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城20萬中小學生《勞動教育》課今後這樣上

全國首套由地方教科研部門編寫的小初高《勞動教育(實驗)》教材

青島市21冊《勞動教育(實驗)》教材全部付梓今秋新學期三區90所學校20萬學生用新書上新課

島城20萬中小學生《勞動教育》課今後這樣上

從怎麼整理書包才能又快又好,到衣服的收納等勞動習慣,從掌握釘紐扣、縫補衣服的基本方法,到製作橡筋動力飛機,龍葵的無土栽培等勞動技能;從確立職業規劃,到撰寫創業策劃案,瞭解人才市場應聘活動等勞動思維……

由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編,全國首套由地方教科研部門編寫的小初高《勞動教育(實驗)》教材,4月26日全部付梓。該套《勞動教育(實驗)》覆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分為小學一至六年級各上、下冊,初中七、八年級各上、下冊,九年級全一冊以及高中一、二年級各上、下冊。今秋新學期,該套教材將在青島市三個勞動教育實驗區和90所勞動教育實驗學校推廣使用,屆時青島將有20萬中小學生用上體現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的新教材。

節目預告

青島市中小學生要掌握哪些勞動技能?

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江守福

青島市教科院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忠瑜

青島市教科院課程研究中心教研員 馬偉林

將做客青島市廣播電視臺FM107.6《教育新觀察》為您詳細解讀。

播出時間:4月27日(週一)16點10分—17點

廣播收聽:FM107.6青島綜合廣播

視頻直播:藍睛客戶端

弘揚勞動精神,嵌入評價體系

長期以來,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青少年中出現了一些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或多或少地成為教育瑕疵。疫情之下的無措和無情,催生教育之變,如何讓學生在對沖世界不確定性時,更有力量,更加從容,成為一個宏大的教育課題。箇中,勞動教育的份量更是不言而喻,其成為通向未來的重要接口之一的定位也愈來愈清晰。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在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去年,山東省教育廳發佈《關於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意見》(魯教基發〔2019〕1號),對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部署。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整體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根據各學段特點,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加強勞動教育。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於16學時。”

將勞動教育嵌入人才評價體系,不僅成為促進教育系統性和完整性的驅動器,並且成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

青島市教科院結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改變我市中小學教育現狀的要求,前瞻性地將編寫具有時代特點和青島特色的《勞動教育(實驗)》教材提上日程,助力青島市“五育”並舉的基礎教育培養體系的構建。

在“家、校、社會”一體化的勞動教育格局中,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科學實施勞動教育課程?青島市教科院延攬全國、省、市知名勞動教育專家、學者、教師,就《勞動教育(實驗)》的架構、體例、內容等,進行6次調查問卷,舉行7次座談會, 進行3次專家論證最終,不斷進行思維碰撞,修訂完善。教材編寫前期歷時近兩年,十易其稿,覆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終於付梓。

島城20萬中小學生《勞動教育》課今後這樣上

著眼一生奠基,覆蓋全部學段

《意見》明確指出,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總體思路:必須強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結合,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綜合上述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與獨特功能,青島市教科院在架構《勞動教育(實驗)》教材之初,就著眼於面向未來,為學生一生奠基,注重小學、初中、高中學段間銜接,進行勞動教育一體化設計。

青島市教科院院長柴清林說,目前國內已出版的勞動教育教材只涉及小學、初中階段,但是一如教育是一個成長鏈條的鍛造,勞動教育也應注重連貫性,學段間各有側重,相互銜接,方能相得益彰。《意見》突出強調勞動教育要“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明確了對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進行一體化、貫通式設計的總思路。因此,要把勞動教育任務落到實處,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有序安排勞動教育內容要求,形成各學段依次遞進、貫通一致的勞動教育體系。依據國家、省、市相關政策,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青島市教科院將《勞動教育(實驗)》教材的編撰視野擴大至從小學到高中全學段。

其中,小學以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為主,側重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適當參加生產勞動和力所能及的服務性勞動,初步形成創造性的勞動意識。中學階段主要以生產勞動教育為主,以生活教育為輔,經常性參與力所能及的服務性勞動,鼓勵創造性勞動,還要圍繞學生髮展指導、社會實踐、研學旅行、黨團活動等活動,提升勞動能力,涵養勞動品質。

基於此,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各學段的教材均有四個不同模塊。小學每冊分為“勞動培養習慣、勞動傳承文明、勞動發展智慧、勞動奠基未來”四個不同模塊,中學每冊分為“勞動培育技能、勞動創新思維、勞動助力成長、勞動奠基未來”四個不同模塊,以此呈現勞動教育所蘊含的育人價值。

島城20萬中小學生《勞動教育》課今後這樣上

注重五育並舉,體現與時俱進

如果說,構建小初高全學段勞動教育是縱向的進階,那麼,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融合就是橫向的融合。青島市教科院在編寫《勞動教育(實驗)》教材過程中,注重細節處理,挖掘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隱性教育功能,落實五育並舉,與時俱進,避免說教式教育,讓勞動教育進行的潤物細無聲,做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有銳度的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是一門沒有清晰學科邊界,並且體驗性、實操性極強的綜合學科。換言之,德智體美勞的五育綜合體,跨界合作,理論實踐共生,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標籤。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每課均精心設計了評價環節,注重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實踐操作評價中,關注勞動結束後相應工具的整理與歸位等勞動環境的清理環節,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並且,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每課末尾中學設有“拓展閱讀”欄目,小學設有“信息博覽”欄目,精心選取適合學生髮展的勞動教育閱讀材料,比如職業體驗類,選取在平凡崗位,默默奉獻的普通員工的事蹟,讓學生體會職業無貴賤,平凡的崗位同樣蘊含巨大的價值。在研學旅行方案設計環節,注重山東省省內名勝古蹟的資料收集,社會實踐方案的設計中滲透青島海洋特色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家國情懷。再如,在榫卯結構的一課中,引導學生了解榫卯結構在中國的歷史傳承、感受建築之美以及悠久的木工文化和工匠精神散發的魅力。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與時俱進。日新月異的技術已經取代很多重複性、無含金量的工作崗位,對新時期的勞動教育改革形成倒逼機制。簡單的體力勞動和傳統的工農業生產勞動早已不能適應現在和未來的要求,反之,批判性思維、信息素養、知識創新的價值會愈加彰顯。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中設有創新類勞動內容,引領學生了解同類技術在高精尖領域的運用,讓學生抵近世界科技前沿,進而埋下科技興國的種子。

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細節的處理,使有限的篇幅帶來最大的教育價值,真正使勞動教育發揮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巨大育人價值。

島城20萬中小學生《勞動教育》課今後這樣上

細化教材設計,加強機制保障

教人者要先受教。在加強勞動教育教師培養和培訓方面,青島市教科院將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開展全員培訓,強化每位教師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提升實施勞動教育的自覺性,並對擔任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逐步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中,從課程建設、人力保障、管理考核等方面,構建勞動教育長效機制,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協同實施機制。

學校,旨在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而“一個人的和諧全面發展,富有教養、精神豐富、道德純潔——所有這一切,只有當他不僅在智育、德育、美育和體育素養上,而且在勞動素養、勞動創造素養上達到較高階段時,才能做到”,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段話被奉為圭臬。並且,正是受益於勞動教育,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引領下,帕夫雷什中學演繹成一段教育傳奇:一所偏僻的鄉村學校變成了享譽世界的教育實驗中心。

教育的重點不僅在於文字的學習,更是塑造精神。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讓勞動教育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底色,成為青春成長中一塊不可或缺的人生拼圖。

來源:《教育新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