信被逼当上这个官以后,简直是寝食难安,这一上火就得了一场病,病好以后,就再也不能说话了,他满以为这样一来,皇帝会另派他人。

可没想到,赵匡胤竟然给他请来了一个哑语老师,就这样他乌拉乌拉地比划了十多年,直到临时前才开口告诉他的子孙——伴君如伴虎,装聋作哑,是明哲保身的最好办法。这些年我活的容易嘛!


历来现实


历史证明“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没毛病,诚如历史上号称仁慈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杀起功臣也毫不手软。

看到这种局面,他手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大臣杨信,被老赵提拔成为都虞侯的第二年,突然变成了哑巴。

当时人们以为他是得病成了哑巴,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做了12年哑巴的杨信,临死前突然又会说话了,就在人们惊诧不已的时候,杨信对身边的亲人,道出了他当初装哑巴的经过。

先说明一点,此杨信不是杨家将杨继业的父亲那个杨信,同名同姓而已。杨信之前和赵匡胤一样,都是后周周世宗柴荣手下禁卫军头目。


▲杨信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怎样得到的江山吧?

赵匡胤原来是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的殿前司都检点(相当于京城卫戍司令),柴荣生前对他宠信无疑。

后来柴荣因病去世,临死前拉着赵匡胤的手,把7岁的儿子柴宗训交给他辅佐,赵匡胤含泪答应了。

小皇帝称帝不久,突然朝廷上下流传着这样一句谶语:“都检点做天子”。

这句谶语并非空虚来风,都检点掌握着国家军事最高权力,在五代十国时期,凡是做过都检点的最后都做了皇帝。

原来这都是赵匡胤玩的鬼把戏,赵匡胤看到后周“孤儿寡母”好欺负,于是想篡夺后周江山。老赵有十个拜把兄弟,历史上称之为“义社十兄弟”。


▲赵匡胤和义社十兄弟

这10个拜把兄弟,掌握着禁卫军大大小小的权力。赵匡胤的都检点是禁卫军的老大。十个小弟想拥立赵匡胤当皇帝。于是接下来发动了“陈桥兵变”。

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随后建立北宋。他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这一年赵匡胤34岁。

赵匡胤称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不傻,他的十兄弟能拥立他当皇帝。有一天有人出价更高,十兄弟就会就会拥立其他人当皇帝。

赵匡胤感同身受,心说,“别给我讲兄弟情深,当初柴荣待我犹如亲子,我不是一样夺了他的江山!”

十兄弟吓得一个个都辞去了兵权。赵匡胤重新任命了一批新贵。他认为,“新人没有倚老卖老的资本,总比老将听话”。

“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做了第二件事。



就在任命禁卫军新官职时,老赵做出了取消禁卫军:【1.殿前司都点检; 2.殿前司副都点检; 3.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指挥使; 4.侍卫亲军马步军司副都指挥使】这四个职位。

老赵意思很明显,你们不是传说“都检点”坐天子吗?现在我取消了“都检点”这个职务,看你们还怎么做皇帝?

于是,禁卫军最高职位就从“都检点”落到了“都虞候”身上,那么,谁做第一任都虞候呢?

有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重要的职位,非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莫属。赵光义为哥哥称帝立下汗马功劳,赵匡胤并没亏待弟弟,两年后把他提升为最高军事长官——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空缺的都虞候由老赵的救命恩人——张琼继任。


▲张琼

张琼曾是老赵的救命恩人。话说后周显德年间,赵匡胤南征,在攻打南唐寿春时,城上的士兵向赵匡胤射箭,就在危机时刻,张琼挺身而出,为赵匡胤挡箭,赵匡胤得以捡了一命。

现在老赵感念救命之恩,加上张琼确实忠诚不二,于是任命张琼继任都虞候之职。

谁知道“伴君如伴虎”,两年后,张琼直言不讳上书赵匡胤,说,“陛下的弟弟赵光义,利用职权结交豪杰,有不臣之心”。意思是提醒赵匡胤防备点弟弟,其实这也算合理化建议,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

谁知赵匡胤看后勃然大怒,马上宣张琼觐见,赵匡胤斥责张琼挑拔兄弟关系,实为大不敬,随即处死了张琼。

开宝初,太宗居晋邸,殿前都虞候奏太祖曰:“晋王天日姿表,恐物情附之,为京尹,多肆意,不戢吏仆,纵法以结豪俊,陛下当图之。上怒曰:“朕与晋弟雍睦起国,和好相保,他日欲令管勾天下公事。粗狂小人,敢离我手足耶?”亟令诛之。”――《玉壶清话·卷七》



太祖赵匡胤为何一件小事就诛杀都虞候呢?

其实这是老赵不自信的地方,他对都虞候这个禁军最高职位相当敏感,害怕有人效仿他利用军队谋反。说是为了兄弟情深纯属扯淡,老赵从没学会感恩。

赵匡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不相信世上有感恩之人,这是他推己及人的想法。他相信任何人在皇位诱惑面前,都会失去抵抗力。

赵匡胤连他的救命恩人都不信任,于是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官员们对都虞候这个职位避之不及”。

不是官员不想干,实在害怕丢性命。这时赵匡胤指名点姓要杨信做都虞候,杨信再三推辞,老赵不高兴了,说,“干也得干,不干你也得干”,皇帝要赶鸭子上架。

杨信无奈走马上任,为了求自保,第二年,他就以得病变成了哑巴为由提出了辞呈。此时赵匡胤实在找不出第2个人能代替他的职位,因为没人比杨信更能干和忠诚可靠了。



▲宋太祖赵匡胤

老赵不批准杨信辞职,专门为他聘请了一个哑语老师,每逢布置工作,杨信打手势然后由哑语老师形成文字下发各部门。

杨信一看,这招不错,可以避免祸从口出,自己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干脆把哑巴装到底吧!谁知一装就装了12年的哑巴。

这12年期间,赵匡胤去世,赵光义接替了皇位。赵光义依然任命他为都虞候,之后不断提升他的职位。在北宋期间,他是担任禁军最高指挥官时间最长的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掌禁军十二年的杨信病倒了,病危时他开口对身边的妻儿说话了,当时吓了大家一跳,以为见鬼了,太稀奇了,多年的哑巴开口说话了。

接下来大家明白了他装哑巴的苦衷了。杨信说:“我要是不装哑巴,早死多年了,儿啊,请记住,伴君如伴虎,最好的避祸办法就是装聋作哑”说完这些醒世良言,杨信脑袋一耷拉——死了。


秉烛读春秋


宋初有这样一个略带传奇色彩的武将,名为杨信,杨信有何传奇呢?他刚被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虞候不久,就哑巴了,这一哑巴就是十五年,直到杨信去世的前一天,他突然又会说话了,把宋太宗赵光义吓了一跳。很多人认为杨信并没有真的哑巴,他是装的,为的就是让赵匡胤和赵光义对他放心,但四姑娘却认为并没有这么简单。

人们之所以认为杨信是在装哑,是基于宋初的大环境所做出的判断。很多时候,开国皇帝和开国功臣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皇帝觉得功臣们会功高震主、拥兵自重,而功臣们又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备重用,所以双方成为君臣之后,关系就变得很微妙。

也因此,有一些君王杀死了很多的功臣,比如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也有一些君王还算是比较善待功臣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等,但这种善待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没有几个皇帝喜欢功高震主、恃功而骄的臣子,尤其对方还是武将。

所有总有一些武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处理掉,而活着的那些就格外的爱惜生命,以至于不得不低调低调再低调。毕竟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历史上赵匡胤算是比较善待功臣的,但也并非没有杀功臣,只是杀的很少而已。

宋初的政治形势比较特殊,这种特殊早在唐中后期就已经形成了,即节度使拥兵自重,武将篡位时有发生,我们看整个五代十国时期的朝代更替,基本全是拥兵自重的武将篡权的结果,赵匡胤自然也不例外,他当初就是后周世宗身边的一员大将,等柴荣去世后,不过半年就来了一个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所以赵匡胤一继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可不希望好不容易到手的天下不久再易主。

但是又不可能将这些功臣们都杀死,毕竟他们都有效忠的部队,况且赵匡胤这样做很容易失去民心,于是就和赵普来了一个杯酒释兵权,轻而易举解决了近两百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怎么样,也还是需要武将为他效力,比如说管理殿前侍卫,这个任务原本是赵光义的,不久之后,赵匡胤就让张琼做了殿前都虞侯,来管理这批狼虎之士。

而这个张琼自然也不是普通人,他勇武非常,曾经还冒死救过赵匡胤的命,因此,赵匡胤登基之后就让张琼做了殿前都虞侯,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官职,尤其是赵匡胤又非常担心武将作乱,所以武将们必须夹起尾巴做人才能保住自己,但这个张琼偏偏不是这样的人,他性格暴躁没有什么心机,得罪了不少官员,还对一些官员进行人身攻击,侮辱史珪、石汉卿等,结果被石汉卿来了一个栽赃陷害,说张琼嚣张跋扈,还养了部曲百余人。

赵匡胤将张琼抓了来审问,张琼自然什么都不承认,于是赵匡胤命人打了张琼,然后赐死。张琼死了之后,赵匡胤才让人去查张琼的犯罪事实,结果自然是张琼并没有做那些事,为此,赵匡胤还责问了石汉卿,并将张琼的家人进人抚恤。

不过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毕竟石汉卿并没有受到处罚, 而赵匡胤杀张琼也并不是因为张琼养所谓的部曲,原因其实仅仅是张琼恃功而骄,让赵匡胤很是厌烦,要不他也不会在赐死张琼之后才去命人查案子。

张琼死后,杨信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说来也巧,不久之后,杨信就哑了,说不了话了,赵匡胤还专门到杨府中去看望杨信,“赐钱二百万”。第二年就成为静江军节度使,后期还有数次职位变动。不管怎样,杨信的工作是挑不出错来的,969年,杜廷进等人谋划作乱,结果事情泄露,杨信进行紧急抓捕,很快,十九人全部被抓获。

还有一次,赵匡胤曾经在皇宫中的水池中教习水战,有鼓噪声传出来,当时杨信在玄武门之外,听到之后,立即穿着盔甲进入保护赵匡胤,得知真相后又退出,等等,总之,杨信的脸上“写着”两个词:忠心、靠谱。

杨信虽然不会说话了,但是他却深受赵匡胤和赵光义的信任,个中原因不外乎是这么几点:杨信做得多说得少,平时低调得很,但操兵有道,善待部下,纪律严明,行动力强,够忠心又不会被皇帝忌惮。

当然这和他说不了话也有关系,毕竟不说话,就不会得罪人,也不会成为焦点,更不会被皇帝猜忌。而当他必须要“说话”的时候则是通过名为田玉的一个奴仆来做翻译而与别人进行交流,十数年从未有过差错,也算是杨信的得力干将了。

978年的春天,杨信因为身体的原因告假在家,突然有一天,杨信竟开口说话了,赵光义知道后还吓了一跳,亲自跑到杨府去看望杨信,“信自言遭遇两朝,恩宠隆厚,叙谢感慨,涕泗横集。”然后第二天,杨信就病逝了。

这不能不让人想到杨信或许只是在装哑,这实在是太巧了,刚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不久,他就哑了,等到临死前一天,他又忽然会说话了,这真的很难让人不会怀疑,或许杨信是不想步张琼的后尘,所以选择装哑这种保全自己的方式。

并非没有这种可能性,毕竟赵匡胤是真的不信任武将,但是四姑娘却认为杨信并非一开始就是装的,刚开始哑了或许真的是得了某种病,但后期这给杨信在官场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皇帝不会将过多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只要自己够忠心,踏踏实实做事,皇帝就会信任他,而且不必和朝中的文官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天长日久,杨信觉得哑了也是好的,所以等他好了之后,依旧还是装作没有好,继续将自己当做是一个哑巴,直到去世的前一天,他想要说点什么,于是将自己好了的消息放出去,对着赵光义感恩皇恩浩荡。所以四姑娘认为,杨信确实真的哑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就是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